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琴
摘 要:瑞士音樂教育家、作曲家達爾克羅提出的體態(tài)律動給傳統(tǒng)音樂教育帶來巨大的沖擊,是在音樂教學活動當中深受學生喜愛的一種音樂教學法,將體態(tài)律動融入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當中,令其可以在動中玩,玩中學,從而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便于教師高效開展音樂教學,引領學生掌握更多音樂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和素養(yǎng),助力學生更好地感知音樂世界,獲得美的享受?;诙嗄杲虒W經驗,就體態(tài)律動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體態(tài)律動;應用策略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正確、適當?shù)貞皿w態(tài)律動,對培養(yǎng)初中生的節(jié)奏感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讓學生借助體態(tài)律動可以增強記憶力和音樂的感知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體態(tài)律動法的運用,并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相應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剡M行應用,以保證發(fā)揮其應有的功效,帶動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讓學生可以真正融入音樂的世界,去親自觸摸跳動的音符,感受音樂的魅力。那么,具體該如何操作呢?
一、借助體態(tài)律動,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克雷洛夫曾經說過:“現(xiàn)實是此案,成功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興趣便是河上的橋,只要行動就可以通過?!碧招兄壬舱f過:“只管教,不問學生興趣,不注重學生所提出問題的錯誤傾向……必然把學生灌輸成燒鴨。”由此可見,興趣對于學生學習一門學科知識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借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達爾克羅茲認為:“音樂是人類情感的來源,而情感的表現(xiàn)通常是通過動作體現(xiàn)的,在人的身體中包括發(fā)展感受和分析音樂與情感的各種能力。因此,音樂學習的第一步就是人的體態(tài)活動。”為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興趣參與到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體態(tài)律動打造學生感興趣的音樂課堂,以身體為樂器,根據(jù)音樂的速度、節(jié)奏、力度、分句、感情等變化,有控制地做出各種幅度和力度的動作,以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音樂,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節(jié)奏感,又有助于學生對音樂進行全面感受,增強學生的表演自信心。
以人音版14冊第一單元第一課“一二三四歌”來講,這是一首4/4拍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通過對軍旅生活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軍隊的贊美之情。為讓學生能夠把握軍旅之歌的節(jié)奏,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借助打拍子的體態(tài)律動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但在開展教學之前,筆者會引導學生對這首歌曲的鹽城風格、相關樂理知識以及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都有更多了解,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同時配合體態(tài)律動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欣賞這首歌曲。要知道,這首歌曲中有很多種演唱形式。在領唱部分的環(huán)節(jié),筆者要求學生加上拍手的動作來配合演唱,以更好地掌握節(jié)奏,融入自己的情緒,能夠運用飽滿而又彈性的聲音以及熱情奔放的情緒來演唱好這首歌曲。這首歌在本單元乃至整本教材中起著鋪墊的作用,學習這首歌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讓學生了解并熱愛國家衛(wèi)士軍隊。
二、參與課堂活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引導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翁。因此,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借助體態(tài)律動的相應方法,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借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借助肢體動作呈現(xiàn)音樂的美感與節(jié)奏,配合音樂完成一場不一樣的音樂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讓學生今后可以主動配合教師完后教學任務,以助力教師構建高效化的音樂課堂。
比如,在教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一課時,筆者先讓學生完整地聆聽一遍音樂作品,在聽的時候,可以跟隨旋律輕聲哼唱,在聆聽第二遍時,筆者組織學生進行角色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化身為國慶節(jié)在天安門廣場接受主席檢閱的“軍隊”,讓學生分為四組,每組兩行變成一個方行。學生在筆者的引導下,踏著進行曲的節(jié)拍,邁著標準的軍步入場,通過讓學生參與、體驗作品,令其親自體驗軍人的風采,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第三遍時,筆者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在此過程中,筆者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點,讓學生在不同的樂段中用不同的動作表現(xiàn),使學生感受作品的結構層次,學生可以一邊聽音樂,一邊跟著筆者做拍手動作。如:第一樂段,每小節(jié)擊一次,在強拍上擊掌;第二樂段每小節(jié)擊兩次,有助于表現(xiàn)旋律自由摸進,推向第一個高潮……在此過程中,筆者提問:“在哪個樂句上變換了動作?整首作品變換了幾次?”學生通過參與、欣賞,能夠準確地回答上述問題。在學習活動當中,筆者并未采用傳統(tǒng)“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開展音樂欣賞教學,而是因勢利導,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主動感受音樂的旋律,掌握整首歌曲的節(jié)奏以及旋律發(fā)展的基本手法重復、摸進等,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
總之,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體態(tài)律動的方式開展教學,以便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活動當中,便于開展輕松、愉悅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在動中玩,玩中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水平,構建高效化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趙培明.體態(tài)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6(3).
[2]劉巖鷗.體態(tài)律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