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利利
【摘要】目的 觀察綜合產時護理干預對產婦產程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產婦共70例分為綜合組和基礎組,綜合組實施綜合產時護理,基礎組實施常規(guī)產時護理,比較兩組的應用效果。結果 綜合組各階段的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基礎組,且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基礎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產時護理干預有助于縮短產程,提高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綜合產時護理;產婦;產程;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5..01
分娩雖然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但受宮縮疼痛的影響,產婦常會出現(xiàn)較為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這不僅對自然分娩率造成了影響,同時也增加了分娩風險,給母嬰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相關臨床研究證實,全面、科學的產時護理措施有助于穩(wěn)定產婦的情緒狀態(tài),確保自然分娩的順利進行[1]。本研究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產婦的產時護理中,并通過對照實驗的方式分析其對產程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70例產婦進行研究,所有產婦的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且無妊娠合并癥。產婦年齡20~35歲,平均(27.31±3.56)歲,按照產時護理措施的不同分為綜合組和基礎組,各35例。兩組產婦均已簽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且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基礎組實施常規(guī)產時護理,產婦待產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密切監(jiān)測產婦及胎兒的各項身體指標,并觀察宮口打開程度,如遇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yī)生,并準確陰道助產或中轉剖宮產。
綜合組實施綜合產時護理,首先要親切地與產婦進行溝通,耐心地向其講解自然分娩的步驟以及優(yōu)勢,使其理解宮縮疼痛是正常的生理癥狀,幫助其樹立起自然分娩的信心。第一產程時,可實施陪產制度,讓家屬進入待產室陪伴產婦,以減輕產婦的心理壓力,宮縮疼痛明顯時,應指導產婦通過呼吸減痛法來緩解疼痛。第二產程時,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產婦調整到相對舒適且合適的體位,向其講解并演示屏氣用力的要點,同時給予其安慰和鼓勵,使其充分理解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的必要性。第三產程,護理人員應密切監(jiān)視產婦的分娩情況,并配合好醫(yī)生的各項工作。待胎兒娩出后,應幫助產婦擦拭乳房及周邊皮膚汗液,并指導其進行母嬰皮膚接觸30 min,確認無異常后,陪同產婦回到病房。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的產程時間,并統(tǒng)計自然分娩率。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產婦對于護理服務態(tài)度、技能水平、護患溝通等方面的滿意程度,總分為100分,得分≥60分表示滿意,計算護理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19.0工具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x2和t為檢驗值,P<0.05說明兩組間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的產程時間統(tǒng)計
綜合組各階段的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基礎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的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統(tǒng)計
綜合組的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基礎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分娩指的是胎兒經產道娩出的過程,受宮縮以及產道擠壓等因素的影響,產婦會產生劇烈的疼痛感,隨著產程時間的延長,部分產婦會因無法忍受疼痛而出現(xiàn)子宮收縮乏力的嚴重情況。尤其是初產婦,由于對分娩缺乏科學正確的認識,極易對自然分娩過程產生抵觸心理,所以不少產婦都會選擇剖宮產來結束分娩。但該方式屬于臨床手術的范疇,會給產婦造成一定的身體傷害,不利于其產后恢復。綜合產時護理是基于常規(guī)產時護理發(fā)展而來的一種干預模式,能通過完善的護理措施有效提高護理的系統(tǒng)性以及針對性[2]。本次研究中,綜合組各階段的產程時間均明顯短于基礎組,且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基礎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綜合產時護理有助于幫助產婦重建分娩認識,使其以更好地狀態(tài)配合產科護理工作。
綜上所述,在產婦的產時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措施,不僅有助于縮短產程時間,同時能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滕春芳.綜合護理在減少自然分娩產婦產時和產后出血量方面的價值研究[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7,15(23):45-46.
[2] 湛 波.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時及產后出血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19):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