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根
摘??要: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最為精華的部分,不僅是提高小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關鍵,更是我國優(yōu)秀古典文化的重要傳承,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古詩詞教學所占比重不斷提升。本文就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20-0122-02
古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在數千年文明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古詩詞是連接我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紐帶,也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寶貴財富。傳承優(yōu)秀古典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古詩詞的學習,對于學生了解和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修養(yǎng),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此外,新課改的深入使得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鑒于此,需要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途徑,提高古詩教學質量,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1.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古詩詞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其教學對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都有著一定的積極的促進作用。并且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古詩詞的比重進一步提升,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1)小學生缺少對古詩詞學習背誦的興趣和熱情
小學生正處于性格活躍以及思維脫跳的年齡階段,對于知識的學習很難保持專注的狀況,經常是三分鐘熱度,更不用說是具有極高文學價值的古詩詞知識的學習。大多數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背誦和書寫的階段,對古詩詞深層次的精神情感以及藝術價值則缺少探究學習的興趣,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進行學習,不利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2)古詩詞教學模式過于單一且缺少創(chuàng)新和完善
當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顯得過于單一和沉悶,教師領讀和反復帶讀,學生獨自背誦幾乎成為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主流,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發(fā)揮,課堂教學效率十分低下,不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3)古詩詞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知識的滲透較少
語文作為小學教學的基礎性學科,其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知識文化相互滲透交融,可以說語文是其他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對于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缺少相應的知識拓展和延伸,僅僅局限于古詩詞本身,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的具體策略
(1)創(chuàng)設生動的古典情境,增加古詩詞教學的吸引力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效率較低,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古詩詞教學缺少相應的吸引力,僅僅依靠文字教學很難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而大量的古典詩詞,都非常具有美感,無論是情境上的美感,還是語言上的美感,只要能夠引導學生洞察到這些蘊藏在古詩詞中的美感,就能夠讓學生對古詩詞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此,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動的古典情境,讓學生置身于充滿古典韻味的語文情境中,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程度的同時,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針對這種相對簡單,又朗朗上口,且非常具有美好意境的詩詞,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朗讀,用心去體會雨后微涼,天氣轉秋的感覺。比如,在《敕勒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蒙古馬頭琴的音樂以及草原的視頻紀錄片,讓學生在古典韻味中進行古詩詞的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美好的句子記錄起來,成為自己的知識積累。
(2)創(chuàng)新并完善古詩詞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多樣化的古詩詞教學方式有利于改變傳統語文古詩詞課堂沉悶的學習氛圍和狀況,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可以古詩詞現代歌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為學生播放《中華好詩詞》的競賽視頻,通過開展古詩詞背誦比賽;另外還可以結合央視的《經典詠流傳》節(jié)目,通過學習里面由詩歌改編的歌曲,從而加深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認識、理解和記憶。這種采用多種方式展開的古詩詞授課模式,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例如,在《游子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為進行小組背誦競賽活動,并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流行歌曲改編曲目,增加古詩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3)拓展和延伸古詩詞的外延,豐富古詩詞教學內涵
古詩詞作為優(yōu)秀中華文化的結晶和古典文化的傳承,不僅僅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辯證作用和現代借鑒意義,因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的進行外延的拓展和豐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夏日絕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普及項羽的生平事跡和李清照所處歷史時期的基本狀況,深入豐富本詩所表達的政治意義,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4)古詩詞滲透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古詩詞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還可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這需要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加強情感教育滲透,引導學生正確思想價值理念的確立以及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我國的古詩詞,大多都寄托了作者的某種思想情感,而在指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務必要結合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結合作者的生平事跡,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透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身后情感。例如,《示兒》的學習過程中就可以進行中國“孝文化”的滲透以及“愛國情懷”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情感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在學習文天祥《過零丁洋》的過程中,通過向學生講述當時文天祥所處的時代背景。家國淪落,生靈涂炭,民族危亡之際,作者為了國家和民族,不懼威逼利誘,為國死而后已。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掌握的不僅僅是詩文本身,更能夠對民族精神、家國情懷有更深刻的認識。
(5)分析詩詞中名句,感悟詩中蘊含的哲理
我國的古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其中不僅描繪了別致的景色,體現了詩人的思想情感,更蘊含了豐富的哲理。這些哲理直到今天依然是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所以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字面意思來了解詩詞背后的哲理,從而強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蘇軾的《題西林壁》的過程中,學生會學習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表面意思是在說作者因為身在廬山內部,反而看不到完整的真實的廬山,只能看到各個側面,但是這句詩衍生出來同樣可以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有其各個昂面,所以看問題盡量要看全面。盡管這些哲學思想孩子們可能還難以迅速掌握,但是從小培養(yǎng)孩子具有這樣的哲學思維,對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頗多好處。
3.結束語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既包括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水平的提升,也包括學生思想情感精神的升華。為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應當注重古詩詞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注重增加古詩詞教學的吸引力以及和其他學科之間的文化滲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江寶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甘肅教育,2019(24):95-96
[2]余玉芬.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科技資訊,2017.15(18):186-187
[3]孫永華.小學語文新課改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