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仙梅
【摘 要】在素質教育深化改革的推動下,初中教師逐漸提高了對學困生的關注,希望通過加深彼此之間的理解,轉變現有的教學方式等手段帶動學困生學習,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為此,本文以鄉(xiāng)鎮(zhèn)初中歷史的教學為例,提出了幾點提高學困生歷史成績的對策,希望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鄉(xiāng)鎮(zhèn)中學;學困生;歷史成績;對策
學困生在每一個教育階段都普遍存在,而且具有不同的成因,給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為此,教師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過程中,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找到學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應對,幫助學困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成績,爭取早日摘掉“學困生”的帽子。
一、加強師生交流,提高學困生對教師的認可度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教育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不容忽略的[1]。通過分析學困生的成因發(fā)現,學困生的形成與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關注有很大的關系,學困生的出現教師需要付很大的責任。
鄉(xiāng)鎮(zhèn)初中由于師資力量短缺以及生源少等問題的影響,歷史教師會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對一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缺少重視,而且經常會在課上給予其嚴厲的批評或者指責,久而久之會導致師生之間的關系惡化,使其更加討厭歷史課。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必須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從而提高學困生對教師的認可度,提升學習的興趣。首先,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想辦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細致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并且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與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其次,教師在發(fā)現學困生擾亂課堂秩序的時候,不要一味的進行指責和批評,要通過暗示或者私下談話的方式對其進行告誡,向其指明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是錯誤的,應該如何改正。最后,教師可以在開展課堂互動活動的時候,有意識的將學習好的同學與學困生分在一組,加強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讓學困生發(fā)現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從而激發(fā)其挑戰(zhàn)和超越的斗志。此刻,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談話,詢問學困生的真實感受,并給予其一定的學習建議,幫助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學困生歷史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2],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學困生歷史成績差的問題,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通過改變現有的教學方式,提高學困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歷史課的教學活動中。歷史是一門講述古今中外社會發(fā)展、科技進步以及文化傳承的綜合性學科,涉及的內容多而且枯燥,很難引起學困生的學習興趣[3]。為此,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師的時候,要從改變歷史教學內容趣味性的方面入手,在歷史課上融入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且采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進行呈現,從而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多的吸引到課堂上。例如,在講到《秦統一中國》和《秦末農民大起義》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問題,“秦國統一六國的優(yōu)勢有哪些?秦統一中國以后出臺了哪些新政?秦國迅速走向滅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學習,并且找到與問題有關的內容進行標記,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
另外,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與教材內容相關的一些著名的歷史故事改編成小品讓學生進行演繹,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繹電影《鴉片戰(zhàn)爭》中虎門銷煙的片段,并借此講解《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有關知識點。課堂活動的開展將枯燥的歷史知識進行了真實的還原,一方面拓展了學生有關于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歷史知識,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組織課堂討論,提高學困生歷史課堂的參與度
在初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為了有效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必須從學困生的學情和性格特點方面入手,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此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入度,借助同學的力量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增加個人的自信心[4]。歷史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可以對學過的歷史知識點進行全面的梳理,并且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時間軸。所以,教師在進行歷史課堂教學時,需要對學困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能力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以此為基礎合理的設置課堂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例如在復習《秦漢時期》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復習課上要求學生分組討論秦、漢興亡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并且指派學困生進行問題的最終陳述。在此過程中,學困生為了做好陳述,一定會積極的參與到討論過程中,并且從教材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別的同學也會積極的配合學困生整理問題的答案。對于學困生而言,一次課堂發(fā)言無法直接提高其學習成績,但是確可以提高其課堂參與度,在準備發(fā)言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收獲了同學的認可和鼓勵,有助于學困生改變對歷史學習的態(tài)度,促進學困生更加主動的思考問題和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四、結語
總之,提高學困生歷史成績是一項艱巨且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立足于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合理的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其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讓學困生主動的進行學習,促進學困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冰.淺談農村中學歷史學困生形成原因及轉化策略[J].初中生世界,2018(20).
[2]李慕楊.如何激發(fā)初中歷史學困生的學習興趣[J].新校園(閱讀),2017(4).
[3]雷錦濃.農村初中學困生轉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4).
[4]黃彬.初中歷史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