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群
摘要:從作為農村小學班主任的教學體驗上來說,被孩子們的求知求學的熱情所感,積極在農村的較落后教學條件中引導和教育孩子全面發(fā)展,從對班級管理的優(yōu)化和德育教育的落實入手,分析了當今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問題,及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班級;德育教育;學生;農村
在我們農村小學,學生上學比較困難,一般是周住宿制,小學生在學校和班級中生活的時間最長,也是他們的主要活動場所。從年齡上來說,小學生比較缺乏自控力和對社會事物的足夠認知能力,因此小學教師乃至班主任都應該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其中的班主任作為與學生接觸最多、接觸時間最長的教師,更是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于在校學習的過程中,做事時在思考對錯、原理、道理的基礎上,能夠更大膽的去探索和自主研究怎樣做事、如何把事做好,并且從內心里以德育教育為基本的道德理念,更好的完成學校的學習和生活。
一、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問題
1.德育教育落實不夠
盡管在我國,素質教育綜合化教育已經推行了很多年了,然而在農村,受到資源和資金的限制,還是以應試教育的教育方式為主流。許多學生家長、學校老師等都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判斷方式,使得那些可能當前學習較差的學生,盡管在其他方面有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但還是會受到老師和家長以成績評判而產生的態(tài)度不一。從學校來說,一般用來評判教師水平和能力時,也更傾向于根據所帶班級的成績來判定。這些情況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農村小學的德育教育難以被真正落實。即使許多相關政策不斷倡導和推動德育教育為小學教育重點,但還是效果不佳,教師寧可將這些事件暗度陳倉的用作課程教學,也很少選擇開展真正的小學生德育教育。因此,農村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問題首先就是落實不夠的問題。
2.德育教育定式化
許多教師和學校在做德育教育時,常常直接將該小學的小學生準則拿來當教育教學內容,不考慮其中對學生的規(guī)范性內容是否過多,是否貼合該班級小學生的成長發(fā)育和德育教育的需求。然而,卻強制規(guī)定班主任以這些規(guī)范條例作為德育教育的準則要求來開展,這樣與學生的生活較為脫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更是感覺難以理解其中的意義和內涵。定式化的德育教育還要求學生在這樣的被動學習后,做課堂摹寫練習和抽查考試,這樣的定式化德育留給教師和班主任的發(fā)揮空間少,內容枯燥,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感和反叛心,難以達到真正的德育效果。
二、小學班級管理中德育教育的策略
1.關愛學生的成長
德育教育不應只是冷冰冰的教育教訓的傳遞,而是與學生內心情感的呼喚和交流。從農村學校班主任的角度來說,應當從關愛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fā),遇到問題事件時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數(shù)落和指責,而是了解到具體情況和學生的想法、心理等,用心和學生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愛,感化他們的心靈向著德育教育的目標發(fā)展。可以在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的時候,先與學生耐心的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更好成長的態(tài)度,而不是發(fā)泄情緒的責備,來開展德育教育。
而我也沒有以批評的態(tài)度訓他的想法不對,而是和他做了更深入的更多交流。先是對他的家庭教育情況做詢問,有了更多了解,與他談到一些具有重要尊老愛幼教育意義的家庭和行為事項,讓他意識到這樣做自己行為的意義。還在交流道德教育之外,聯(lián)系他的家長就對他的教育方式做了更多的溝通。德育教育常常擁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作用,在對他做道德教育后,有一次看到他牽著他的妹妹來上學,過馬路也讓妹妹走里邊,看妹妹走到班級門口才回自己教室。
以平視的角度對待學生,給予他體會的到的關愛,讓德育教育以水一樣的方式潤澤和滋養(yǎng)學生自主蛻變,能夠起到更長久、更有效的教育作用。
2.以行為傳遞德育教育
行為、行動的力量往往是最真實、最打動人的,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通過將德育的行為準則內容與真實的行為相結合的方式,能夠有效的傳達德育教育的行為理念,讓學生更快的學習到德育教育的核心行為認知。班主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參與本班級共同行為規(guī)范的可行性制作,并在班級學生中推廣施行,并定期與同學就當期內所發(fā)生的行為事件做討論研究和總結回顧,從而加強學生對于所定的行為規(guī)范,及其更深層次的德育內核,都能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實際應用。
例如有一次本班的小蒲同學在操場乒乓球臺的側角落里,撿到了30塊錢,他主動的把錢交給了值日老師,并通過值日老師找到了失主。在每周的班會上,我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有著不一樣的想法,有的學生小聲的議論道“誰知道那30塊錢是不是他丟的,指不定是冒領的呢!”“小蒲真傻,撿到這30塊錢自己不會花?!甭牭綄W生們這樣的議論,我作為本班會的班主任,表達了自己這樣的看法:“撿到了錢是否歸還失主,本就是由撿到的人自己決定的,但是我們應當學會換位思考,想想看如果是自己丟了父母給的一周的生活費,希望撿到的人怎么做呢?”一些之前意向不定的學生堅定了眼神。我乘勝追擊的隨后說:“這位小蒲同學他在撿到錢之后能夠拾金不昧,將錢交由有更大能力尋找失主的一方,并且對所撿地方、情況、時間等信息詳盡陳述,最后準確找到失主,也離不開他的智慧和細心。拾金不昧是一種高尚的品質,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小蒲的優(yōu)良品質。”
德育教育要能夠滿足當下的行為語境、動因和道理理念,以行為傳遞德育教育,讓德育從原則理論走向學生的真實生活,以更明確更精準的方式讓學生發(fā)展自身道德行為。
促進德育教育效果的方式還有很多,例如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氛圍的養(yǎng)成、增添德育教育的趣味化設計等,但其重要的教育內核都是從教師乃至班主任的角度,讓學生獲得道德和思維理念上的成長。從而加強農村學生在教育資源水平相對較落后、住宿教育多的現(xiàn)實條件下,也能夠在多方面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