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娟
摘 要:古今中外,無數(shù)教育大師的研究和實踐都向我們證明,教育需要有情感的灌注,需要有高超的藝術(shù)。班主任工作,更是直接基于心靈溝通的教育活動。所以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關鍵詞:示范引領; 教育契機; 情緒整理
中圖分類號:G62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20)7-031-001
在日常的班級工作中,班主任是學生的天。如果我們把視線稍稍放遠些,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學生教育還有感性的、藝術(shù)的一面。從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從蘇格拉底的“產(chǎn)婆術(shù)”到盧梭的“自然教育”,古今中外無數(shù)教育大師的研究和實踐都向我們證明,教育需要有情感的灌注,需要有高超的藝術(shù),班主任工作更是直接基于心靈溝通的教育活動。對于多年的班級管理,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基礎。
一、重示范引領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無疑是培養(yǎng)人,但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在很大程度取決于我們對于班主任工作的認識和定位。對于剛進入小學一學生的孩子,他們就如同一張白紙,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老師的榜樣示范引領。
對于一年級的班主任,班風班貌的形成是極為重要,而要讓一個班集體積極向上,班主任需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如我所愿,今年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兼班主任工作。一年級的孩子們就像白紙那般,你在上面繪出什么,上面就出現(xiàn)什么樣的圖案。我想將我?guī)У陌嗬L成一個健康、快樂的班集體。
奔著這個目標,我首抓的就是班級衛(wèi)生,因為班級干不干凈不僅影響著孩子們的健康狀況,還影響良好的班集體形象。剛開始我自己親手打掃,再后來逐漸有學生幫著我打掃,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放手給孩子們打掃了。但在這個過程中,我沒少費口舌。我一直以“唐僧念經(jīng)”式的教育方式每天不斷在重復著相同的話語:“地面的垃圾撿干凈,桌肚的垃圾清干凈,扔入垃圾桶內(nèi)?!蔽?guī)缀踔灰桨嗌?,第一時間就是先檢查地面衛(wèi)生。剛開始,班里有個孩子在這方面習慣特別不好,他似乎完全沒有愛干凈的意識,每天都會把紙扔在地面弄得到處都是,甚至在座位上轉(zhuǎn)鉛筆,鉛筆屑滿地都是。后來,我就專門把這事提到了晨會課上,直接點名批評,當時他臉紅了,當天,我發(fā)現(xiàn)他的地面很干凈,沒有紙張,也沒有鉛筆屑。我很欣慰,于是第二天的晨會課上我再次提及此事,為此表揚了他,他很高興?,F(xiàn)在我雖然每天還在嘮叨相同的話語,但明顯我嘮叨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了,而班級一直很干凈。
此外,我還抓了學生聽課習慣、整隊記錄、用餐行為等,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學生們正朝著我繪制的班集體目標前進。
二、抓教育契機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彼自捳f:“活動,活動,班級要想‘活就要讓學生動,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因此,學生除了日常學習作業(yè)之外,班主任講究教育引導方式學生的行為習慣也就能自然形成。
偶然一次在樓梯上,與迎面逆向的孩子打著照面,他們只顧向上,整個樓梯都被他們占了,我只能靠墻根等待。望著這些孩子的背影,我不禁琢磨起來:學校、老師一再強調(diào)上下樓梯靠右行,他們難道不知道?我班上的學生會不會也是這樣?帶著這個疑問我暗中觀察,發(fā)現(xiàn)我們班上的學生上下樓梯逆行、強行猛跑、不按順序的大有人在。
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以“講究秩序,學會排隊”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自知、自悟中完成“轉(zhuǎn)化”過程,做教育的主人。晨會課上,讓學生找樓梯上發(fā)現(xiàn)個別同學的不文明現(xiàn)象,學生迅速找到。如:有學生不按秩序排隊走路。隨機引導讓他們想辦法,做校園的主人。緊接著又開展“講究秩序,學會排隊”的主題班會,討論并確定在校園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如:樓道、樓梯、廁所、餐廳等等。孩子們分成小組,由小組長負責組織組員們討論在不同的地方該怎樣排隊。就這樣在他們自感自悟、不知不覺中進行了自我教育。
在“排隊”這件事中,我沒有苦口婆心地勸阻,也沒有義正辭嚴的說教,而是通過一次活動,寓教于樂,道理自現(xiàn)。
三、常情緒整理
每一個孩子都是生命的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的背景也不一樣。因此,在人與人的交往中,管好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好的情緒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快樂,也能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正如我班愛笑的小悅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差。
作為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教育中,我除了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禮貌、誠信、守規(guī)則等習慣的同時,在會整理這方面,特別重視引導學生的情緒整理。在同學間起沖突時,我不立即去處理,而是給雙方一段時間,等他們互相冷靜了再去詢問原因,隨即引導說出雙方對這個沖突處理的方式方法,再讓他們換位思考。因此,我所帶的班級同學間因小事發(fā)生沖突的現(xiàn)象較少,甚至沒有。而且同學間的相處融洽,男女生關系也很正常。同時,我利用班隊課,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系列教育,如《欣賞我自己》,讓學生知道學會欣賞自己,而且欣賞自己要有一個度,過度欣賞自己就是自戀、自大?!蹲銮榫w的主人》中,讓學生懂得運用唱歌、做自己喜歡的運動等自我調(diào)節(jié)不良情緒,在此過程中一切要以安全第一為主,切不可做有損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總之,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周而復始的過程,需要班主任耐心細致的教育與引導,更需要得到家長們的配合與支持。海德格爾有一句盡人皆知的名言:“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如果把班主任工作單純地理解為一種管理、規(guī)范,那么,培養(yǎng)出來的必然是“扁平式”“單向度”的人;如果我們把班主任工作理解為一種建立在社會化要求基礎上的個性尊重、人格濡化、價值引領和“精神關懷”,那么,將“詩意棲居”由彼在引渡到此在,讓學生成為完滿的、豐富的、多元的生命個體,也就并非什么困難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