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 要:學科教學是德育的主要陣地,文化是德育的著力點,實踐是德育的落腳點。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學科教學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把學科教學內容與德育融為一體,是我們踐行“德融數理”,追求“知行合一”的最好體現。
關鍵詞:學科教學;德育;“德融數理”;“知行合一”
中圖分類號:G633.6;G6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12-13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13-0068-01
筆者在學科教學中一直踐行“德融數理”,追求“知行合一”,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成果呈現如下:
高中數學課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在展開講解前都有一個知識點的引例。在把實際的例子引入知識點教學中,筆者采取的方式分別為:一是當中外各有例子被引入時,多以中國例子引入為主,國外實例引入為輔,并盡可能地解釋清楚二者之間的異同,以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還應掌握世界各國對一知識點研究的現實及全貌,二是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點多采用“圖示法”講解,最好借鑒一下中國水墨畫的一些創(chuàng)作特點,讓圖示“線條有氣韻、整體顯生動、以形辨內容,表現易接受”。要做到這些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一蹴而就的,應下苦功才行。當然,這也督促數學教師要多多學習鉆研數學理論知識之外的諸多知識。
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在學科教學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把學科教學內容與德育融為一體,是我們踐行“德融數理”的最好體現。例如,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排列與組合”中有一個實例:從五十人的班級中選出七人分別擔任不同職位的班干部,問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呢?根據排列種數公式,可發(fā)現有超過五千種選法。班主任要從這么多種選法中選出適合班級管理,又能帶領全班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的班干部是有難度的。
從這個例子引申到德育,分為以下幾層:第一層(表面層),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要有大局意識,不能只從個人角度思考問題,一套方案的確定不可能滿足每一位成員的愿望;第二層(實踐層),即使確定的方案從整體角度來看是最好的,但由于個體認識上的差異,對方案的接受程度與執(zhí)行的力度不同,結果也會大相徑庭,而個體應該深刻認識到,由于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及位置不同,考慮的問題時也許不可能做到全面性與前瞻性并存,因此,對于已確定的方案,若是大多數人員分析它是正確的、可行的,那么個體堅決執(zhí)行方案是最好的選擇;第三層(引申層),可以從一個班級班干部的選任方案中得到啟示,小到一個家庭,大到國家,在制定某項政策(或計劃)時,遇到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要讓每一位成員百分百滿意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要有意識地從正面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
從2017年6月“德融數理、知行合一”的山東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推進會召開以來,山東各個學校都在積極認真地去踐行。作為奮斗在高中數學教學一線的教師,筆者通過兩年多的實踐,感到在“德融數理”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找準“德融數理”的知識落腳點是關鍵。我們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能與德育有機地結合,因此,教師應該根據科目知識的內容與形式來與德育融合,在科目教學過程中不一定要將每個知識點都與德育的關聯(lián),可以對那些代表性強,易于學生接受的內容進行重點引導。
第二,把握“德融數理”的形式是重點。在“德融數理、知行合一”的實踐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高中階段。泛泛地講解高深數理知識中蘊含的德育元素,讓學生聽起來感覺高大上,然而要做到“知行合一”就有些難度了。因此教師要對知識點講解的形式把握準確,做到深入淺出、循序誘導,這樣才能取得期望的教學效果。
第三,追求“知行合一”的和諧。對于“知行合一”不應僅僅理解為一般的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這里的“知”,筆者認為應為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應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所以,知行關系就是指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林建寧.德融數理——《文明基因·孝誠愛》解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7.
[2]李春明.“知行合一”教學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的貫徹[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