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晶 丁瑩
摘 要:21世紀以來即時通信工具在中國迅猛發(fā)展,以QQ和微信等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迅速涌入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對其產(chǎn)生了諸多影響。本文以蘇州市Y中學為調(diào)查案例,分析了即時通信工具在中學生中的使用情況,為引導中學生合理使用即時通信工具提供了研究基礎。
關鍵詞:中學生; 即時通信工具; 使用情況
21世紀以來,以QQ和微信等為代表的即時通信工具逐漸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中學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響。
一、即時通信工具
即時通信工具作為通信手段,起源于1970年,21世紀初在中國開始興起。即時通信工具憑借強大而快捷的交流功能,吸引了大量的用戶,而且逐步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早期的即時通信工具主要用于文本信息傳輸、語音交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即時通信工具的功能逐漸完善。以QQ為例,除了早期的個人空間和郵箱,QQ目前還實現(xiàn)了視頻通話、文件傳輸、紅包發(fā)送等功能。對于群聊,還實現(xiàn)了群接龍、群公告等功能,表情包逐漸豐富,功能越來越強大,操作更加便捷。
二、調(diào)查分析
隨著即時通信工具的極大普及,中學生中即時通訊工具使用也日趨頻繁。
(一)調(diào)查方法。本文采取文獻法和調(diào)查法,旨在分析即時通信工具在中學生中的使用情況?;谖墨I法,筆者從書籍、報刊、文獻中收集大量資料,為調(diào)查提供佐證。基于調(diào)查法,筆者和課題小組借助電子問卷和個別采訪的方式開展。
(二)調(diào)查對象。本調(diào)查以蘇州市Y中學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年齡在13-15歲,采取抽樣調(diào)查的形式。調(diào)查人數(shù)240人,有效問卷207份。
(三)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即時通信工具在中學生中的使用呈現(xiàn)出普及率高、日趨低齡化、使用頻率高、使用時間長、涉及話題廣等特點。
1.普及率高。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207名有效調(diào)查對象均表示使用了即時通信軟件,普及率達100%。在具體工具選擇上,73人選擇最常用微信,占總?cè)藬?shù)約35.2%,191人表示最常使用QQ,約占92.2%。由此可見,即時通信工具在中學生中的普及率很高,而且QQ和微信是其使用的主要工具,其中QQ的使用率超過90%。2.日趨低齡化。在“你從什么時候開始使用即時通信工具?”這個問題中,2人表示在幼兒園或更早就使用了,120人表示從小學開始使用,占總?cè)藬?shù)約57.94%。85人表示從初中開始使用,約占41.06%。而調(diào)查主要對象是13-15歲,他們讀小學大約處在7-12歲。由此可見,有超過一半的調(diào)查對象在7-12歲就接觸到即時通信工具了,更有2位同學在7歲以前就開始使用。所以,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在很小年紀就使用即時通信工具了。3.使用頻率高。在“你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的頻率”一問題中,80人選擇每天,約占38.65%,119人選擇一周2-5次,約占57.49%,剩余8人選擇一周兩次以下,約占3.87%??梢钥闯?,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每天使用即時通訊工具,超過一半的學生一周2-5次。不難看出,有超過90%的學生在工作日仍會使用即時通訊工具,使用頻率很高。4.使用時間長。在“你每周平均使用即時通訊工具多久?”問題中,43人選擇0-2h,約占20.7%,151人選擇2-5h,約占72.9%,10人選擇5-10h,3人選擇10h以上,分別占4.83%和1.45%。由此可分析,近80%學生每天平均使用半小時以上。其中6%以上的學生每周使用5小時以上,平均每天40分鐘以上。所以,中學生花在即時通訊工具上的時間很多。5.涉及話題廣。在“使用即時通訊工具所涉及話題”問題中,162人表示,會談學習相關話題,占78.62%,145人表示會聊興趣愛好,占70.05%,105人表示會聊身邊事,占50.72%,有2人表示會談情說愛,選擇游戲的有86人,占38.65%。56人選擇了其他,占27.05%??梢钥闯?,中學生使用即時通訊工具主要涉及學習、興趣愛好、身邊瑣事,但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會談情說愛或打游戲。
(四)調(diào)查總結(jié)。以上分析表明,即時通訊工具在中學生當中普及率高,接觸時間早,使用頻繁、使用時間長。涉及的話題大部分是學習、興趣愛好,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把即時通訊工具當成談戀愛和打游戲的便捷工具。
三、小結(jié)
對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中學生來說,即時通訊工具給交流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接觸時間的低齡化使得他們沒有清晰的辨別力,無法有效甄別即時通訊工具上的信息是否真實,容易被誤導甚至受騙。使用頻繁、時間較長容易擠壓學習和休息時間,導致睡眠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興趣缺乏等現(xiàn)象。此外在即時通訊工具上談情說愛和打游戲,會滋生早戀、網(wǎng)絡成癮現(xiàn)象,不利于其身心發(fā)展。
所以,學校、家長、社會要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學校教育為主,家庭和社會教育為輔的德育網(wǎng)絡。一方面發(fā)揮即時通訊工具的優(yōu)勢,另一方面規(guī)避不當使用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于學校來說,要開展主題班會課、德育講座、知識競賽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到即時通訊工具的利弊,引導合理使用。此外,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廣泛的愛好,有效減少組團打游戲的現(xiàn)象。同時,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學生寄情于網(wǎng)絡好友甚至演變?yōu)檎勄檎f愛的現(xiàn)象。
對于家長來說,一方面,管理好手機等工具,合理控制孩子使用即時通訊工具的時間和頻率,做到不遷就、不縱容。另一方面,加強與孩子的情感溝通,建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對于社會來說,凈化使用環(huán)境,有效減少可能對中學生有負面影響的信息。其次,規(guī)范即時通訊工具上的語言和話題,對于帶有暴力和侮辱性語言與話題要加強監(jiān)督。
即時通訊工具在便捷中學生溝通的同時會帶來不良影響。學校、家庭、社會要攜起手來,共同打造健康的溝通環(huán)境,積極引導中學生合理使用,從而將即時通訊工具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促進中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為蘇州市中小學德育學會“十三五”課題《即時通訊工具對初中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的影響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