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工作和教學管理工作之間聯系密切,但是目前主要研究的還是信息化教學,但對信息化教學管理的研究不深刻,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來臨的背景下,加深對教學管理效率的提升研究有深刻的實踐意義。大數據帶來的變化反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推動了教學管理的變革。在大數據時代,學校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升級和完善,是教學管理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徑,但不可否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有嚴峻的挑戰(zhàn)。在大數據背景下,重新認識和解讀我國教育教學管理高效化發(fā)展,可以充分把握大數據對教學管理的影響,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具有研究價值。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教學管理;效率效果;提升作用
1 大數據分析內涵及特征
大數據顧名思義就是對大宗數據,大數據分析就是對這些密集的數據進行處理研究的技術,在新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加持下,大數據分析也確實實現了互聯網技術的深刻進步,其主要特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點,大數據時代數據吞吐量龐大,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存儲量和處理量都達到最高峰,其數據擴容的容量也直線上升,從1000T到10億T不等。第二點,大數據技術的特征,除了處理信息容量的龐大性以外,還有數據內容多樣的特征,基于信息即可產生價值的發(fā)展態(tài)勢,大數據技術的處理的信息不僅僅涵蓋文字信息,還有圖片信息、視頻信息、音頻信息,包羅了各個信息鏈條內涵,讓信息處理結果更具代表意義。第三點,大數據分析技術處理速度更快,大數據時代對數據處理的速度要求更高,這就要求其必須具有快速處理信息的能力。
2 傳統(tǒng)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很多學校都在互聯網發(fā)展建設的趨勢下,開始了“智慧校園”建設,但是只有平臺建設并不意味著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的轉型,并且在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和傳統(tǒng)的教學管理理念和方法的沖突下也出現了一定的不便之處。
1)平臺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系統(tǒng)彼此獨立重復建設。在教育管理系統(tǒng)搭建的時候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劃設計,每個校園行政部門的系統(tǒng)設計都有自己的標準,這就導致了在將各個系統(tǒng)融合成一個大的系統(tǒng)的時候,就存在了一定的重復建設問題。同時,基于平臺建設和管理“各自為政”的問題,會導致出現一定的資源浪費和人才浪費。
2)資源共享效益差,存儲數據整合程度低。教學管理系統(tǒng)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就像很多學校的財務處系統(tǒng),是封閉的系統(tǒng),部和外界溝通聯系,基于部門職能的需求存儲數據的方式也存在差異性,因此這就導致校園教育教學管理系統(tǒng)中存儲的數據不能有效整合。
3)科研力量薄弱,系統(tǒng)不能和新技術有效銜接。教學管理系統(tǒng)在設計之初就過于簡單,但基于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和技術更迭的需要,現有的系統(tǒng)不能和高新技術實現有效的銜接。以與大數據技術為例,現有的系統(tǒng)信息存儲量和處理量很小,以前的數據都是用硬盤等方式存儲,系統(tǒng)只有近幾年的教學管理數據,分析效果差,但是如果引入大數據技術,系統(tǒng)的落后也可能導致原來的系統(tǒng)崩潰進而無法使用。
3 大數據分析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1)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形成量化思維。在未來數字化革命將會成為社會的主要特征,數字化技術發(fā)展下,量化思維的出現令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更具有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能構建一個科學的教育數據統(tǒng)一標準,將各種各樣的教學和科研事項進行量化并轉化為統(tǒng)計數據,并以統(tǒng)計應用的原理進行問題的解決。例如大數據技術能將數據整合,并綜合起來分析,將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文件日志、教學機構設置關系數據庫、學生信息數據庫和教學應用程序連接在一起,其中比較常用的有sqoop、Logstash等,如果是像學校重大會議精神傳達、教學反饋等需要快速處理的內容,利用Spark streaming等開源軟件即可實現綜合分析。換言之,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將零散的教學數據整合在一起,并形成一個巨大的數據庫,通過調用部分信息,能將對應的用戶群進行信息傳達和指令下發(fā),比如對各班級班主任的指令傳達,管理者上傳指令,大數據系統(tǒng)可以通過分析用戶特征,節(jié)選出班主任的工號和其他指令特征,并對其進行定向的信息傳達。
2)以大數據分析為支撐,形成技術便利。大數據技術支撐下,能有效提升學校信息化管理基礎設施質量,并在技術的基礎上實現技術便利的達成。在大數據分析平臺搭設之前,技術工程師會對業(yè)務需求和用戶需求進行調研分析,并進行定向設計,分析在這個平臺的運行中,什么樣的信息是有價值的,但是什么樣的信息是沒有必要接入的。在明確業(yè)務場景需求以后,定向設計能令系統(tǒng)更加實用,且具備針對性。一般情況下,大數據分析平臺接班是以開源的平臺作為底層構架,同時根據不同的平臺搭建不同的操作系統(tǒng),此外,建立一個軟件平臺設計集合和分布集合,實現集群式的信息處理。以Hadoop集群為例,這個框架中包括HDFS、MapReduce兩大核心設計,前者能實現海量信息的高度容錯,即使電腦設備配置不高,也能拉動系統(tǒng)平臺運行,這樣就切實保證了平臺的穩(wěn)定性,此外,MapReduce架構能做到數據截取和模型的編程,實現定向數據分析。因此大數據分析能為教學管理提供技術便利,即使是低配的電腦也能實現學校十年甚至百年的教學資源存儲和管理,在有需要的時候實現信息的調用,并能隨時添加、修改信息,非常方便實用。
3)以大數據可視化為核心,支持業(yè)務發(fā)展。大數據分析平臺不僅能分析數據,還能實現一定的信息反饋,只要設置了相對應的程序,就能實現相應的功能,此功能能有效支持學校各項業(yè)務的發(fā)展,并能提升管理效益,例如,在大數據分析平臺中,與主流的BI系統(tǒng)(如PowrerBI)對接,將系統(tǒng)處理結果可視化,能有效幫助管理者進行決策分析。如在部分學校,已經開始啟用學生成績預警管理系統(tǒng),幫助學校教務處進行學生管理。制定學校預警工作處理辦法,并輸入系統(tǒng)相應的數據,制定不同的預警級別處理辦法。如果學期獲得的有效學分低于選修學分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系統(tǒng)會對這部分學生的信息進行截取,管理人員將結果統(tǒng)計出來并打印,下達到負責教師和院部,對預警學生進行備案。如果兩次出現預警警告,系統(tǒng)會對這部分學生提出退學預警,并由相關教師進行學生相關處理。學生評優(yōu)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評價標準得當,不僅是評價效率高,還能避免人工評價可能出現的遺漏和誤判問題,對學校整體教學業(yè)務的發(fā)展具有深刻的帶動和引導意義。
4 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和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學的認可,信息化在線教育的課程有效性和教學效果都有比較大的提升。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在中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之路中,仍然存在教學模式僵化、學生學習效益低下、教學和管理的銜接性不高的問題,成為人才培養(yǎng)信息化改革的關鍵。大數據技術在教育教學管理中的應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管理人員應當與時俱進改進認識,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系統(tǒng)改造和重建的方式接入大數據技術,令技術優(yōu)勢為教學管理質量的提升增色,并推動學校信息化建設進程。
參考文獻
[1]陳鳳鳳,洪雪瓊.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及實踐探索——以G高校為例[J].無線互聯科技,2019,16(24):69-70.
[2]張海楠.大數據時代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機遇與挑戰(zhàn)[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9(01):58-62.
[3]熊曉春.大數據語境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的再解讀與再認知[J].中國成人教育,2016(15):52-55.
[4]莫丹.博弈論視野下的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效率分析[J].經貿實踐,2015(16):241.
作者簡介
沈翼飛(1992-),女,天津市,教育管理研究實習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翻譯、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