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鳴
母親八十余歲了,多年來都是獨(dú)自生活,說是自己可以照顧自己,不給我們增加麻煩。去年冬天,她中風(fēng)大病一場,經(jīng)過住院治療,還是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遺癥,我動員母親跟我們同住,她答應(yīng)了。
在我家,母親有一間自己的房間,矮柜、空調(diào)、電視、電熱毯……配置齊全,她要睡棕墊,我們把她老房子里跟隨她二十多年的棕墊也搬了過來。我跟母親說,我們平時上班路遠(yuǎn),又忙,不特地為您做什么,我們吃什么,您吃什么。母親很高興,說這樣才好,不要麻煩,不然她心里過意不去,住著也不舒服。
今年元旦,因為母親在我家,親戚們都紛紛來聚會,家里的客人比往年多了很多,我忙著做菜招待大家。餐桌上,大家一邊吃喝,一邊聊天,好不熱鬧。
但我來回幾次端菜上桌時,發(fā)現(xiàn)母親一直不怎么動筷子,只是坐在桌旁笑瞇瞇地勸大家喝酒吃菜。我給她夾了一塊鹵牛肉,她又還給我,說是牙不好,吃不了這么瘦的肉。火鍋里的肉丸子和雞腿菇,燙得很松軟,我夾給母親,她只留下了肉丸子,雞腿菇又還給我,說是不敢吃菇,怕寒涼了一些,晚上會頭疼。蒜蓉拌糖醋排骨,是母親的拿手菜,小時候年節(jié)時她必做的美味,這次也是在她的指導(dǎo)下我做了這道蒜蓉拌糖醋排骨,我夾了一塊給她:“您看看我做的味道對不對?”母親咬了一小塊,說做得很好,她沒有吃完,我知道,是她嚼不動了。
我再仔細(xì)想想,住在一起的兩個多月里,雖然我一直記得把飯燜爛一些,每天煲一些營養(yǎng)的湯,但真的沒有認(rèn)真去考慮母親的飲食。但是她一直沒有說什么,每餐基本上都是用湯拌飯,配一兩塊肉片、幾口青菜,我還認(rèn)為是她病后飲食要清淡,沒有放在心上。
席間,大家聊起天,一位親戚說,他樓下的鄰居一家出遠(yuǎn)門去岳母家拜年了,把行動不便的老父親鎖在家里,就準(zhǔn)備了一些方便面,讓老人自己沖泡。那天中午老人燒水時打翻了水壺,燙傷了腳,他一個勁地拍門向鄰居求救,大家才知道就他一個人在家。
這讓在座的大家唏噓不已,我母親趕緊驕傲地說,那我的孩子是不會這樣,她們對我真是孝敬。大家也都表揚(yáng)起我來。
聽了母親的話,我卻陷入了深深的自責(zé)。孝是兒女的責(zé)任和義務(wù),敬才是對父母的尊重。敬,是對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恩和敬重,是要體現(xiàn)在具體的行為上,不管父母老成什么樣,我們都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還要讓老人開心快樂,身心都健康愉悅。
古人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這意思不難懂——養(yǎng)父母是養(yǎng),養(yǎng)犬馬也是養(yǎng)。如果對父母不敬,那與養(yǎng)犬馬有什么區(qū)別?如今有的人對父母盡孝,還沒有養(yǎng)狗的心歡喜。不覺得累贅厭煩,不給言語受,就算好的。
原先我以為,把母親接過來跟著我們同吃同住,就是孝敬了。如今才知道,我們從小吃得父母的飯,父母卻未必吃得我們的飯。現(xiàn)在能給母親做飯,是上蒼對我的眷顧啊。我要珍惜與母親相互陪伴的每一天。不是我吃什么她吃什么,而是她吃什么我吃什么,這才是應(yīng)有的孝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