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湛 蔡 薇 李嘉寧
(武漢理工大學交通學院1) 武漢 430063) (武漢理工大學郵輪游艇設計研究院2) 武漢 430063) (中船集團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3) 上海 200137)
郵輪感性設計的內(nèi)容之一是將郵輪的功能性設計與游客主觀感受相融合,而模塊劃分的最終目的則是縮短設計建造周期、降低生產(chǎn)成本,以及提高生產(chǎn)效率,最終形成功能獨立、結構大小得當?shù)膯卧猍1].為提高模塊劃分后各模塊在整體功能系統(tǒng)中的總體集成效率,文中基于功能流模型和感性評價法,探索設計效率與游客需求契合度高、功能協(xié)調(diào)性完善的郵輪模塊劃分方法.
目前,模塊化設計方法在郵輪產(chǎn)品設計生產(chǎn)中研究甚少,但在一般船舶及其他機械產(chǎn)品設計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張敬黨[2]通過構建布置知識庫及推理系統(tǒng),并采用專家系統(tǒng)對船舶艙式布局的劃分進行了研究.董煒[3]以外舾裝模塊為例,對外舾裝的功能關聯(lián)和布置需求進行了分析,結合矩陣理論及模糊聚類法構建了模塊化產(chǎn)品設計流程,對相關研究具有參考意義.滕曉燕[4]從功能、幾何、物理等相關性構建綜合相關矩陣,用模糊聚類方法形成多種模塊劃分方案,運用綜合評判模型來確定相對合理的模塊劃分.Vickery等[5]通過分析產(chǎn)品設計平臺的形式、制造便利性對產(chǎn)品模塊化發(fā)布速度的影響,提出以資源為核心的模塊更新設計評估理論,并形成了通過提高產(chǎn)品平臺的中介效應來提升制造便利性的具體方案.Lee等[6]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邏輯方法,建立了模塊劃分方案的判斷矩陣.H?ltt?[7]基于模塊接口優(yōu)化設計和模糊聚類法,實現(xiàn)了模塊間的再組合性能優(yōu)化,并形成了模塊化平臺的設計方法.而在郵輪的模塊化研究中,傳統(tǒng)的模塊劃分方法雖然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郵輪的設計效率,但在實踐應用中仍存在不足:①缺乏對郵輪模塊組合后的考慮,弱化了模塊集成后的整體功能;②模塊劃分方案評價偏重主觀,缺乏客觀數(shù)據(jù)的支撐.
針對以往研究的不足,文中對郵輪模塊劃分方法進行兩點改進:①結合功能流模型和感性評價法,提高了郵輪模塊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性;②對原始評價因素集進行降維,并結合DEMATEL-熵權組合賦權法和模糊評價法,構建了郵輪模塊劃分方案的綜合評價模型.該方法有效提高了郵輪的設計效率和模塊集成協(xié)調(diào)性,并為基于郵輪模塊劃分的方案擇優(yōu)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
模塊劃分方案的生成主要包括兩部分:①對郵輪整體功能模塊進行聚類,形成不同模塊化程度的模塊劃分方案;②出方案綜合評價方法,完成模塊劃分方案的擇優(yōu).根據(jù)郵輪設計生產(chǎn)需要與游客需求,建立基于模糊聚類算法和組合賦權法的郵輪模塊劃分方案生成路徑,見圖1.
圖1 郵輪模塊劃分方案生成路徑
2.1.1基于功能流模型的模塊關聯(lián)性
在功能流模型中,兩功能間的參數(shù)流越復雜,表明兩模塊間相關程度越大.郵輪產(chǎn)品功能流的輸入輸出參數(shù)主要包括幾何參數(shù)(如尺寸、形狀等)、機械參數(shù)(如載荷、質(zhì)量、材料特性,應力分布等)、動線參數(shù)(如人流、物質(zhì)流、能量流等)等.
根據(jù)上述參數(shù),分別確定各功能元之間輸入輸出的相關程度,建立郵輪模塊間關聯(lián)矩陣:
(1)
式中:Vk(li,mj)為考慮第k類參數(shù)時,第j個功能的輸入對第i個功能的輸出的關聯(lián)程度(先采用10分制打分,再對分數(shù)進行歸一化處理,作為最終取值).
2.1.2基于感性評價模型的模塊關聯(lián)性
基于ROSTCM6平臺[8]抽樣分析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間郵輪游客的評價文本,提取10對具有代表性的高頻形容詞詞匯,建立語義差分卡,見圖2.
圖2 郵輪模塊語義差分卡
在語義差分卡中,10對形容詞匯分別對應郵輪模塊的10個感性屬性.為了直觀體現(xiàn)郵輪模塊功能之間的相關程度,論文引入感性相似度指導模塊劃分.感性相似度是指郵輪游客對兩個模塊的感性認知的相似程度,即
(2)
式中:V4(i,j)為模塊i與模塊j的感性相似度;aik(或ajk)為模塊i(或模塊j)的第k類屬性的感性評價分值;rk(i,j)為模塊i與模塊j在第k(k=1,2,…,10)類屬性下的評價分值之間的比值(較小值與較大值的比值),ωk為各感性屬性對感性相似度的影響程度,假定各屬性對感性相似度的影響程度相同,取1.
由式(2)可知,當感性相似度越接近于1時,說明兩模塊之間的感性關聯(lián)程度越高.
2.1.3總關聯(lián)性矩陣構建
結合幾何參數(shù)、機械參數(shù)、動線參數(shù)和感性相似度,建立總關聯(lián)矩陣.
(3)
式中:V(i,j)為模塊i與模塊j的總相關矩陣;m的取值范圍為{1,2,3,4},分別對應幾何參數(shù)、機械參數(shù)、動線參數(shù)和感性相似度;μm為第m類參數(shù)在總關聯(lián)矩陣中所占的權重;Vm(i,j)為第m類參數(shù)下的模塊i與模塊j的相關度.
根據(jù)Vista級郵輪的功能、空間,以及安全等設計要求,本研究以專家經(jīng)驗為主的排列成對比較法計算權重μm,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將幾何參數(shù)、機械參數(shù)、動線參數(shù)和感性相似度按重要性進行從大到小的排序.
ω1>ω2>ω3>ω4
式中:ω1、ω2、ω3、ω4分別為機械參數(shù)、流線參數(shù)、幾何參數(shù)和感性相似度在模塊劃分中的重要程度.
步驟2假定ωi的重要性為1,將ωi+1與ωi進行比較,得到ωi+1,i,并滿足以下條件:
ωi+1,i∈[0,1] (i=1,2,3)
根據(jù)郵輪調(diào)研組成員評價結果,并求取平均值,得出以下結果.
ω2,1=0.93ω3,2=0.86ω4,3=0.97
步驟3結合上述評價結果,計算ωi(i=1,2,3).
(4)
步驟4將ωi(i=1,2,3)進行歸一化處理
(5)
由此可知,總關聯(lián)性矩陣的權重μ1,μ2,μ3和μ4的估計值分別為0.285,0.265,0.228和0.222.
運用模糊聚類算法求解不同模塊化水平的模塊劃分方案,具體流程見圖3.
圖3 聚類分析流程
由于總關聯(lián)矩陣中各項特性指標的數(shù)量級和量綱的歸一化,模糊矩陣等于總關聯(lián)矩陣,為
F=V
(6)
式中:F為模糊相似矩陣,而非模糊等價矩陣.
為了求解模糊等價矩陣,將模糊矩陣相似矩陣進行自乘運算[9],為
F→F2→F4→…→F2n
(7)
其中:
F2=F°F=[∨(fij∧fji)]
式中:fij為F中的元素;∨為邏輯加,運算結果取∨兩邊的較大值;∧為邏輯減,運算結果取∧兩邊的較小值.
當模糊相似矩陣自乘后,矩陣元素不變時,該相似矩陣為模糊等價矩陣R.
通過選定不同閾值λ,對郵輪模塊進行聚類分析,即對任意Rij(模糊等價矩陣R中的元素),λRij的取值為
(8)
式中:λ為所選擇的閾值,為R的截矩陣值.
令Rij=λRij,得出在選定閾值λ下的新矩陣R,并形成了對應的模塊劃分方案.根據(jù)產(chǎn)品設計需求,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選取適當?shù)拈撝郸?
為了充分考慮設計者的主觀意圖與數(shù)據(jù)反映的客觀信息,文中結合DEMATEL主觀賦權和熵權法客觀賦權,計算各評價因素的組合權重,以改善評價結果的可信度,形成模塊劃分方案的綜合評價流程,見圖4.
圖4 郵輪模塊劃分綜合評價流程
模塊劃分方案的最終確定是由模塊化設計目標所決定.為便于描述,以特定參數(shù)表示郵輪模塊劃分方案集:
U={u1,u2,…,um}
(9)
式中:ui(i=1,2,…,m)為第i個模塊劃分方案.
由于不同設計部門之間有不同的設計風格及技術儲備,模塊劃分對郵輪的建造、營運以及拆解過程中均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綜合文獻[10-11],形成郵輪模塊劃分方案的原始評價因素集.
在原始評價因素選取中,由于主觀性較強,弱化了客觀賦權的效應,不利于合理方案的輸出.為此,論文基于SPSS 25.0軟件計算郵輪同一生命周期階段中各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12],將相關程度大于0.8的指標歸為一類,形成新的評價因素集,見表1.記Q為簡化后的評價因素集;qj(j=1,2,…,n)表示第j個評價因素.
表1 郵輪全生命周期階段的評價因素集
不同評價因素下的評價值缺乏統(tǒng)一尺度,首先對原始評價值進行標準化處理.
1) 評價分值與評價目標成正相關
(10)
2) 評價分值與評價目標成負相關
(11)
3.3.1DEMATEL法賦權
1) 根據(jù)專家打分法,確定各評價因素之間的直接影響程度,得出直接影響矩陣.
(12)
式中:tij(i,j=1,2,…,n)為評價因素i對評價因素j的影響程度.
2) 對直接影響矩陣進行標準化處理
(13)
式中:G為標準化之后的直接影響矩陣.
則綜合影響矩陣為
Z=(zij)n×n=G+G2+G3+…+Gn≈
G(I-G)-1
(14)
式中:zij為第i個評價因素對第j個評價因素的直接影響程度;I為單位矩陣.
3) 影響度ci與被影響度di
(15)
式中:ci為因素i對其他因素的總影響程度;di為因素i受其他因素的影響程度.
4) DEMATEL法賦權
(16)
式中:yi(i=1,2,…,n)為第i類評價因素所占的權重.
3.3.2熵權法賦權
1) 構建原始評價矩陣.
(17)
式中:eij為方案ui(i=1,2,…,m)在評價因素pj(j=1,2,…,n)下的原始評價值.
2) 原始評價值歸一化處理.
(18)
3) 評價因素qj(j=1,2,…,n)的熵值.
(19)
式中:hj為評價因素qj(j=1,2,…,n)的信息熵值.熵值越小,該評價因素所含的信息越少、越無序.若fij為0,則令hj為0.
4) 賦權
(20)
式中:xj為第i類評價因素所占的權重.
3.3.3因素組合權重集
求取綜合權重的方法一般包括加法和乘法兩種.為了突出因素之間權重的差異性,選用乘法計算:
(21)
式中:wi為第i個評價因素的綜合權重,也是各個評價因素的最終權重.由此,構成綜合權重集:W={w1,w2,…,wn}.
根據(jù)式(18),對各個評價因素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出綜合評價矩陣.
(22)
式中:fij∈[0,1]為考慮第j個因素時,方案ui的評判結果.
綜合評價的方法一般分為三種:主因素決定型、主因素突出型以及加權平均型.為使信息損失達到最小,文中采用加權平均型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B={b1,b2,…,bm}=W×F
(23)
根據(jù)最大隸屬度原則,進行模塊劃分方案擇優(yōu):若bi(i=1,2,…,m)最大,則對應的方案ui(i=1,2,…,m)最優(yōu).
以Vista級郵輪的第11層甲板為例,檢驗所提出的模塊劃分方法和方案綜合評價法.為便于表述,對第11層甲板上具有代表性功能的功能模塊進行編號.編號規(guī)則采用“甲板層號-模塊序號”的形式,見表2.
表2 第11層甲板區(qū)域內(nèi)布局模塊及其對應序號
1) 方法一 未融入感性評價的模塊劃分 通過聚類分析,得出不同模塊化程度的劃分方案.除去類組數(shù)為14和1的模塊劃分方案,閾值λ可取0.9、0.86、0.82、0.75、0.65.
結合設計經(jīng)驗,閾值取0.86,0.82和0.75時,模塊劃分方案(分別記為v1,v2和v3)相對合理,即(數(shù)字表示模塊序號,同一括號表示同一類組).
方案v1(1,2),(3),(4),(5,6,7,8,9),(10),(11),(12),(13),(14);
方案v2(1,2),(3),(4),(5,6,7,8,9),(10),(12,13),(11,14);
方案v3(1,2),(3),(4),(5,6,7,8,9),(10),(11,12,13,14).
2) 方法二 融入感性評價的模塊劃分
閾值λ可取0.9,0.84,0.75,0.66,0.62,0.58.根據(jù)DEMATEL—熵權組合賦權法,計算各評價因素的組合權重,見表3.
表3 各評價因素的組合權重
運用模糊評價法,得出Vista級郵輪模塊劃分方案的綜合評價集:
B={0.389,0.730,0.918,0.857,0.365,0.148}
根據(jù)最大隸屬度原則,當閾值λ在0.75時,評價分數(shù)為0.918,模塊劃分方案(記為v)最優(yōu),即
方案v(1,2),(3),(4),(5,6,7,8,9),(10),(11,12,13),(14).
3) 方案比較 由于方法一中閾值是根據(jù)設計經(jīng)驗而定,在方案輸出中有較強的主觀性,因此選擇保留三種待選方案.結合簡化的評價因素集,采用專家打分法對v1,v2,v3和v四種劃分方案進行打分.對評價分數(shù)進行標準化處理,結果見圖5.
圖5 模塊劃分方案評價示意圖
由圖5可知,在考慮評價因素q3,q5,q6時,方法二得出的最優(yōu)模塊劃分方案v顯著優(yōu)于方法一,即:便于模塊化管理;便于施工作業(yè)的分配;模塊子功能的配合程度(模塊間的協(xié)調(diào)性)更高.
運用模塊劃分綜合評價法對方案v1,v2,v3和v進行評價,權重計算結果見表4.
表4 各評價因素的組合權重
方案v1,v2,v3和v對應的綜合評價集為
B={0.029,0.442,0.496,0.926}
根據(jù)最大隸屬度原則,方案v優(yōu)勢明顯,其分值比綜合評價中排名第二的方案v3的分值高出近50%,適用于郵輪模塊化設計生產(chǎn).
1) 基于功能流模型和感性評價模型,構建郵輪模塊的總關聯(lián)矩陣.根據(jù)模糊聚類算法,形成了不同模塊化程度的模塊劃分方案.
2) 運用DEMATEL-熵權組合賦權法,提出了模塊劃分方案的綜合評價方法,以確定最合理的模塊劃分方案.
3) 以Vista級郵輪的第11層甲板為例,驗證了該方法的適用性和優(yōu)越性.結果表明,融入感性評價法后,基于功能流模型的模塊劃分方法在方案擇優(yōu)中,綜合評價分值提升了近50%,其突出優(yōu)勢在于模塊化管理的便利性、施工作業(yè)的均衡性以及模塊的集成協(xié)調(diào)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