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莉
摘 要:習近平關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革命精神理論的繼承與發(fā)展,其內涵豐富且富有創(chuàng)新性,具有深遠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應深入領會習近平關于革命精神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弘揚革命精神在新時代所面臨的挑戰(zhàn),探索出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
1 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關于革命精神有過許多深刻的論述,其中包括有關革命精神的教育思想。革命精神教育是將革命精神的價值發(fā)揮出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徑。習近平就革命精神教育的對象、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具體路徑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論述,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命題和重要的論斷,這對今后革命精神教育的進行及紅色基因的傳承將產生重大的積極作用。
1.1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精神支柱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領導了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歷史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鍛造了豐富的革命精神。這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基因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歷代中國共產黨和一代代中國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出豐功偉績的重要精神支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我們要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全黨同志要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繼續(xù)奮勇前進。然而,當前黨內存在著“四大危險”就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險,其實就是革命精神喪失的危險。所以,全黨今后要繼續(x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主題教育,筑牢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基石。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的論述對我們全黨面臨趕考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蘊含著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價值追求。
1.2 革命精神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寶貴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币^承和發(fā)揚革命文化,以史為鑒。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和“營養(yǎng)劑”。從某種程度上講,革命精神就是革命文化的精髓,輝煌的革命歷史本身就是一種革命精神教育,黨和人民多重溫這些歷史,就會有很多正能量不斷涌入自己的內心,有利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歷史是客觀的,是國家安身立命的基礎。中國的革命史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記憶,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苦難和輝煌。人民如何正確看待和評價黨的革命歷史是非常重要的,事關黨和國家的未來發(fā)展。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烽火連天的革命、感天動地的建設和繼往開來的改革中凝結而成的偉大思想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堅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撐下,以鋼鐵般的意志用血和淚鑄就起來的寶貴精神財富。這方面的理論闡述和具體實踐,有利于我們重溫歷史、尊重歷史、銘記歷史,對于喚起人民對革命歷史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珍愛,增強中華兒女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凝聚力以及憂患意識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有利于黨和人民深刻理解和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有利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1.3 革命精神蘊含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中國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再次強調了紅船精神的內涵,回顧了建黨的偉大歷程,重溫入黨誓詞。并要求在新時代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南湖紅船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在新時代依然散發(fā)出鼓舞人心的作用??倳泴t船精神的概括,體現了其內涵的精神實質,凸顯出建黨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所蘊含的精神,是豐富革命精神形成的偉大歷史開篇。
習近平強調,偉大長征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與靈魂中,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堅持群眾路線,走好新時期的長征路。習近平強調,遵義會議的召開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運用好遵義會議的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遠綻放光芒。除此之外,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要大力弘揚和傳承抗戰(zhàn)精神、老區(qū)精神和奮斗精神等豐富地革命精神,致力于把這些偉大的紅色基因筑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發(fā)揚廣大。
2 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面臨的挑戰(zhàn)
2.1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干擾
自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以來,社會上出現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這種思潮懷疑和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喊著“解放思想”的口號,以“學術研究”為偽裝出現,一方面提出“告別革命”的主張,竭力否定革命;另一方面,在“反思歷史”的名義下利用共產黨在歷史探索上經歷的曲折,任意夸大黨的歷史錯誤,蓄意歪曲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故意制造思想混亂,導致渙散人心。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以“重評歷史”為名歪曲黨的歷史真相,在支流中尋找負面影響,把共產黨歷史上正常的思想斗爭說成“陰謀史”,把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的曲折夸大成“苦難史”,目的就是為了混淆試聽,干擾人們的歷史觀,為了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干擾人們對歷史的正確判斷,讓依托于偉大輝煌歷史的革命精神黯然失色,難以在當代發(fā)揮其時代價值。
2.2 互聯網時代的弱化
一方面,互聯網帶來了資訊盛宴,提供了龐大的信息量,同時也增加了紅色精神書寫敘事的多元化。導致人們在面對魚龍混雜的資訊面前,難以辨別事情的真?zhèn)危嘘P紅色精神的信息在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顯得十分渺小,增加了脫穎而出的難度,難以被人們選擇并消化?;ヂ摼W的信息存儲和檢索功能也使得紅色精神的相關信息被“記錄”而不是被“記憶”。另一方面,互聯網造就的大眾書寫時代推動了紅色精神集體記憶的庸俗化,降低了應有的深刻性和重要性,被迅速地推演更替,從中心到邊緣,直到慢慢的淡出人們的集體記憶。
2.3 代際傳承的嚴峻挑戰(zhàn)
廣大的人民群眾,尤其是新時代的青年對紅色精神的集體記憶是繼承和發(fā)揚紅色精神的主體。當時經歷過苦難舊社會的親歷者大多已步入耄耋晚年,很多人都已相繼離開人世,與共和國一同成長、經歷過新中國成立初期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親歷者也大多也進入暮年,伴隨改革開放歷史進程成長起來的新生代漸次成為社會的主體。
3 新時代弘揚革命精神的實踐路徑
3.1 深化理論研究,牢筑思想基礎,提高政治認知
深化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研究,挖掘更多、更具說服力的史料,豐富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史學基礎,用更具說服力的理論和客觀事實消除群眾的抵觸心理,加深對黨史國史的了解,筑牢思想基礎,提高人民的政治認知。偉大的革命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發(fā)揮革命精神的重要作用,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實現革命精神在偉大事業(yè)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動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深入系統的研究,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更要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對不同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進行全面的考察,充分尊重史實,掌握翔實的資料,強化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科學內涵、豐富內容等理論研究,加大有理有據、有血有肉的中國故事的宣傳力度和廣度,引導人們全面了解革命精神的實質內涵,正確分析惡意抹黑民族英雄的行為,增強理論武裝頭腦的自覺性,提高抵御西方意識形態(tài)侵蝕的能力。
3.2 拓展傳播路徑,培養(yǎng)政治情感,凝聚政治共識
承載著培養(yǎng)公民的政治情感,引導人們由社會人向政治人的轉化,凝聚政治共識功能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需要根據時代的要求,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傳統的傳播方式,一手開拓革命精神傳播的新路徑,兩者協同發(fā)力,不斷提高傳播的實效性,培養(yǎng)人們的政治情感,讓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首先,繼續(xù)發(fā)揮好高校在革命精神傳播中的主渠道作用。“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碑敶髮W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提高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在大學生傳播的實效性,有助于培育大學生對黨情感,堅定理想信念。通過發(fā)揮課堂、社團組織、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一是將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融入高校的課堂教學和校園文化活動中,讓學生更加全面、系統地學習和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豐富大學生的黨史國情知識儲備,培養(yǎng)大學生傳承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情感基礎。二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學校學生社團組織活動,使之成為開展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教育宣傳和引導的重要補充,鞏固課堂教育效果。三是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在參與實踐中通過個人的體驗深刻感受幸福是靠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尤其要利用好彰顯革命傳統的紅色文化教育實踐,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洗禮,實現情感的升華。
其次,積極發(fā)揮互聯網在推動革命精神傳播中優(yōu)勢。一是弘揚主旋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占領網絡陣地,利用互聯網平臺設置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專題專欄,打造品牌活動,加大對革命精神和革命人物英雄事跡的宣傳。二是進行及時有效的輿論監(jiān)控和回應,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監(jiān)督機制,培養(yǎng)網絡輿情監(jiān)督管理員,及時清理網絡流傳的不良信息,堅持馬克思主義這個“批判的武器”,主動發(fā)聲,正面回應,對貶低、否定革命精神的不實言論以客觀事實史實為依據進行正面回擊。三是培養(yǎng)網絡意見領袖引導人們形成表達意見的正確方式,能夠及時掌握人們的網絡思想動態(tài),對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在第一時間發(fā)聲,澄清事實,及時正面引導社會輿論,消除人們的負面情緒和顧慮,引導他們理性表達意見,積極傳播正能量。
3.3 注重實踐體驗,堅定理想信念,鞏固政治行為
實踐體驗是指通過人自身的活動,對事物進行感知和領悟,使自己的原有認知通過實踐得到確證,由此而產生情感,發(fā)展能力并生成意義的活動。對革命精神的實踐體驗有助于強化我們對黨的情感,增進對黨執(zhí)政合法性的認同,把黨的規(guī)范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把黨的信仰內化為自己的信仰,積極落實自覺推動黨的方針政策。對革命精神的實踐體驗,需要充分發(fā)揮各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首先,要主動推進,統籌協調,開放體現革命精神的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等場館會所。這類場館會集中展現某個時期、某個階段的革命歷程,散發(fā)著濃郁的革命氛圍,讓人置身其中就會熱血沸騰,熱情高漲,精神澎湃。其次,積極組織重走革命道路,重溫革命精神系列活動,讓人們重回到當年的革命圣地,體驗中國共產黨從滿地荊棘的道路一路走來的坎坷與艱辛。最后,加強對中國革命精神的現代化展示方式研究,推進虛擬實踐體驗,利用3D、VR等先進科學技術,構建網絡虛擬環(huán)境,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體驗,重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從血與火的道路中奮勇向前,從百廢待興到經濟騰飛的慷慨頌歌,使人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的強大力量,從而不斷將自己的感情內化為信仰,外化到行動。
參考文獻
[1]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N].經濟日報,2017-12-24.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