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玲君 李亞婧 李良松
殷商時期凡事必卜,疾病是生活中不可避免要發(fā)生的事,故占卜疾病就成為常事。作為記錄殷商時期社會事件的載體,甲骨卜辭中有諸多關于疾病的記載,并已出現(xiàn)傳染病的足跡。縱觀古代疾病史料,關于傳染病發(fā)病記載的文獻首推甲骨卜辭。甲骨卜辭中保存了豐富的傳染病原始資料,蘊含了大量關于傳染病的診療信息,當時人們已認識到傳染病傳播的嚴重性,并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視。甲骨卜辭諸多關于傳染病的記錄中包含了疾病的病名、發(fā)病的原因、病情變化和相關的治療等,是關于傳染病記載的早期病案雛形。鑒于甲骨卜辭所涵蓋的彌足珍貴的傳染病資料,現(xiàn)對甲骨卜辭中的傳染病文獻作如下分析論述。
甲骨卜辭中所見的傳染病種類豐富,有疾疫、疾蛔、瘧疾等,可見,人們對傳染病的病種已進行一定程度的細化和分類,這些病名的認識對考證和研究殷商時期各種傳染病的暴發(fā)流行情況,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疾疫即瘟疫病,屬于傳染病的范疇。甲骨卜辭中有關疫癘之疾的記載有10多條?!耙摺痹诩坠俏闹杏袑懽鳌皝薄薄耙邸薄耙摺钡?。李良松等[1]指出:“疫字在甲骨文中有8種寫法,約出現(xiàn)了14次,今疫乃甲骨文伇字之演變?!薄耙摺痹诩坠俏闹袑懽鳌耙邸?,表示人人相傳發(fā)病之意。徐錫臺[2]認為甲骨卜辭中的“役”通“疫”,“病役”即瘟疫病,如卜辭“貞:病役其延”(《乙》7310);《集韻》云:“役同疫”;《廣韻》云:“疫,說文,民皆疾”,可見,甲骨卜辭中的病疫是具有傳染性的一種疾病。而甲骨文中出現(xiàn)的“疫”,則包括具有傳染特性的各種疾病,小為流感,大為瘟疫。在當時,還不能對各種傳染病進行分門別類,故總以“疫”字統(tǒng)之。甲骨文里有關疾疫的記載為考證和研究殷商時期傳染病的流行狀況提供重要資料。
在甲骨卜辭中,“疾口”一詞包括兩個意思,除指口腔疾患外,還專指通過口腔傳播的一類傳染病。《說文》釋口為“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凡口之屬皆從口。”卜辭:“壬寅卜,亡口……/疾亡入……”(《合集》22392)“辛卯卜,貞口……一/十二月,丙申卜疾其入口。/丙申卜,作土口……二”(《合集》21039),此兩條卜辭即是關于疾口的記載。這些關于疾口的卜辭,說明殷商時期人們已經(jīng)開始認識到糞口傳播在傳染病傳播蔓延中所發(fā)揮的作用。
蛔,在甲骨文中寫作囘,像蛔蟲盤聚之狀?!墩f文》云:“回,轉(zhuǎn)也。從口,中像回轉(zhuǎn)之形。囘,古文?!薄都崱吩疲骸隘`,音回,腹中長蟲。”故囘即蛔。蛔蟲是一種寄生在人體腸道之中的寄生蟲。殷商時期飲食衛(wèi)生條件落后,故感染寄生蟲的概率極高。甲骨卜辭中記載有關于疾蛔的貞卜,如“……疒隹囘(回)?”(《京》1647)
疾疥即疥瘡,是因感染疥蟲而引起的一種以皮膚劇烈瘙癢為主要癥狀,且皮疹多發(fā)于皮膚皺折處的急性傳染性皮膚病。疥,是因善于結痂而得名[3]?!墩f文》曰:“疥,搔也?!薄吨芏Y》云:“四時皆有癘疾……夏時有癢疥疾”, 癢疥疾即為甲骨卜辭中的疾疥,說明當時人們已認識到癢疥疾是一種具有一定發(fā)病季節(jié)性特點的傳染病。甲骨卜辭中的“疾疥”以“疥疾”“疥以疾”的名稱記載。卜辭有“……疥疾?!?《合集》13860) “……未卜,王令以子尹立帛。壬申卜,王令疥以疾立于?!?。”(《屯》341)
瘧疾是一種感染瘧原蟲而發(fā)病的流行性疾病,該疾病感染性強、死亡率高。殷商時期的衛(wèi)生條件落后,瘧疾在當時傳播廣而危害大?!抖Y記·月令》:“孟秋之月,寒熱不節(jié),民多瘧疾?!薄吨芏Y·天官》載:“秋時有瘧寒疾。”“瘧”在甲骨卜辭中寫作“”,甲骨文中有多條卜辭是關于瘧疾的記載。卜辭:“……卜,(瘧)疾?!?《虛》1455)該卜辭大意是通過龜卜,表明患了瘧疾?!蚌?瘧)”(《林》2·24·2)此卜辭是貞卜“患瘧疾了嗎?”
殷商時期,人們已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和經(jīng)驗積累的過程中,對傳染病進行觀察總結,發(fā)現(xiàn)了傳染病的特點,認為傳染病具有強烈的流行性和季節(jié)性兩個特征。
從上述卜辭不難看出,殷人已經(jīng)認識到傳染病的危害,并知道傳染病具有流行性的特性。甲骨卜辭中有記載“疾人”一詞,有學者認為“疾人”是指傳染病感染的眾患者[4],如卜辭云:“疾人惟父乙害?!?《合集》5480反)
據(jù)甲骨卜辭分析,殷人開始認識到傳染病有一定的季節(jié)性。卜辭:“辛卯卜,貞口一/十二月,丙申卜疾其入口。”(《合集》21039)根據(jù)卜辭分析,殷人認為十二月,是夏歷春末,乃是口疾的好發(fā)時節(jié)。殷商時期人們認為瘧疾的發(fā)病時間是在陰歷8月至次年2月之間,正值蚊蟲猖狂的時期,這與《禮記·月令》所記載的瘧疾發(fā)病時間也是相吻合的,“孟秋之月,寒熱不節(jié),民多瘧疾”。例如,卜辭云:“……午卜……瘧(瘧)匄,十二月”(《前》5·31·1),該卜辭的大意是“……午這日進行占卜之術,指出患了瘧疾,要不要舉行祭祀儀式以祈求福佑呢?答案是要,將時間定在十二月?!薄凹核炔?,貞:有瘧,王尿?八月”,卜辭中明確指出患瘧病是在“八月”這一時間段[5]。
甲骨卜辭專門指出傳染病發(fā)病或治療的月份,突出了疾病的好發(fā)時間,說明當時人們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傳染病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特征。
殷商時期,人們患病時往往采取貞卜問病的形式,卜問引起疾病發(fā)生的原因。甲骨卜辭中有大量卜辭是關于誘發(fā)傳染病原因的貞卜論述。由甲骨卜辭中多條關于傳染病病因的卜問可知,當時通過貞卜的形式探知誘發(fā)疾病的原因是進行疾病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對這些卜辭分析可知,殷人將傳染病歸咎于四種病因。
殷商時期,人們崇尚鬼神,對導致傳染病的原因尚不能進行科學的解釋?!抖Y記》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二后禮?!盵6]當時人們認為鬼神可以降疾人間或給人以警示而導致人類感染疾病[7]。卜辭云:“王役(疫)民(萌)?”(《后》下32.8)卜辭大意是“王處于疫病的初起階段嗎?”《釋名》云:“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币笕苏J為鬼怪暗中作祟是導致疫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通過甲骨卜辭可知,殷商時期人們將鬼神作祟歸結為傳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這一認識雖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也足以說明當時人們已意識到傳染病的存在。
中醫(yī)學認為人類長期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對其產(chǎn)生一定的適應性,當自然氣候發(fā)生突然的、劇烈的異常變化,超出人類自身的適應能力,便會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傳染病與自然界氣候的突變密切相關,甲骨卜辭中關于傳染病的內(nèi)容即已認識到這一致病因素。甲骨卜辭中有“疾年”一詞,疾年即疾疫流行之年,傳染病或流行病的高發(fā)之年。卜辭云:“貞……疾年其……(死)?!?《合集》526)該卜辭之謂貞卜年內(nèi)癘疫流行而死亡人眾。正如《周禮·天官·疾醫(yī)》云:“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疾,夏時有癢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一年四季當中,因氣候特點的不同而導致不同傳染病的傳染蔓延。“己亥卜,爭貞:畢(有)瘧(瘧),勿祟?……(有) 匄?亡匄?十月”(《天》84),該卜辭后的“十月”這一時間,正是秋天,天氣開始轉(zhuǎn)冷,瘧疾之病容易傳播。“疾年”一詞反映出殷人已認識到傳染病與時令氣候的變化有密切關系。
殷商時期,人們能夠認識到自然界氣候的變化會導致疫病的流行,這一認識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中對自然界各種事物進行客觀觀察和分析的結果,反映出當時人們已開始對疫病傳染和流行的原因進行較為科學的認識。
古諺語云:“病從口入”,疾病多由食物傳染,不當?shù)娘嬍硶е录膊〉膫鞑ズ蛿U散,故講究飲食衛(wèi)生就顯得尤為重要。早在殷商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意識到飲食攝入的衛(wèi)生保健問題。卜辭云:“壬寅卜,亡口……/疾亡入……”(《合集》22392),該卜辭是壬寅之日卜問疾病是否是從口進入,說明當時人們已認識到疫癘之邪可通過食物的途徑在人群中進行傳播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和擴散。
環(huán)境衛(wèi)生不潔,會導致蚊蟲等肆虐,可孳生疫癘之邪。卜辭云:“……畜馬在茲廄,疾其……”(《合補》9296),卜辭大意是卜問將馬畜養(yǎng)在某一馬廄處,疾病是否引發(fā)??梢姡笊虝r期人們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動物會攜帶致病菌而引起人類疾患。
胡厚宣在《論殷人治療疾病之方法》中寫道:“惟過去以為殷人對于疾病,多禱告于祖先,祈求神靈之賜愈,尚不知有什么治療之方法,于今觀之,則實有不然?!盵8]可知甲骨卜辭中記載有多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針對傳染病,殷商時期人們根據(jù)罹患傳染病的病因而提出多種防治措施。
殷商時期人們已認識到傳染病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已經(jīng)開始重視收容隔離治療傳染病?!吨芤住汀吩唬骸俺鋈霟o疾,朋來無咎”,即是出去入內(nèi)沒有疾病,朋友到來沒有災禍,當時人們認為沒有疾患的人可以與朋友交往,反之,當患有疾病時,應該在家隔離,不應隨意出入,以免傳染他人。殷商時期收容隔離方法治療傳染性疾病,在甲骨卜辭中也有明確的記載。
甲骨卜辭中有大量的卜辭是關于疾病收容的記載。例如,卜辭:“丙戌,侯……無……壬……?癸酉……。二告?!?17160)“……降……?!?《合集》17163)“丙子……貞:令……我于有師骨告不。”(《合集》17169)“丁巳卜,爭貞:子?歸專?于孟五月?!?《英》366)“庚……爭……呼……臣……?!懀阂罴滓睢郧甲陨霞字劣诙?。”(《懷》24)
綜上所述,甲骨卜辭表明殷商時期人們對于傳染病已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甲骨卜辭中所記載的傳染病內(nèi)容豐富,雖未有對傳染病進行詳盡的描述,但從中醫(yī)學發(fā)展史的沿革上來說,是我國迄今為止現(xiàn)存最早的關于傳染病的文字記載。追溯傳染病在甲骨卜辭中的記載,反映出人們與傳染病斗爭的歷史源遠流長,中醫(yī)學對傳染病的認識與防治方法是一段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而不斷積淀的漫長歷史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