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娟
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 安徽蚌埠 23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xiàn)包括咳嗽、咳痰、氣短和喘息,是一種進行性發(fā)展疾病。COPD伴隨氣道等呼吸系統(tǒng)慢性炎癥,以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肺泡巨噬細胞等浸潤為主,部分患者痰液還發(fā)生嗜酸粒細胞的增多的現(xiàn)象[1]。研究發(fā)現(xià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2-3],是COPD治療的關鍵。糖皮質激素(ICS)已經(jīng)成功治療哮喘,但是在COPD的作用方面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M受體阻斷劑在COPD治療方面的應用已經(jīng)成熟[4],但是,為了更好地研發(fā)推廣新型M受體阻斷劑的應用,本研究分析了糖皮質激素和M受體阻斷劑(噻托溴銨)對不同分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臨床癥狀和氣道炎癥的影響,進而研究氣道炎癥的發(fā)生機制,為M受體阻斷劑治療COPD的研究提供更豐富的理論依據(jù)。
1.1研究對象 選取安徽省蚌埠市蚌埠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呼吸內科2019年度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就診的COPD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采集病史并完善相關檢查;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18)[5]進一步篩選試驗對象,共104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齡50~79歲,平均(61.35±11.17)歲。入選標準:無支氣管哮喘病史,未發(fā)生支氣管擴張;無其它任何危及生命的疾?。?個月內未進行糖皮質激素及M受體阻斷劑給藥治療。剔除標準[6]:病情較重,出現(xiàn)呼吸衰竭、肺性腦病不能完成試驗者;精神狀態(tài)差,不能配合完成試驗者;患有影響藥物療效判定的其它肺病者。
1.2設計和分組 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通過隨機數(shù)字發(fā)生器將10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n=52):觀察組(連續(xù)6周使用噻托溴銨,18μg/次,1次/天[6])和對照組(連續(xù)6周吸入倍氯米松氣霧劑,250μg/次,3次/天[6])。
1.3方法 治療前,對所有患者進行肺功能和支氣管舒張試驗。測定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和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記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評分;再取誘導痰,處理后分析白三烯B4(LTB4)、腫瘤壞死因子(TNF-α)及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含量,完成痰細胞計數(shù)和分類[6]。按照上述分組情況給藥治療后,再次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方法如下:①肺功能檢查[6]。請患者封住鼻孔后將口接管放入嘴中,平靜呼吸數(shù)次,吸氣至肺總量(TLC)位后快速排空。隨即測定患者FEV1及FEV1占預計值百分比。試驗重復進行3次,取最佳值。②臨床癥狀評分。參照鄧永明[7]標準修定,包括咳嗽次數(shù)、咳痰量和氣促程度。得分越低表明受試者臨床癥狀越好,病情越輕。③生活質量評分。參照何梅[8]方法修定,包括氣促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患者的疲勞程度和情緒狀況。得分越低表明受試者生活質量越好。④痰的誘導及處理。用高滲鹽水沙丁胺醇氣霧劑壓縮霧化,使患者吸入得到痰液。將收集到的痰液去唾液后,按照標準處理后,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進行細胞總數(shù)及分類計數(shù),同時檢測其中細胞因子的含量。⑤按痰嗜酸細胞計數(shù)結果分別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分為A、B兩組:A組痰嗜酸粒細胞記數(shù)≥3%;B組為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細胞記數(shù)<3%[9]。⑥噻托溴銨及必可酮的使用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應用。⑦LTB4、TNF-α及MMP-9的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各因子含量。
104例受試者均成功完成了實驗,其中觀察組52例(A組22例,B組30例),對照組52例(A組24例,B組28例)。治療前,兩組患者個體之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期間,患者未發(fā)現(xiàn)嚴重副作用。
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基本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A、B組)和對照組(A組)臨床癥狀、生活質量評分均下降,與治療前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對照組(B組)臨床癥狀評分下降,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生活質量評分沒有明顯變化,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所有受試者治療后FEV1、FEV1%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只有觀察組B組中性粒細胞及對照組A組嗜酸粒細胞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它各細胞變化均無顯著差異性(P>0.05)。另外,觀察組A組白三烯B4(LTB4)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它情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表2 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評分比較(分,
表3 對照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評分比較(分,
COPD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升高,為家庭和社會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負擔。急性加重期患者在短期內出現(xiàn)咳嗽、喘息加重、咳膿性痰和發(fā)熱等炎癥表現(xiàn);穩(wěn)定期患者癥狀輕微,比較穩(wěn)定。
COPD的發(fā)病機理還不是完全清楚,診斷主要依據(jù)病史、實驗室檢查等多方面綜合進行。其中,肺功能檢查對COPD的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FEV1的測定可提供決定性參數(shù),與臨床癥狀保持較好的一致性。FEV1、FEV1%的降低可以診斷為氣流阻塞,肺功能障礙。LTB4主要源于活化的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這兩種細胞是引發(fā)COPD炎癥的重要參與細胞,病發(fā)時能夠釋放腫瘤壞死因子TNF-α,對氣道結構細胞造成傷害。通過檢測LTB4的表達水平能夠判斷氣道炎癥狀態(tài)。LTB4水平顯著下降時,表明治療起到一定效果,病情逐漸穩(wěn)定。同理,TNF-α的檢測水平用于指示患者病情狀態(tài),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含量最高。MMP-9對保持肺功能的正常起到關鍵作用,過度分泌時,容易引發(fā)肺氣腫、COPD、支氣管哮喘等肺泡疾病[10]。
M受體阻斷劑是一種抗膽堿能藥物,能夠用于呼吸疾病的治療。噻托溴銨是近年研發(fā)得到的新型選擇性M受體阻斷劑,在COPD的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能夠有效改善呼吸問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肺功能,特別對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具有很好療效。
糖皮質激素主要用于COPD急性加重患者的癥狀控制,已經(jīng)取得了顯著抗炎療效。但是,糖皮質激素用于COPD具有負效應,容易導致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的失調[11]。因此,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需要謹慎,不可以過度使用。
本研究表明,連續(xù)給藥6周后,觀察組(噻托溴銨組)COPD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減輕,生活質量和肺功能得到提高;B組受試者中性粒細胞數(shù)顯著性降低(P<0.05),其它細胞包括A組受試者各種細胞情況無顯著變化。說明噻托溴胺能夠減輕COPD患者氣道中性粒細胞的炎癥浸潤。對照組連續(xù)6周給藥后,患者臨床癥狀減輕,肺功能明顯提高(P<0.05),但B組的生活質量無顯著改善;A組受試者嗜酸粒細胞數(shù)顯著降低(P<0.05),其它細胞包括B組各種細胞無明顯改變,說明糖皮質激素能夠減少嗜酸粒細胞數(shù)目,改善臨床癥狀,對治療嗜酸性氣道炎取得較好效果。研究還發(fā)現(xiàn),B組受試者(中性粒細胞為主)LTB4水平顯著性下降(t=6.300,P<0.05),TNF-α無顯著變化,說明噻托溴銨在減輕中性粒細胞浸潤的同時,還能通過降低LTB4的方式緩解COPD患者的氣道炎癥。而所有受試者MMP-9沒有顯著變化,說明噻托溴銨和糖皮質激素均無法調節(jié)MMP-9的失衡。
由于糖皮質激素在COPD患者治療中的不良反應不是很明顯,可以根據(jù)患者體內細胞情況,選擇性吸入糖皮質激素或噻托溴銨進行急性治療。本次研究,為細胞水平進行COPD患者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jù),為COPD的急性治療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