蔣光嶺
【摘 要】“提問”自主以來便受到人們的重視,“好學而不勤問非好學者”一句話點明了“問”的重要性。但提問也有講究,“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彼釂栴}應深入本質,講究深度和意義。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靈活設計課堂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fā)散思維,深入探究物理知識的本質,從而促進學生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全能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問
一、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誤區(qū)
日常生活中也不難發(fā)現(xiàn)物理學的影子,由此可見物理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物理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qū),導致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差。因此,筆者歸納出以下教學的誤區(qū),希望能引起教師的關注。
(一)重形式,不重本質
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針對物理課堂教學,許多教師都忽略了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而采用“我講你聽”的教學方式,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空間,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性
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找到最適合學生和班級整體學習的教學方式。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增強提問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初中物理的教學方式應該適應課堂和班級的學習情況,教師應設定高效性提問機制,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和短板,揚長避短,這樣才能極大限度的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主要的教學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因材施教,重點培養(yǎng)
根據(jù)分析可知,學生群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因此多元理論更適合學生的個體發(fā)展。例如,有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豐富,對物理知識有一定了解,經(jīng)常打球的學生在學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時容易理解和掌握,喜歡游泳的學生能明白《折射》和《浮力》的基本內容,這部分學生通過觀察和經(jīng)驗總結更能形成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
《電學》是初中物理難度較高的一章,但是電力系統(tǒng)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短路”也經(jīng)常被用來指人的思維不靈活,成為生活中的常用詞,通過這一切入點進行提問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關于電學知識,當我們設定電器額定電壓為U0,額定功率為P0,實際電壓為U,實際功率為P,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器而言,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只能有一個,但是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為多個。拿燈泡舉例子更加明顯易懂,當U>U0時,則P>P0,這時候燈光太亮就容易燒壞;當U>U0,則P>P0,那么燈光很暗,只有當U=U0,P=P0時才是正常發(fā)光。用實驗器材做實驗展示出來學生會更有興趣,上課也更有效率。
(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以點帶面,教學提問更具有效性
在提問時教師應該聯(lián)系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以點帶面擴大知識面的講解,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清晰掌握每個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
由于初中階段學習節(jié)奏相對緊張,許多學生也不注重對眼睛的保護,就造成了很多學生都是近視眼,那么:“當我們眼睛近視需要去檢查試鏡片時,如果成像有問題那么鏡片就不適合自己,這是什么原理呢?”其實,近視眼鏡片中就蘊含著凸透鏡成像的原理,我們設定物距為u,像距為v,焦距為f,那么當物距大于兩倍的焦距,像距在物距和兩倍焦距中間范圍,那么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就是倒立縮小的實像,這個原理最常見的是照相機拍照的原理;當物距和像距等于兩倍的焦距時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就是等大倒立實像,f
(三)注重提問方式多樣性,優(yōu)化提問機制
提問方式具有多樣性,有“回顧概念式”“設疑式”“對比式”“比喻式”等,例如,利用回顧概念式提問學生“關于顯微鏡工作原理以及鏡片類型”“顯微鏡由哪兩部分組成(物鏡和目鏡)”“這兩個部分分別起到什么作用”等,提問要依據(jù)情況轉換方式,維持學生的學習新鮮感,在教學中,當學生表示沒有問題時教師也可以拋出問題,再深入問題本質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
同時目前的課堂提問機制有待優(yōu)化,我們應該拒絕先點名后提問的方式,這樣的提問方式會造成學生產(chǎn)生緊張感,并且缺少思考的時間,同時其他學生會產(chǎn)生一種袖手旁觀的心態(tài)而停止學習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先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主動要求回答問題,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總之,不僅僅是物理這一學科,任何求知的過程都是內容有限而課堂無窮,提問有限而學習無盡,教師作為教學的核心應該注重變換課堂提問方式,注重維持課堂的新鮮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和思考主動性,幫助學生深入探究物理知識,全面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周勇.對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10).
[2]曹威.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C].2014年5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2014.
[3]肖文勝.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祖國,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