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伊喬
摘 要: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教育者不光需要關注學生知識水平的發(fā)展,還需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長期以來,教育者忽略了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很多心理問題頻繁滋生,嚴重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本文立足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深入分析了家校合作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 策略分析
家校合作,即聯(lián)合學校和家庭的力量,共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關注。為了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教師需要積極聯(lián)合家長,讓學生在家校合力下快樂成長。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前現(xiàn)狀
在早期的小學教學中,教師過分關注教學,卻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論教師還是家長,都將注意力放在考試升學上,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壓力。這些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隱患。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教師不能只關心學生是否考出好成績、是否取得好的名次,而是需要關心學生的情感、心理。在實際調(diào)查中,部分學生存在厭學心理,甚至還會遭遇網(wǎng)絡成癮、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困擾,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都說明了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意義
不論學校教育再重要,家庭教育永遠是教育體系中最為核心的一環(huán)。民族的發(fā)展與社會的安定和諧和家庭教育密切相關。小學是基礎階段,更是實施心理教育的關鍵期。因此,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促進家校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以親情為基礎,更容易為學生接受,而且也會產(chǎn)生更大的作用力。而且,家庭教育時間充分,更容易完成教師無法完成的任務,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2]。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
1.轉(zhuǎn)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在某種程度上,和家長自身的行為作風、教育觀念密切相關。很多父母都殷切的盼望兒女可以成為棟梁之材,這種“望兒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在每個家長身上都能看到影子。盡管父母的初衷是善意的,其行為動機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不斷給孩子增加心理壓力。作為父母,不僅需要關心兒女成績的好壞,還需要關心兒女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以及情感的需要。因此,教師需要讓家長意識到,不論工作如何忙碌,家長都需要抽出時間和孩子耐心交流,看看孩子最近在想些什么,有沒有不開心的地方,全方位了解孩子的生活以及學習情況,讓孩子有充分機會表達自己的心意。如果家長無法解決一些問題,切記不能采取暴力,而是需要和教師反映,共同擬訂方案解除孩子的困境[3]。
2.尊重每一個學生,減少學習負擔
盡管社會一再強調(diào)“減負”,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種愿望并未得到落實,更多的則是“減去一個負的,等于加上一個正的”調(diào)侃。盡管學校相應新課改的號召提前放學,甚至教師還會減少學生的課下作業(yè),但是很多家長生怕孩子落后于他人,盲目的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輔導班,給孩子帶來了更多壓力。而且,在校教學期間,一些教師不注意方式方法,過于急功近利,給孩子增加了很多心理壓力。我認為,教師需要關心每一個學生,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僅需要關心成績,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情緒、情感。尤其是對班級中的后進生,更需要增加耐心,不能因為其成績就疏于理會。如,教師和學生定期談心,疏導學生的不良情緒,給學生專業(yè)化的指導。同時,減少課業(yè)負擔,讓孩子無憂學習。
3.增加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更需要擔負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因此,學校需要招攬心理學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擴大教師團隊,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定期培訓校內(nèi)教師,爭取完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校園風氣,給學生的心理健康增加保障。如,學??梢耘e辦一些和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講座或者主題活動,同時邀請一些心理教育專家參與對在校師生進行更多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等。
4.增強合作意識
在小學傳統(tǒng)教育中,其弊端不僅體現(xiàn)在校內(nèi),還體現(xiàn)在家庭中。在當下,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家長群體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責任,孩子成績的優(yōu)劣、性格心理的發(fā)展都是學校應該關注、并且負責的任務。盡管家長的考慮不無道理,但是教育孩子真的只是學校的任務,和家長毫無關系嗎?我認為,無論學校再盡心盡力,始終不能替代家庭教育。作為父母,并不是將孩子送到學校就算完成教育責任。事實上,教育任重道遠,家庭是其中的重要一環(huán)。想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家長就需要主動、積極和教師合作,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爭取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5.學校和家長之間強化溝通,增加交流
為了更好地促進家校聯(lián)合,教師需要從多個途徑入手:首先,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微信qq等通訊媒介的應用已經(jīng)相當普遍。盡管一些學生父母需要在外打工,無法時刻陪在孩子身邊,但是教師依然可以借助這些應用實現(xiàn)和家長溝通。如,教師可以向家長反映孩子最近的表現(xiàn)、孩子的學習情況等等。同時還可以給家長分享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資訊,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此外,每個星期設置一次家長開放日,允許家長和學生一同聽課,通過增強親子交流也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最后,教師還需要定期舉辦心理講座,邀請家長旁聽。而且,教師還需要定期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學習環(huán)境,確保家校合作得到落實。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重要的教育舉措,更關系著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作為教師,不能只關心學生的成績,還需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本文通過四個角度深入論述了家校合作的策略,旨在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我相信,教師如能積極聯(lián)合學生家長,用專業(yè)的知識以及素養(yǎng)促進家校聯(lián)合,學生必將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最終實現(xiàn)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丁慧蕓.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31):166.
[2]王彩梅.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探討[J].甘肅教育,2019(21):31.
[3]杜瑞紅.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13):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