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新
一日生活皆課程。作為銜接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紐帶”——過渡環(huán)節(jié),雖然時間短,但卻起著重要的周轉、銜接、休息、調整的作用。
餐前過渡環(huán)節(jié)是幫助幼兒愉快用餐的關鍵,為了調動幼兒用餐的積極性,使孩子心情愉悅地進餐,我園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收到了較好成效。
一、餐前氛圍,舒緩平靜
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和氛圍有利于激發(fā)孩子的食欲,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教師在餐前過渡時要努力創(chuàng)設舒緩、平靜的氛圍。
比如,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餐前播報活動:中、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獨立性,為了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他們大膽、自信的性格,我們每天都會輪流安排孩子做小值日生,在進餐前向小伙伴們播報當天的食譜及其營養(yǎng)價值;小班幼兒自主性較弱,老師會在餐前用鮮艷的圖片、生動的描述進行播報,這不僅讓幼兒了解每種食材對身體生長發(fā)育的好處,還營造了孩子想吃、樂吃、愿吃的氛圍。當老師把飯菜端到餐桌上時,誘人的香味再次將孩子們的食欲激發(fā)起來。
二、過渡內容,豐富有趣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歡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教師應盡量讓餐前活動內容游戲化、有趣化、多樣化。
教師可以帶領大家做簡單、靈活的手指游戲,并輔以“卷白菜”“小白小白上樓梯”“大樹下面有個洞”等兒歌。這些兒歌充滿童趣,孩子念起來朗朗上口,再加上小手也能參與其中,更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藝術欣賞活動,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yǎng)。比如音樂作品的欣賞,我們可以根據季節(jié)、節(jié)日等決定欣賞的內容。春天來了,可以讓幼兒欣賞《春天的輪舞》《春光美》《春野》等……
三、抓住契機,潛移默化
餐前過渡環(huán)節(jié)是幼兒生活衛(wèi)生習慣和文明禮儀養(yǎng)成的良好時機,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有利的教育契機,潛移默化地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xiàn)、自我發(fā)展的機會。
飲食之禮是文明禮儀的基礎,生活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教師可以在餐前過渡活動中滲透生活習慣和禮儀教育:在餐前安排“餐前故事會”“不做漏嘴巴”等活動,讓依賴性較強的幼兒自己動手吃飯,還可以讓幼兒了解各種用餐禮儀;同時,在餐前積極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鼓勵幼兒幫助老師發(fā)餐具、疊餐巾、餐后整理等,這在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進餐習慣的同時,也讓他們學會動手,學會為他人服務。
四、尊重差異,彰顯個性
餐前這段時間也是教師解決個別兒童問題、親近每一個幼兒、調節(jié)工作節(jié)奏的好時機。比如,餐前的“快樂分享時刻”,可以讓孩子們講述生活中難忘的瞬間,分享自己心中的小故事,展示自己的特長才藝,這樣不僅為每個孩子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學習機會,也有利于教師對幼兒深入了解,進行個性化的教育與指導。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