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立君 司麗娜
一、什么是“農村留守兒童”
所謂“農村留守兒童”就是指父母雙方進城務工,由于各種條件限制,把子女留在戶籍所在地接受教育,這部分被留在農村的由未成年兒童組成的特殊群體,稱為農村留守兒童。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入了城市,雖然也有一部分兒童隨著父母來到了城市,但更多的兒童由于受到經濟狀況、住房、教育等一系列問題的限制而留在農村,由他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親戚照顧,這類由未成年兒童形成的特殊群體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他們的特點是與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分離,且留在農村戶籍所在地接受教育,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人格完善的關鍵時期。
這些孩子面臨無人監(jiān)管的“真空”狀態(tài),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隊伍?!吧钌先鄙僬樟希枷肷先鄙僬_引導,學習上缺少輔導,心理上缺少疏導,行為上缺少教育,”監(jiān)管教育嚴重缺失,已成為制約“留守兒童”有效管理,影響其健康成長的嚴重社會問題。因此,關心關愛留守兒童,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二、留守兒童呈現的主要問題
由于缺乏監(jiān)管或監(jiān)管方法不當,相當部分“留守兒童”在學校反映出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和吃苦精神,主要表現在不會主動學習,在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沒有主動看書、預習、閱讀的習慣,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課下不按時完成作業(yè),做事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為中心,書寫差,怕思考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弱化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效果。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留守兒童的教育更是廣大農村教育工作者棘手的問題。因為它是新生事物史無前例,沒有現成的方法和手段解決,而它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而我們作為農村教師,必須正視留守兒童問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問題的癥結,從而有效的解決此問題。關心關愛留守兒童,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應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三、提高留守兒童學習積極性的方法
我們通過調查發(fā)現,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是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九年義務教育中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一)學校方面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幫助留守兒童提高學習積極性
留守兒童絕大多數是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不高,加上隔代親的溺愛,無約束之感,所以留守兒童無法在學習上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指導。另外留守兒童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理應在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學業(yè)上不斷取得進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監(jiān)管,很多學生養(yǎng)成不按時完成作業(y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亂花零錢,打鬧嚴重等不良習慣,學習習慣較差,學習缺乏積極性。作為一名農村教師,為了幫助這些留守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認真觀察每一個孩子,根據兒童喜歡表揚的心理特點,尋找每個留守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適時及時地給予表揚。用愛來激勵孩子,學會欣賞他們的每個閃光點,不斷地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相信通過適時地予以表揚和鼓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逐步提高。
2.提高留守兒童學習積極性,家訪工作必不可少
為培養(yǎng)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因此家訪工作必不可少,作為老師,我們不僅要仔細觀察留守兒童在學校的表現,還要詢問學生在家的表現,如果時間和工作條件允許,老師要時常走進這些學生的家庭,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及時發(fā)現孩子們的長處,不斷進行表揚鼓勵,燃起這些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3.建立并實施好與留守兒童的交心談心活動
通過這項活動,可以融洽教師與留守兒童之間的關系,從而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滲透,作為一名農村教師,和學生拉近距離,詢問他們的學習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從而“喜歡”上老師,喜歡上學習。
(二)家庭方面
以身為范,發(fā)揮好家庭教育的主導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留守兒童長期見不到父母,會有一種孤獨感,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所以作為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應該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確對子女教育的職責,善于將自己在外打工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精神上與生活上的苦難,以及打工者在外演繹的種種感人故事,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讓孩子理解父母外出的迫不得已,爭取奮發(fā)學習,達到提高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另外作為留守兒童的爸爸媽媽也應時刻保持與學校老師和孩子的聯系,可以采取電話、書信、校訪等形式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況,讓孩子們感受到爸爸媽媽雖然不在身邊,但是卻在時時刻刻關心著他們,積極引導他們的情感發(fā)展。
(三)留守兒童本身方面
1.培養(yǎng)留守兒童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培養(yǎng)留守兒童上課認真聽講習慣
3.改變留守兒童拖拉的不良習慣,培養(yǎng)按時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4.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如何培養(yǎng)農村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積極性,對政府、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教育體系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留守兒童的教育任重而道遠。因此一方面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正視現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xiāng)、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回報社會。另一方面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