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影
摘? 要:習作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難點,在新課改影響下,語文教師也在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突破這一難題,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指導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思維時空局限,構建有效習作學習情境,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全面優(yōu)化習作教學指導質量。本研究嘗試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指導和評改中的應用方式展開分析,希望下文觀點可供一線教師參考。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小學作文?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1]”因此作為新時期的基礎語文教學活動指導者,我們肩負著重要的教學任務,以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指導中去,旨在突出課程指導效果,引導學生關注能力提升,改善傳統(tǒng)語文習作教學中的不足。
一、突破思維時空限制,攻克學生選材難關
小學語文習作訓練中“選材”是師生需要公共攻克的難關,基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指導原則,習作教學選材要符合小學生特點,貼近他們的實際生活[2],能夠吸引學生興趣,但是看似簡單的目標其實落實起來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小學生的學習和家庭生活重復、枯燥,他們接觸的新鮮事物是有限的,而且學生缺乏主動觀察和有效的觀察能力,怎樣才能讓學生將生活中隨處現象、人物等轉化為寫作素材呢?作為教師,我們就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教材中有幾次“寫一件讓人感動的事”作文。面對這個作文題目,好多學生茫然。由于現在的學生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尊處優(yōu),如果受了什么委屈,或者遭遇什么不公平,他會銘刻于心;而父母親人無論為他們做了多少都覺得理所應當,缺乏感恩之心,無法激起內心的波瀾。生病了,感受到的是自己打針吃藥的痛苦,看不到父母日夜守護的辛勞;學校里,只知被紀律束縛了自由,何曾想街燈亮時辦公室里的燈光;大街上,只顧自己方便隨手扔下垃圾,哪管清潔工人寒風煙塵之中的清掃……為了激發(fā)學生積極向善的情感,找尋最觸動人心的事例,我在網上收集了廚師、建筑工人、清潔工人、三輪車夫、管道疏通工人等行業(yè)勞作的視頻,修車自立的獨腿青年、相互攙扶的老年夫妻、摔倒又爬起的一歲小孩、山區(qū)破爛教室里的孩子、母親龜裂出血的手、抗洪救災的武警官兵……各類圖片,然后制作成課件,展示給學生,通過生動的圖、文、聲、像傳遞出親情、友情、愛情、拼搏、堅持等感人力量,觸動學生內心最柔軟的向上向善的情感,從而在腦海中搜尋各種細小事件中的感人情節(jié),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欲望。
二、再現事件經典情境,優(yōu)化習作指導過程
習作的指導過程也至關重要。我們一再強調,讓學生寫真事、說真話、表真情。把事情的重點部分寫具體是小學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許多老師組織學生親身參與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有話可說。但是我們也發(fā)現,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玩得熱火朝天,但活動結束寫作時卻茫然望天,但是孩子們缺乏對細節(jié)的關注和素材的收集意識,如活動中哪個同學說了什么,有什么表情,其他同學是什么表情?不在他們的注意范圍之內。怎樣才能使實踐活動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呢?現代教育技術因其有準確記錄和反復播放的功能,無疑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如寫作任務“寫一次校園活動”,我首先組織了一次班際間的拔河比賽。然后把比賽過程給錄了下來,經過篩選、剪輯,留下一些精彩的鏡頭制作成視頻,在作文課時,把賽前學生的踴躍、賽中的拼搏、賽后的快樂一步步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及時觀察邊回憶。某一特定的情境緩慢播放、重復,在比賽最緊張激烈的時候,將畫面放大定格,仔細觀察比賽時隊員們各自的腿、手、身子的不同動作,臉龐、眼睛、鼻子、嘴巴的變化,聆聽拉拉隊員們熱情澎湃的呼喊,感受比賽帶來的久久不散的快樂。學生不光是個體的、局部的參與者,也是審視全局的旁觀者,對整個活動就有了全面的、細致的理解,而且通過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通過互動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就會按作文的要求,邊體會老師的指導,邊組織自己的文章。他們在觀察中輕松地完成作文,也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
三、優(yōu)化習作反饋,高質品評修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3]。因此在指導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切實關注對學生習作結果的評價和反饋,提供有效指導,促進反饋作用發(fā)揮。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習作講評中,效果不佳,我們即使通過朗讀點評、傳閱展示、學生互評等方式彌補單向評價的不足,但是發(fā)現還是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因此筆者在指導習作評改的過程中,就引入多媒體設備,比如幻燈投影、錄像顯示、錄音收聽等[4],全面反映學生在習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突出的優(yōu)勢同時,欣賞大量的作文素材,起到促進學生反思的作用。也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合作互評活動,借助投影儀展示優(yōu)良例文,學生小組參照例文針對小組成員的文章進行互評,商討之后給出集體性意見,相互優(yōu)化寫作效果。作品一旦產生,不能束之高閣,它是有目的的精神生產,總要傳播,而這反過來亦能促進學生寫作動機,使其獲得享受,教育技術為習作教學價值實現提供了方便。
結語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旨在幫助提升教學活動效率,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對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以及寫作能力養(yǎng)成均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嘗試以習作指導和評改環(huán)節(jié)為例,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習作指導中的運用路徑,旨在全面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袁洪舉,張卡金.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04):108-110,112-114.
[2]錢亞軍,王建祥.小學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6):240241.
[3]劉政權.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22):236-238,240-241.
[4]王俊芳.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小學習作指導與評改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21(10):250-251,25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