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云
摘? 要:為了更好地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可以借助“有效引導”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問題、情境等的引導下,自主思考、開闊思路。本文主要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引導”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引導;教學方法
1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制定指導計劃
作為一線教師應當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去了解學生感興趣的點,以此為題安排寫作,而不是依靠教師個人想象,以自己的角度代入到學生角度,去為他們選擇自己覺得他們會喜歡的話題。在微寫作命題時,要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生活愛好等,微寫作命題效果要能夠達到學生看見就能有話說的程度。
例如,現(xiàn)在生活中,手游王者榮耀、吃雞類游戲盛行,請以“如何正確對待手游”為話題,清晰的表達出自己的心聲和觀點,字數(shù)要求 200 字左右。
日常經(jīng)常通過類似這樣的命題微寫作思維訓練,采取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取材自學生生活和學習,能夠快速引發(fā)學生共鳴,為他們亟需表達的欲望提供平臺。
相較其他題材,現(xiàn)代詩歌短短的篇幅中蘊含的感情異常豐富,且詩歌具有豐富的意象,便于學生寫作時的聯(lián)想和拓展。基于這一點,可以安排學生在精讀教師指定詩歌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詩人詩作背后蘊含的感情以及詩人創(chuàng)設的意象情境,根據(jù)深入閱讀所得,結合詩人意境與思想,將原作的詩歌改寫或者續(xù)寫成一篇全新的散文。通過續(xù)寫或者擴寫,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的總結、歸納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2 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理解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以寫作教學為例,寫作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可以利用外部信息,提升學生生活閱歷,加深理解。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思想深度有限,外界的信息資源則可以為學生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角度。例如在改寫《鴻門宴》時,學生對歷史人物的理解困難,寫作立意過淺。師生可以共同搜集與楚漢之爭相關的影片、解讀資源,供學生學習、借鑒,從而擴展學生的知識外延。除了借鑒他人優(yōu)秀的解讀視角外,對不合理的解讀進行質疑也是另一種理解和寫作立意的角度。需要注意的是,寫作情境的塑造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寫作需求進行設立,信息化教學要根據(jù)需求創(chuàng)設或形象或抽象的寫作情境,引導學生在其中觀察、記錄、思考、討論,并結合情境信息、材料信息和自身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材料進行意義重構,從而深刻的理解,進行寫作立意。
3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能夠激發(fā)人的想象和聯(lián)想,具有陶冶情操的功效,“音樂通過對樂音有組織的(節(jié)奏、節(jié)拍、調式、旋律)安排構成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人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傾聽音樂時,人感覺置身于情感的世界,享受著音樂的熏陶。在小說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文本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音樂情境,渲染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獲得情感的體驗。高中生具有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如果能夠在小說教學開始前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從而為教學渲染了情感的氛圍,學生沉浸在這種音樂氛圍中,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因此對小說也會產生學習的興趣,較快地進入文本的學習中。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時可以播放 87 版電視劇的片頭曲《枉凝眉》,這首歌能能夠營造一種悲傷的氛圍,而且也符合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征,在這種音樂的熏陶下學生更容易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能較快地進入小說的學習。
4加強對基本閱讀方法的指導,奠定良好閱讀的基礎
方法得當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閱讀教學也不例外。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選定的名篇作品對學生進行基本方法的指導,主要是對不同題材的閱讀要求、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結構安排特點、語言特點、表現(xiàn)手法等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對基礎知識形成全面的認識,在進行閱讀活動時,靈活選擇與應用,在閱讀活動中做到應對自如。由于知識更新速度的不斷加快,學生可閱讀的材料浩如煙海,其中有值得反復推敲的名篇,也有可以通過略讀進行瀏覽式閱讀來學習的材料,所以在閱讀教學的指導中,教師要對閱讀文章的選擇為學生提供基本的參考,最大限度提高閱讀效果。
5結合課堂提問,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對于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具有重要的意義,也能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在實施參與式課堂教學時要重視課堂提問,結合有效的問答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并主動思考問題。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很少交流或者從不交流,教師難以取得良好的信息反饋,學生在學習中也沒有機會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也就無法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在課堂上要結合教材要求以及教學目標科學設置問題,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從中了解學生學習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對策。這樣,學生可以消除心中的疑問,強化認知,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以教學《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為了讓學生了解孟子提倡的“仁”的思想,向學生提問:“從這篇文章中孟子與梁惠王的對話來分析,他們是圍繞哪個問題展開討論的?”由于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很多學生思考后就能回答:“民不加多。”教師又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相關的句子,通過提問逐漸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高度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6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引導”教學,進一步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提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同時創(chuàng)設多種教學情境,促進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言忠.高中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
[2]? 郭建芬.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