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川川 程夢柔 陳淑瑩 李海君 余靜
摘要: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和推廣是高校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徑,是教育信息化2.0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以網絡為平臺的多元化口譯教學模式可有效提升學生的中醫(yī)英語口譯能力。本文分析了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現狀,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實踐效果進行評價,調查對象為江西中醫(yī)藥大學2016-2019級中醫(yī)英語專業(yè)的112名學生,共回收有效問卷68份。結果顯示,學生認可度最高的3項分別是: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可以增強英語聽力(80.88%)、容易獲取豐富并且優(yōu)秀的資源(76.47%)、豐富了課堂講解的形式(75.00%)。最后,深入分析了網絡學習空間對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實用性和推廣性。
關鍵詞:網絡學習空間;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0)04-0066-03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20.04.01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CM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Learning Space
DOU Chuan-chuan, CHENG Meng-rou, CHEN Shu-ying, LI Hai-jun, YU Jing*
(School of Humaniti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space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2.0. The multi-interpret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Interne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interpretation ability of TCM.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CM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nd evaluated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TCM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based on network learning spa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Totally 6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from 112 students of 2016-2019 TCM English Major,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items with the highest student recognition were: TCM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hrough network learning could enhance English listening ability(80.88%); it was easy to have access to rich and excellent resources (76.47%); this teaching model could enrich the form of classroom explanations (75.00%). Finally,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bil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space for teaching of TCM English interpretation was carried out.
Key words: network learning space; TCM English;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pplication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中西醫(yī)并重,傳承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1]。由此可見,推進中醫(yī)藥事業(yè)走出國門,走向國際,提升中醫(yī)藥的世界影響力,將是中醫(yī)藥發(fā)展的主要方向,而中醫(yī)藥外語人才是中醫(yī)藥走向國際的橋梁。目前,國內多所中醫(yī)藥高校開設了中醫(yī)藥與英語結合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能促進中醫(yī)藥國際交流的專業(yè)人才,其中,對中醫(yī)英語口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雖然口譯的歷史較為久遠,但中醫(yī)英語口譯的發(fā)展較晚,如何提升學生的中醫(yī)英語口譯能力是高校關注的重點。本文從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現狀出發(fā),介紹網絡學習空間在英語口譯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探討其在英語口譯教學中的作用及問題。
1 ?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現狀
中醫(yī)英語口譯是中醫(yī)與英語口譯的結合,目前對于中醫(yī)英語口譯的研究并不多見[2],且中醫(yī)英語口譯因其文化和思維的差異及專業(yè)的獨特性[3],在教學中內容更多、范圍更廣、難度更大?;谀壳爸嗅t(yī)英語口譯教學的現狀,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思考與探究,以促進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改革與提高。
1.1? 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中的問題
中醫(yī)英語口譯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但課堂教學以筆譯及知識教授為主[4],口譯技能訓練的課時嚴重不足,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另外,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師資力量欠缺,教學水平沒有達到目前學科發(fā)展的要求,使得學生的中醫(yī)英語口譯水平很難提高。
1.2? 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重點
中醫(yī)英語口譯不僅需要學生加強其專業(yè)知識學習,更要學習英語發(fā)音、聽力及口譯技巧。專業(yè)知識是口譯教學的基礎,與西醫(yī)不同,中醫(yī)中有很多我國獨有的文化,譯者應十分了解,并將其翻譯成容易讓他人理解的概念。在筆譯當中,翻譯中醫(yī)需要做到“信、達、雅”。例如,“諸熱瞀瘛,皆屬于火”,原句中“熱”“瞀”“瘛”的病因均為火?!盁帷睘榘l(fā)熱;“瞀”河間謂“昏”也,如酒醉而心火熱甚,神濁昧而瞀昏;“瘛”動也,惕跳動瘛。因此,在準確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將原句翻譯為“All fever with impaired consciousness and convulsion is ascribed to fire”。中醫(yī)英語口譯的特點是即時性、口語性,與筆譯相比更考驗譯者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程度、靈活運用情況和理解能力。
在中醫(yī)英語口譯中,每個英語單詞都要準確發(fā)音,這是對中醫(yī)英語口譯者的基本要求。在英語中有許多發(fā)音相近的單詞,如果在口譯過程中發(fā)音不準確則會給其他人理解造成困難。因此,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于發(fā)音的系統(tǒng)訓練。在聽力方面,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由于在真正口譯實踐中,會與發(fā)音、語速等不同的人接觸,平時缺乏訓練,實踐時就會受到影響,達不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而課堂教學往往不能滿足這種實踐需求。
中醫(yī)英語筆譯已經有了較為完善的理論,而中醫(yī)英語口譯的理論知識還較少。在有了知識基礎的情況下,總結口譯的規(guī)律,形成理論,可以更好地在實際中應用?,F有的中醫(yī)英語口譯理論有:KISS原則(Keep It Straight and Simple)、概述歸納原則(Generalization)、擇而省之原則(Omission)、解釋原則(Explanation)、模糊原則(Fuzziology)等[3]。
2 ?網絡學習空間在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中的應用
2.1? 應用形式
傳統(tǒng)的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是將中醫(yī)與英語結合,英語老師在教授英語口譯時緊跟中醫(yī)老師教授中醫(yī)課程的進度。學生在剛學完某章節(jié)的中醫(yī)課程時印象最深,此時學習英語口譯可以再次加深記憶,尤其對于一些中醫(yī)的專有名詞,學生在用中文進行解釋后,又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用英文進行翻譯。
網絡學習空間是由教育主管部門或學校認定的,融資源、服務、數據為一體,支持共享、交互、創(chuàng)新的實名制網絡學習場所[5]。網絡學習空間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靈活的學習方式。課前,老師利用多媒體對學生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評,以模擬同聲傳譯為主,中英互譯。課上,老師利用多媒體設備以聽、說、讀、寫的方式進行基礎教學以加強學生的記憶,播放同聲傳譯相關視頻或音頻模擬現場,鍛煉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口語表達能力。此外,還有學生自制幻燈片進行中醫(yī)概念的英語口譯演講、學生分組進行中醫(yī)相關內容的中英文互譯、網絡中醫(yī)英語口譯測試比賽等。課后,老師利用網絡監(jiān)測平臺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及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學生能夠實時查看老師的評分。利用網絡監(jiān)測平臺的分析功能,學生可以快速知道自己的不足,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口譯水平。老師也能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教學。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師生可以隨時進行學術交流,以達到學生隨時隨地練習口譯的目的。
2.2? 問卷調查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具有十分突出的優(yōu)勢,徐敏在其研究中指出,師生參與教學的主觀努力程度、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及師生互動的方式,是制約教學質量的三大因素[6]。
為了考察網絡學習空間在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中的效果,筆者對江西中醫(yī)藥大學(以下簡稱“本?!保?016-2019級中醫(yī)英語專業(yè)的11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各年級學生人數見表1。
問卷包括13道題,量表分為5級,分別為:非常認同、認同、有點認同、一般、不認同。每道題單項選擇,其中非常認同、認同及有點認同三項統(tǒng)一歸為認同,并以認同人數占有效問卷數的百分比計算認同度。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提交問卷,每名學生僅有1次提交問卷的機會。
2.3? 調查結果
共發(fā)放問卷112份,回收有效問卷68份,回收有效率60.71%,各題目調查結果見表2。
如表2所示,認可度最高的3項分別是: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可以增強英語聽力(80.88%)、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可以很容易獲取豐富并且優(yōu)秀的資源(76.47%)、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豐富了課堂講解的形式(75.00%)。據筆者與學生討論發(fā)現,可以增強英語聽力可能是因為學生在網絡學習時,學習時間更加自由和靈活,并且能利用網絡隨時隨地聽英語、學口語,比傳統(tǒng)授課時更加有吸引力。而可以獲取豐富并且優(yōu)秀的資源也是網絡教學的目的之一。網絡學習英語形式多種多樣,老師通過網絡信息與技術可以創(chuàng)立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講解形式也豐富多樣,并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進行網絡備課,因此大多數學生認為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豐富了課堂的講解形式。
另外,大部分學生對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比傳統(tǒng)教學法效率高、更容易學到知識、增加了師生互動的機會這3個方面的認可度較低。究其原因為:傳統(tǒng)英語口譯教學更多的是在老師的監(jiān)督與指導下進行學習,學生能夠與老師進行面對面地交流,與同學進行面對面地探討,學習氛圍更強烈,克服了學生因為自律性差容易懈怠的缺點。而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自律性要求更高,大多數學生的自律能力不足,所以更多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和不認同。和傳統(tǒng)英語口譯教學相比,網絡學習中醫(yī)英語口譯雖然可以獲得相同的知識量,但網絡學習會使師生交流的機會減少,這可能是學生認為網絡教學并沒有明顯提高學習效率的原因。這幾項仍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改進,在保證師生互動機會的前提下,使用網絡學習空間,使網絡學習不但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幫助學生提升英語聽力、激發(fā)興趣等,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老師的教學質量,從而更加突出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
3? 小結
將課堂授課與網絡互動相結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中醫(yī)英語口譯技能訓練的實效性,發(fā)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和輔導作用。有了網絡學習的保障,學生練習口譯的機會明顯增加。網絡學習空間作為新的教學方式,對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的進步有推動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十九大開幕,習近平:堅持中西醫(yī)并重,傳承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EB/OL].(2017-10-18)[2019-11-30].http://www.satcm. gov.cn/hudongjiaoliu/guanfangweixin/2018-03-24/4564.html.
[2] 李雋.試論中醫(yī)英語翻譯的現狀及對策[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6, 14(6):742-743.
[3] 秦元剛.中醫(yī)英語口譯技巧實用探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 34(9):1138-1140.
[4] 秦元剛.一帶一路視野下的中醫(yī)英語口譯教學現狀探究與反思[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24):21-23.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發(fā)布《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指南》的通知:教技〔2018〕4號[A/OL].(2018-04-17)[2019-11-3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
[6] 徐敏.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有效教學應用與研究的思考[J].信息通信,2014(3):288-289.
(收稿日期:2019-12-17)
(修回日期:2020-01-08;編輯:鄭宏)
基金項目:2018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校級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2151901916)
第一作者:竇川川,E-mail: 694473284@qq.com
通訊作者:余靜,E-mail: 4047396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