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壯志
摘要:我國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古代詩文承載了博大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不但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的語言知識,更能從精神層面為學生提供豐厚的給養(yǎng)。本文將從古詩文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作用入手,對古詩文教學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詩文;傳統(tǒng)文化;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9-0059-01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正處在培養(yǎng)語言組織能力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通過學習古詩文,能夠有助于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利用古詩文教學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初中生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
1.初中階段利用古詩文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作用
古詩文在我國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從家庭教育來看,很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到幼兒園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啟發(fā)孩子學習唐詩、宋詞,利用古詩詞讓孩子熟悉語言,感受詩詞中傳遞的思想情感;同時,在我國各階段的語文教學課程中,也包括了大量的古代詩詞的內容。由此可見,古詩文在教育中的作用已經(jīng)被人們深刻認知。初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通過古詩文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從古詩文中獲取語言精華,還能從中感悟到我國民族長期發(fā)展形成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品質[1]。
2.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古詩文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思路
2.1?提高對古詩文價值的認知。
古詩文是我國民主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盡管在長期的傳承中,文言形式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文所取代,但是很多古詩文經(jīng)典語句依然被現(xiàn)代文所引用,而且能夠起到很好的傳情達意和抒發(fā)情感的效果。但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并未對古詩文重要價值給予重視,將古詩文教學作為單一的語文教學知識,側重于詞語和文字的翻譯,并未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
2.2?培養(yǎng)學生古詩文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教學中,古詩文教學往往會讓學生感覺到單調和乏味,從而導致學生缺少學習興趣。這種情況主要由于古詩文的表達形式與現(xiàn)代文有所不同,在生活中應用也較少,進而影響到學生興趣培養(yǎng)。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將古詩文與現(xiàn)代生活聯(lián)系起來。例如:《木蘭詩》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一句,如果僅僅對字面知識進行翻譯解釋,學生理解很膚淺,但是如果將這句詞利用多媒體影像和文字結合起來,就會讓學生將生活情境與古詩文結合起來,不僅能加深對詩句的理解,還能增進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
2.3?創(chuàng)建古詩文學習情境。
古詩文大多具有合轍押韻的特點,比較適合大聲朗讀或朗誦。在朗讀中往往能夠通過古詩詞的節(jié)奏感帶給學生美感,在幫助學生記憶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朗讀品味到古詩文傳遞的思想,進而對民族文化產生深刻的感悟。因此,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構建古詩詞學習情境和氛圍[2]。
3.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古詩文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
3.1?古詩文教學不必面面俱到。
初中語文教學中,用古詩詞傳承傳統(tǒng)文化時,需要注意古詩文表達形式、語言韻律以及思想情感等構成了自己由外而內的知識體系,有許多精神層面的內容是需要學生通過閱讀逐漸感悟出來的,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教師可以對學生思維加以引導。例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一句詩文,如果經(jīng)過逐字逐句解釋,將會失去詩詞內的意境,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怎樣利用古詩文注釋等搞清楚文字意義,然后將詩句貫通理解,經(jīng)過反復品味詩句,對詩句表述情境構思,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
3.2?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品味。
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對引導學生思維,品味文章具有很好的作用。我們教師實現(xiàn)收集整理和文章內容相關的視頻資料和背景音樂,經(jīng)過編輯后,作為古詩文教學背景,讓學生結合多媒體音樂和背景地古詩文進行誦讀,也可以添加朗讀示范,供學生效仿或欣賞,進而形成對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理解。
3.3?對知識面進行拓展。
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知識面的拓展。單篇的古詩文知識一個點,根據(jù)詩人不同時間思想發(fā)展拓展后就會形成線,在按照同時期詩人思想進行拓展就會形成面。例如:介紹“山東二安”時,李清照大約1155年去世,辛棄疾1140年出生,兩者存在時間的關聯(lián)性,李清照早年作品風格大都描述了悠閑生活,晚年寫了金兵入據(jù)中原后的凄苦;李清照晚年時正值辛棄疾青年時,辛棄疾作品大多表達抗金復國的愛國熱情。這樣就能夠將山東二安的古詩文聯(lián)系起來,融入歷史回顧,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研究古詩文興趣,還能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加以理解[3]。
結束語
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只有在提高自身傳統(tǒng)文化認識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興趣出發(fā),結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對古詩文內涵進行深入挖掘,這樣才能在古詩文教學的同時促進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段明妍.關于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學.
[2]許淑萍.認知·熱愛·理解———淺談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7):281-282.
[3]李倩,袁俊財.誦讀古詩文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J].甘肅教育(z1):5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