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境外兼讀制模式探索
    ——以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為例

    2020-07-16 13:08:56胡馨丹王衍軍
    海外華文教育 2020年1期
    關鍵詞:碩士漢語課程

    胡馨丹 王衍軍

    (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中國 廣州 510610)

    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境外兼讀制模式的產生背景

    (一)漢語熱與漢語國際教育碩士

    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和影響力得到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漢語的國際地位提高,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漢語熱”?!皾h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2007年,國務院發(fā)布了《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設置方案》,國內高校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暨南大學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秉承“面向海外,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大力實施“僑校+名?!钡陌l(fā)展戰(zhàn)略。2007年,該校成為了國內首批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積攢了豐富的辦學經驗。

    (二)漢碩發(fā)展的困境

    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不可否認的是,國際漢語教育事業(yè)的實踐與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一方面,國外漢語教師缺口巨大,優(yōu)質教師資源匱乏,無法滿足海外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相對飽和,該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朱勇(2011)指出:“目前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的就業(yè)趨向與MTCSOL設置的初衷有些不相吻合,這個矛盾不解決,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漢語教師的缺口問題。”

    在海外市場中漢語教師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國家漢辦開始著手向海外輸送志愿者和漢語教師。2016年,漢辦向147個國家派出了漢語教師3450人次。根據何蓉(2017)的調查:“志愿者老師除了少數留任,大多數志愿者工作一年就回國,流動的師資影響學生漢語的系統(tǒng)性學習”。根據孫億靈(2017)的調查,《給下一任志愿者的一封信》是唯一官方的、正式的交接材料,新老志愿者教師在銜接上存在問題。派出漢語教師志愿者的舉措可解燃眉之急卻非長久之計。漢辦輸送的志愿者和漢語教師穩(wěn)定性不夠,大多數志愿者的漢語教學經驗不足;漢語教師之間的交接工作欠妥,對教學效果造成消極影響。因此,國家大量的資金、人力投入和產出不能成正比。如何根據國內外“漢語熱”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符合市場期待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模式,成了當務之急。

    (三)漢碩境外兼讀制的提出

    調整漢碩生源結構,控制國內生源數量,增加國外生源數量,持續(xù)開拓海外本土漢語教師培訓市場,走本土化教師培養(yǎng)道路,才是解決該問題的根本。楊西彬(2019)提出了三種本土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方式:第一,各國孔子學院與中國的高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第二,依托孔子學院或者本土獨立培養(yǎng);第三,選送本土漢語教師到中國攻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碩士。而本文所提到的境外兼讀制漢碩便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本土漢語教師培養(yǎng)新模式。早在1989年,國家教育部便批準了暨南大學在境外及港澳臺地區(qū)設立“兼讀制”教學基地。2009年暨大開始招收漢碩國家漢辦獎學金外籍生。同年,暨大率先在境外設立了海外研究生培養(yǎng)基地,招收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學位碩士境外兼讀制(后簡稱“漢碩境外兼讀制”)學生,開展研究生學歷教育。至此,該校漢碩專業(yè)形成了“內招全日制碩士、外招全日制碩士、境外兼讀制碩士”三位一體的局面。

    境外兼讀制漢碩所面向的主要人群是海外從事漢語教學的一線教師。他們擁有強烈的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技能和學歷的訴求。但是,工作和家庭的牽絆使他們無法來到中國攻讀碩士學位。這一海外市場已經形成,卻沒有相關的學歷教育填補這一空白。因此,漢碩境外兼讀制無疑成了最佳解決方案。

    從2011年開始,該校陸續(xù)與新加坡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區(qū)域語言中心、印尼巴淡和諧文化基金會和雅加達福清公會、意大利羅馬中華語言學校、帕多瓦中意國際學校、英國中文教育促進會、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團建立了合作關系,建立了海外教學基地,招收培養(yǎng)漢碩研究生。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與發(fā)放

    (一)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調查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境外兼讀制的研究生以下四個方面的情況:第一,學生的報考動機和職業(yè)規(guī)劃如何?第二,課程、教學與管理的情況如何?第三,他們對學校、教師的認同如何?第四,他們學習的困難之處是什么?

    (二)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是暨大漢碩境外兼讀制的學生,其中女生47位,占到了82.5%;男生10位,只占到17.5%??梢?,該專業(yè)男女比例失衡的特點突出。我們通過網絡發(fā)放了57份電子版本問卷,問卷全部收回并皆為有效問卷。

    1.國籍與母語

    被調查者中,中國籍43位,日本籍7位,新加坡籍6位,美國籍1位。中國籍占到了75%;外國籍占到了25%。由此看來,暨大漢碩境外兼讀制的生源多為中國籍的海外僑胞,和少部分更換國籍的海外華人,以及個別的非華裔外國人。57名被調查者中,有55名學員的母語是漢語,占到96%,所以學生幾乎沒有語言障礙。

    2.學歷與專業(yè)背景

    被調查對象當中,既包括剛入學的新生,也包括在讀的研究生和畢業(yè)生,能真實反映出漢碩境外兼讀制的培養(yǎng)現狀,具有較強的時效性(見表1)。從學歷背景上來看,大專的26.3%,本科的38.6%,碩士及以上的35.1%,學歷背景相對均衡。其中包含的大專學歷生源,為“申請碩士的同等學力考生”,即滿足“在獲得高職高專學歷或相當學位后具備2年以上的工作經歷”的條件。從專業(yè)背景上來看,可以說是五花八門,包含了經濟學、文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管理學七大學科。

    3.年齡、婚姻與工作狀況

    關于年齡,57位被調查者中,26~35歲的17位;36~45歲的26位;45歲以上的14位。被調查的學生中,已婚的占到了87.7%,工作的占到了93%,所以平衡家庭、工作和學習三者之間的關系成為了他們最大的挑戰(zhàn)。對此,有38.6%的人感到較大壓力,有19.3%的人感到非常大的壓力。學生中,從事漢語教學工作的有28位,占到總數的49.1%,工作中常用漢語的學生占到了87.7%。

    表1 年級分布

    (三)問卷設計情況

    該調查問卷共有80題,分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題和問答題四種題型。問卷涵蓋了學生背景信息(基本信息、漢語水平、報考原因、經濟狀況)、課程與教學(學制、教學、課程安排、教師指導、遠程授課)、學習狀況(學習規(guī)劃、學習壓力、教學技能、科研能力)、培養(yǎng)與管理(班級管理、歸屬感、畢業(yè)論文、教學實踐、職業(yè)資格證書、就業(yè)意向)四個方面。通過該問卷,我們詳細地調查了暨南大學漢碩境外兼讀制的整個培養(yǎng)過程。

    (四)數據處理

    客觀題使用Excel表格進行處理,計算相應比例,結果根據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數點后一位,開放題進行類屬分析。筆者在探索培養(yǎng)模式的同時,試圖通過分析調查數據,發(fā)現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三、漢語國際教育境外兼讀制模式探索

    (一)招生與錄取

    1.招生與錄取

    (1)招生宣傳

    問卷調查了學生對該項目的了解渠道,結果顯示,68.4%的學生通過他人介紹;28.1%的學生通過網絡媒體的宣傳;另外,宣傳手冊和其他手段各占1.7%。通過對漢碩境外兼讀制項目負責人進行訪談,我們了解到,學校的海外宣傳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由招生辦組織境外招生宣講會,向海外學生和家長進行宣傳;第二,與境外合作方簽訂協(xié)議,通過境外招生代理進行招生。目前,第二種渠道效果較為明顯。此外,學校應該加強便捷高效的網絡媒體宣傳手段。

    (2)招生辦法

    漢碩境外兼讀制的招生對象為具有國民教育系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者,要求為“熱愛中國語言和文化,愿意從事國際漢語教學工作和中外友好交往工作,漢語語言能力達到相應水平,身心健康的外籍人士”。該校招收海外及港澳臺地區(qū)碩士研究生采取“申請審核制”,包含了網上報名、材料審核、筆試與面試幾個環(huán)節(jié)。

    (3)報考動機

    關于報考動機(見表2),從調查數據來看,“提升學歷”位于原因之首,占到75.4%;其次是“提升漢語教師專業(yè)技能”,占到54.4%;再次是“中華文化的吸引”,占到42.1%,這跟95%的華人華裔比例分不開,他們文化的根基在中國。有35.1%的學生是“為了在職業(yè)生涯中擁有更好的晉升渠道”。另外還有22.9%的學生是受到了身邊的親朋好友的影響與推薦而決定的。暨大漢碩境外兼讀制順利畢業(yè)可獲得雙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認可的研究生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這對于海外的學生來說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表2 學生報考動機(多選題)

    (二)課程與教學

    1.課時分配

    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國際漢語教師的職業(yè)需求為目標,圍繞漢語教學能力、中華文化傳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以核心課程為主導、拓展課程為補充、實踐訓練為保障的課程體系。暨大定期派教師到海外教學點面授為期7~9天的課程,共11次。學生的上課時間如下:工作日為19∶00~22∶30;休息日為9∶00~12∶00以及14∶00~17∶00。每次集中授課,將完成一門課程的授課。 課程總共40學時,具體分為:面授27課時,閱讀輔導(網上)5課時,自主復習4課時,考試或撰寫論文4課時。

    問卷對“課程、課時量增加的意向”進行了調查。對于課時總量,認為課時量合適的人約占到了65%;認為應當適量增加的人占到了32%。對于某課程課時量,有50.9%認為應該增加“漢語教學技能類課程”;有43.9%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加“中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的課程”;有38.6%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加“漢語本體知識及相關理論課程”;有29.8%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加“教育與教育管理類課程”;有24.6%的學生認為應該增加“中國國情與現狀類課程”。

    2.遠程教育

    考慮到時間、空間、資金等方面的局限性,遠程教育是漢碩境外兼讀制培養(yǎng)模式的重要創(chuàng)新點。遠程教育將推動MOOC、網絡在線課程等新型課堂建設,構建“校內—校外—國內—海外網狀大社區(qū)”。然而,該項目的遠程教育目前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師生的互動匱乏,老師的監(jiān)督缺失,很難保證教學的質量。從學生態(tài)度來看,43.9%的同學歡迎遠程教學加入,42.1%的同學持觀望態(tài)度,14%的同學不歡迎。因此,一半以上學生對“遠程教學”的教學效果仍持保留態(tài)度。有49.1%的學生認為,視頻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的互動性遠遠不夠。有43.9%的學生表示目前的視頻課程,老師的監(jiān)督力度非常弱。

    3.課程設置

    (1)課程設置及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科研論文的寫作是學習的重難點,77.2%的學生希望將“研究設計與論文寫作”納入課程體系。此外,70.2%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增加“分課型教學技能類課程”。

    對于課程安排滿意度的調查,認為滿意度達到中等及其以上的學生占到89%。其中,比較滿意的人最多,占到58%??傮w來說,學生們對課程安排的滿意度比較高,具體情況如圖一。

    圖一 課程滿意度調查

    (2)教學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關于教學滿意度,“一般滿意”及其以上的滿意度占到了96.4%,其中“非常滿意”占比38.6%。這表明了學生對于漢碩境外兼讀制的教學滿意度非常高,具體情況如圖二所示。

    圖二 教學滿意度調查

    (三)培養(yǎng)與管理

    1.學分制與學制

    漢碩境外兼讀制要求學生修讀的學分不低于38個,其中公共學位課程2學分,核心課程12學分,訓練課程8學分,拓展課程8學分,教學實習6學分,學位論文2學分。這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強化語言文化國際推廣項目的管理、組織與協(xié)調能力,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

    考慮到每個學生能夠在學習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不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境外兼讀制采用2~5年彈性學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協(xié)調工作和學習的關系。根據調查結果,73.7%的學生認為2~5年彈性學制較合理或者很合理。

    2.培養(yǎng)方式

    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ǎng)。集體培養(yǎng),要發(fā)揮導師組內各個導師的所長,承擔各自擅長的課程,強調所有導師對所有學生都有指導的責任和義務,通過授課、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議、開題、答辯、教學實踐等方式,實現集體培養(yǎng)。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學術講座、學術研討會議等學術活動的開展仍然非常有限。

    3.淘汰制與學籍管理

    為了保證培養(yǎng)質量,必須嚴格把控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于考勤或者課程考核未達標的學生,實施重修或延遲畢業(yè);對于年滿5年期限,仍然未能拿到學位的學生,將取消學位資格。這樣嚴格的淘汰制會增加學生的重視度和緊迫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培養(yǎng)質量,提升本專業(yè)在海外市場的口碑和影響力。漢碩境外兼讀制的學生納入暨大的學生綜合管理系統(tǒng),注冊、選課、中期考核、答辯等重要環(huán)節(jié)都需錄入系統(tǒng),環(huán)環(huán)相扣,進行統(tǒng)一科學化管理。

    4.實習與實踐

    (1)實習基地的需求及建設

    調查中,49.1%的境外兼讀制的學生是海外一線漢語教師,他們的工作單位即漢語教學單位。調查顯示,70%的學員希望學校提供實習基地。對于實習工作的意愿,“漢語教師”占到了50.9%;“中國的商貿工作”占到了19.3%;“漢語媒體相關工作”占到了10.5%.;“漢語翻譯工作”占到了8.8%;“政府部門”占到了1.8%;“其他”占到了8.7%。未來實習基地的建設,應該以漢語教學實習基地為基礎,增添對華外貿公司、漢語翻譯及媒體等工作,關注學生需求,實現實習基地的多樣化。

    除此之外,暨南大學還擁有海外簽約實習基地,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實習機會。目前簽約的海外實習基地主要有:烏克蘭基輔國際大學、澳大利亞中文教育促進會、德國漢堡漢華中文學校、泰國清邁大學中文系、印尼棉蘭亞洲國際友好學院、印尼北蘇門答臘大學等境外高校和教育機構。

    (2)教學實習的開展

    教學實習采用教學觀摩、教案設計與說課、模擬教學與試講、教材處理與教學資源開發(fā)、文化交流與實踐等多種形式,結合課程學習階段的各門課程和課外活動來安排并實施。在實習過程中,學生由實踐導師全權負責指導,并且接受實踐導師和學生的評估。實習結束后,研究生要集中進行實習匯報,撰寫實習報告,由參與實習考察的教師指導并出具考評意見。

    (3)教學經驗與實習分流

    57名調查對象中,具有5年以上漢語教學經驗,為51%;具有4~5年教學經驗的為8.8%;具有2~3年教學經驗的為14%;少于一年教學經驗的為26.3%。近一半的學生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有約1/4的學生少于一年教學經驗。因此,實習可以實行分流制。對于前者,若能夠出示五年以上教學經驗的證明,可減少實習量。對于教學經驗匱乏的學生,應該嚴格要求并全程指導其實習教學,讓學生在實習中補齊教學經驗的不足,畢業(yè)之后更從容地從事漢語教學工作。

    5.論文開題與答辯

    (1)論文選題與開題、答辯

    當學生修滿各模塊課程共38學分,并通過了中期考核,方可進行學位論文的開題。導師應帶領學生多讀學術論文和專著,探討學術問題,并且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問題進行研究。開題和答辯在暨南大學統(tǒng)一舉行。對于個別特殊情況實在不能回到學校開題或答辯的學生,學校開啟備用方案——遠程開題或答辯。有學生反映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開題和答辯的時間間隔太短,導致論文撰寫的時間非常緊張。學校可以考慮適度提前開題,或者延后答辯,為學生贏得充足的論文撰寫時間。

    (2)論文指導

    畢業(yè)論文是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由專業(yè)學位導師進行全程指導。要求導師對論文的框架、內容等關鍵問題嚴格把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調查顯示,畢業(yè)論文的選題和撰寫是一個難點,尤其是對于非本專業(yè)背景出身的同學。問卷對已開題的34名同學進行了調查。其中有23.5%的同學認為導師組在開題時給了重要的幫助;32.4%的同學認為導師們給出了較重要的建議;另外有29.4%的同學態(tài)度較模糊;還有14.7%的同學認為受到的幫助較為有限或十分有限。論文選題至關重要,這關系到論文寫作是否能夠順利進行。所以論文開題,導師組一定要多給學生行之有效的建議,為日后論文撰寫奠定基礎。

    6.學位與資格認證

    “學位證+職業(yè)能力資格認證”相結合,是暨大漢碩境外兼讀制的一大特色,旨在打通學校教育和工作實踐之間的壁壘,溝通學校和業(yè)界資源,為海外市場提供高素質的漢語教師,凸顯該專業(yè)的應用性特質。2013—2014年,暨大完成了《華文教師證書》的研發(fā)工作,截至2017年11月,已有4812人獲得《華文教師證書》,切實推進了海外華文師資培訓走向專業(yè)化和規(guī)范化?!皩W位證+職業(yè)能力資格認證”也將促進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走向標準化、規(guī)范化和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路徑趨于合理。

    調查結果顯示, 57名被調查的學生中,獲得華文教師證書的有11人,獲得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的有10人,暫未獲得證書的有41人。這意味著僅有16人獲得了證書,其中有7人是獲得了雙證。獲得證書學生的覆蓋率僅為37%。今后的工作中,學校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資格證書的考試,提供專業(yè)資料并予以針對性的輔導,提高學生報考積極性和通過率。

    (四)就業(yè)意向

    問卷對學生的就業(yè)意向進行了調查。從表3我們可以看到,除了“其他”的選項,培訓機構和高校的去向各占到了14%,位于首位;自主創(chuàng)業(yè)和讀博深造各占到了11%;民辦中小學占到9%,公司占到5%,待業(yè)和公務員各占4%,到中國就業(yè)占到1.7%。

    表3 學生就業(yè)意向調查

    四、漢碩境外兼讀制模式的差異化

    (一)課程設置的差異化

    同為漢語國際教育的碩士,不同的培養(yǎng)模式應具有個性化特征,我們應該重視其中的差異性。這些差異主要取決于五個方面:①華裔與非華裔背景;②漢語教學經驗;③漢語知識背景與能力;④求職傾向;⑤文化和組群認同。較之國內外招、內招全日制學生,考慮到兼讀制的外籍生的情況,目前暨南大學將漢碩兼讀制境外生培養(yǎng)的課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1.因為身處國外并且是外籍人士,所以取消政治通識課,改為他們迫切需要的漢語本體的基礎知識課《漢語概論》。

    2.由于境外兼讀制的生源畢業(yè)以后大多將繼續(xù)在生源國從事漢語教學的工作,他們沒有教學語言方面的困擾,因此課程設置中淡化了外語的重要性。

    3.由于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及費用預算的問題,將語音教學,詞匯、漢字教學和語法三門教學課程合并為一門漢語語言要素及其教學。

    4.中華文化與傳播、課堂觀察與實踐、中華文化才藝與展示這三門課程,學校采用新興的“視頻教學”形式。

    五、漢碩境外兼讀制模式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

    (一)課程設置與調整建議

    1.課程體系的調整

    為了一目了然地展示漢碩境外兼讀制的課程設置,并且在此基礎上提出修改意見,我們將兩者匯總成表4。

    表4 漢碩境外兼讀制設置現狀與調整建議

    (1)增加“語言學本體課程”比例

    境外兼讀制的學生一半以上為海外的漢語教師,一方面他們教學經驗較豐富;另一方面,由于非中文專業(yè)出身,漢語本體知識基礎很不扎實。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本體知識欠缺必然影響到教學的效果,這僅僅靠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技巧是無法彌補的。因此,我們應該考慮到境外兼讀制學生的特點,更加重視漢語本體知識和語言學知識,增加課程比例。

    (2)增加“研究設計與論文寫作”

    建議增加“研究設計與論文寫作”,并在論文開題之前開設此課,以服務于學生的論文選題和寫作。

    (3)增加“分課型教學技能”類課程

    學生大多對綜合課和聽說課教學的把握更到位,然而對于“如何組織閱讀課、作文課的課堂教學,如何提升教學效果”無所適從,建議增加“分課型教學技能”類課程。

    (4)調整“課堂觀察與實踐”授課方式

    將課程“課堂觀察與實踐”從視頻課調整為面授與觀摩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中不到一半的人支持“課堂觀察與實踐”以視頻課的形式開展。雖然這門課離不開教學視頻觀摩,但是現場觀摩、學生參與討論與老師點評是不可替代的,必將帶來更加突出的教學效果。這可以由國外的實踐導師來指導。

    2.遠程教育的發(fā)展

    構建一個高互動、易監(jiān)督、功能全的高效遠程教學平臺將是我們未來攻克的一個重要方向,旨在便捷地實現資源的傳輸與共享、課程中的互動與討論、作業(yè)的上傳與提交、教學反饋與評價。只有將這些環(huán)節(jié)落到實處,才能保證遠程教學的順利開展,保證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著力研究生源國國情、民情和地情

    在進行教學之前,對生源國的相關國情、民情和地情進行研究尤為必要。首先,了解國家政策和對華的政策。在此前提下,才能有效規(guī)避沖突和麻煩,并且積極尋求對方政府、學校、民間機構的支持與合作,獲得政策以及資金上的幫助。除此之外,對民情的了解包含了該國的民族構成、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授課教師應該尊重該國的風俗與信仰,并將文化對比的視角引入漢語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研究興趣。

    (三)國別化發(fā)展

    由于不同國家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漢語教學與傳播現狀的差異,“兼讀制”模式下的培養(yǎng)方案,應該體現國別化差異。

    1.聘請本土教師

    暨大在與境外教育機構合作的同時,可聘請少數本土資深教師,講授部分課程。由于這些教師來自本土,對該國的政策、環(huán)境、學生特點等各方面了解深入。這一舉措有助于授課教師結構合理化,推進境外兼讀制漢語國際教育教育碩士培養(yǎng)本土化,凸顯國別化差異。

    2.實行雙導師制

    每名學生,受一名暨大主導師指導以外,配備一名所在國的實踐導師。實踐導師經過了嚴格的篩選,長期奮斗在生源國教學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實踐導師的指導將對學生的實習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教學能力的提升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四)建設開放通暢的科研平臺

    很多學生反映,學位攻讀過程中的難點是論文撰寫。其中一重要原因是獲取學術資源的渠道不通暢。由于身在國外,使用學校圖書館的各種學術資源受到了很大限制。

    學校有責任為海外學子打造通暢的學術資源渠道,著力于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打通數字化資源的壁壘,實現資源共享。另外,在開學伊始應該面向新生開展學校圖書館資源使用的相關講座,幫助同學們快速、熟練、有效地使用學校學術資源。

    (五)完善溝通,增加認同

    境外兼讀制由于地域的特殊性,給師生、生生的溝通形成了障礙。調查顯示,在與導師的聯(lián)系頻率上,21%的學生每周聯(lián)系;43.9%的學生每個月聯(lián)系;22.9%的學生每季度聯(lián)系;12.2%的學生半年聯(lián)系??傮w來看,師生溝通還不夠。如何拓展渠道,增加頻率并且量化監(jiān)督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目前,海外教學點配有當地的管理員,聯(lián)系學校和外籍學生。同時,還建立了微信群。然而,有24.6%的同學認為班級微信群不太活躍。在未來的管理中,可以引進班長制和班主任制度,做到有效地“上傳下達”,保持信息通暢,營造良好的微信群氛圍。最后,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增強班級凝聚力。

    對于母校認同感的調查,“非常高興我是暨南大學的學生,而不是其他學校?!?一題中,選擇“比較符合”的占了50.9%;選擇“非常符合”的占到26.3%。境外兼讀制的同學在母校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在地域分離的情況下,如何更深層次地增進學生對母校的情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課題。

    (六)緩解學生壓力

    通過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的壓力有三:一是經濟壓力;二是家庭、工作和學習之間關系的平衡;三是學位論文撰寫的壓力,對此我們提出了解決方案。

    1.提高獎助學金覆蓋率

    經調查,“我感到經濟壓力非常大”一題中,選擇“一般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學生各占35.1%;有8.8%的人選擇了“非常符合”。36.8%的學生認為學費比較貴,19.3%的學生認為學費非常貴。被調查的學生中共有16人曾獲得過獎學金,覆蓋率約為28%。因此,了解學生經濟背景,有針對性地發(fā)放獎助學金并且擴大其覆蓋率,將成為緩解學生經濟壓力的重要途徑。

    2.學位論文形式多樣化

    調查顯示,有61.4%的學生對能否獲得學位有擔憂,主要原因是時間精力限制以及論文撰寫的困難。考慮到生源專業(yè)背景的多樣化和專業(yè)學位重實踐的特征,建議實現學位論文形式的多樣化,如: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教學實驗報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學設計等。相信這一舉措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緩解學生畢業(yè)壓力,幫助他們順利走向教學崗位。

    六、結 語

    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境外兼讀制模式符合國家戰(zhàn)略需求,順應海外漢語師資市場,致力于培養(yǎng)能夠勝任漢語教學管理及中華文化傳播的高層次、應用性、復合型、國際化、海外本土化的專業(yè)人才。截至2019年,該校共有171人獲得漢碩境外兼讀制碩士研究生學位,并奮斗在海外教學一線。

    2018年國家總書記習近平主席在考察暨大時做出了重要指示,希望暨大突出僑校特色,精心擦亮“百年僑?!苯鹱终信?;厚植文化根基,以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為己任。暨大漢碩境外兼讀制模式的實行和推廣,正是對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的踐行。學校應該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這個生命線上,不斷地在實踐過程當中完善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境外兼讀制模式,并將這一模式的培養(yǎng)方法更深更廣地推向海外,在國際化研究生教學的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猜你喜歡
    碩士漢語課程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MOOC起步,從微課程開始
    物理與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安西县| 龙门县| 东乌| 宜昌市| 太保市| 汾西县| 包头市| 涟水县| 泰兴市| 龙南县| 建始县| 绵竹市| 承德县| 房山区| 沽源县| 镇赉县| 武川县| 独山县| 秭归县| 金湖县| 尖扎县| 浦北县| 新余市| 抚松县| 柞水县| 安化县| 嘉定区| 航空| 武宣县| 灌云县| 丹凤县| 辽中县| 兰州市| 景谷| 罗江县| 改则县| 永春县| 图们市| 马山县| 肃北|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