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昊 季夢婷
摘 要:穹窿老會是蘇州西南部一項歷史悠久且規(guī)模盛大的民間信仰活動。雖然在歷史上,它曾因戰(zhàn)亂等原因多次中斷,但很快又再度恢復,可見其旺盛的生命力。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穹窿老會的儀式與內涵產生了新的變化,呈現出了與過去不同的特征。同時,穹窿老會已經成為了當地民眾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當地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民間信仰;社會結構;穹窿老會
自20世紀80年代起,民間信仰在中國逐漸復蘇,隨之而來是學界對其展開的研究也趨于成熟。在眾多研究方向中,對于民間信仰與社會結構間關系的考察,日益得到學界的重視。不僅因為其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更因為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鑒于此,本文選取了蘇州的穹窿老會為研究個案,在史料實證、田野考察、口述采訪的基礎上,以民間信仰儀式為切入點,探究了穹窿老會與當地村落社會結構間存在的關系。
一、穹窿老會儀式的演變
自20世紀80年代起,穹窿山周邊的村落相繼恢復了穹窿老會。但相較于晚清民國,現今的儀式在規(guī)模上和形式上都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演變的同時,一些更加順應時代發(fā)展、符合新時期農村生活的新的信仰儀式也應運而生。這不僅在形式上豐富了原有的儀式,更為穹窿老會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活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在《善人橋的真面目》一書中,關于穹窿老會出會的范圍有著這樣的記載:“費時計三日:第一日走善人橋,第二日走木瀆,第三日走香山?!雹贀緸^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萬鳴忠回憶,民國時期穹窿老會出會的詳細經過為:第一天從小王山出發(fā),到達善人橋后原路返回。第二天從小王山出發(fā)途經胥口鎮(zhèn),沿胥江經過木瀆的西街、中市街、山塘街,到達靈巖山腳下后沿當時的一條御道(今木光運河旁的穹靈路)返回小王山。第三天再從小王山出發(fā),到達香山后原路返回②。舊時,七年一次的穹窿老會的出會范圍北到善人橋、南到胥口、東到山塘街,遍及穹窿山東南麓至木瀆鎮(zhèn)一帶四十余村的72個段。相比之下,如今的出會范圍大大縮小,僅包括七個主段及周邊部分散段。
除了出會范圍的縮小,酬神賽會的規(guī)模相較民國時期也有所縮小。舊時大型的酬神賽會活動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則是更加簡化、更加貼近生活的儀式。民國時期數年一次的猛將賽會被當地人稱為“請老菩薩看戲”,規(guī)定在出會翌年請戲班搭臺演戲三日,以此酬神謝段?!恫貢?zhèn)志》中記載了民國十六年十月穹窿山地區(qū)一次大型猛將賽會的詳細經過。相傳該次賽會斥資巨大,參會人數達上萬人,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后。1946年為了慶??箲?zhàn)勝利,當地又舉行過一次大型的賽會,但總的規(guī)模上比不上民國十六年的賽會盛況。此后,當地再也沒有舉辦過大型的酬神賽會活動③。如今,由于各村人力和財力有限,為了節(jié)省經費的開支,賽會儀式大為簡化。儀式中,表演人員幾乎都由本村居民構成,表演的形式也由從前的唱戲曲改為了舞龍和更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廣場舞,而宣唱寶卷這一表演形式則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此前民國時期擺宴席“喝猛將酒”的習俗也由面條等簡餐所代替。
二、穹窿老會信仰內涵的多元化
筆者及團隊成員經過多次實地考察后發(fā)現,穹窿山附近地區(qū)的民間信仰內涵正呈現出以劉猛將為中心,不斷吸收周邊其他民間信仰的多元化趨勢。在柳家場的猛將公館里,除了擺放在正中位置的劉猛將像外,兩側分別擺放了不同于劉猛將形象的小型神像。左側擺放的三尊神像分別是香山嘴大娘、上方山太姆和白龍娘娘,右側擺放的土地神當地人稱為“公公菩薩”。在這大小五尊神像前,擺滿了各式各樣信眾奉上的貢品。因此可以想見,上方山太姆等周邊地區(qū)的信仰已經得到了當地信眾的認可,很好地融入了當地信眾的信仰圈。除此之外,據徐家場段頭徐林康稱,徐家場許多信眾每年都會至少去一次上方山,拜一下上方山太姆。其他如藏書道院、穹窿山、靈巖山、五峰山、南竹塢觀音廟、廟前村王干爺廟等地,徐家場每年都會派代表前去祭拜。而藏書道院等地的負責人,也都非常支持當地開展穹窿老會的活動④??梢姡數匾呀浶纬闪肆夹曰?、多元融合的信仰圈。
這種多元化的趨勢之所以產生,究其原因來自于信眾的精神需求和“神靈背后的支持者”⑤的利益需求。不難發(fā)現的是,穹窿老會的信仰內涵過于單一,單憑一種信仰遠遠無法滿足信眾的精神需求。而對于信眾來說,他們之所以愿意相信某一種信仰,無非是希望神靈能夠滿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利益。因此,只要能夠寄托自身的愿望,任何信仰都有可能成為信眾信仰的對象。這也就為信仰的多元化提供了群眾基礎這一客觀條件。對于“神靈背后的支持者”來說,如果穹窿老會的信仰體系長時間因循守舊而沒有新鮮血液注入的話,那將不僅預示著信仰儀式走向衰落,而且其背后的利益鏈也會受到沉重打擊。因此,當地民眾巧妙借助周邊多元的信仰,借此豐富了劉猛將信仰體系,使得穹窿老會的信仰內涵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多元化的信仰圈并非總是良性的、融合的,不同信仰之間同樣存在著潛在的矛盾。首先是佛教與民間信仰之間的矛盾。胥口鎮(zhèn)靜正寺住持德同法師認為,民間信仰和佛教之間是有明確界限的,佛教有一套完整嚴密的戒規(guī)戒律,而民間信仰的儀式則是非常隨意的。自己身為佛門弟子,不應該參與民間信仰的活動。德同法師還表示,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布施,將信眾們從民間信仰最終引導到虔誠地信仰佛教,而不是一種多元的信仰⑥。因此,佛教信仰與民間信仰之間呈現出了一定競爭性和排斥性的關系。
第二種矛盾來則自于民間信仰內部。學界普遍認為,中國的民間信仰具有功利性強的特點,因而也就存在利益分配的諸多問題。據悉,當地部分地方精英通過在資金上支持藏書道院,借助其影響力為自己漁利,從而招致了藏書道院方面的不滿。在與其他祠廟、道觀交往的過程中,類似利益分配不均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可見,看似良性互動的不同信仰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只不過這些矛盾遠沒有達到公開化的程度。因此,從總體上來說,當地信仰內涵的多元化趨勢仍然是良性的。
三、穹窿老會作用下的村落內部社會結構
楊慶堃在《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中提到,彌散性宗教的信仰和儀式有機會發(fā)展為有組織的社會體系,同時它是作為社會組織模式整體的一部分,在散開的形式中,宗教發(fā)揮著多樣的功能,以組織的方式出現在中國社會生活中⑦。時至今日,穹窿老會不再僅是民間信仰的代名詞,更發(fā)揮著重要的社會功能。在穹窿老會的推動下,許多村落相繼成立了以信仰活動為中心的民間組織。這些民間組織作為社會組織模式整體的一部分發(fā)揮著多樣的社會功能。他們工作中心仍是負責活動的組織,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自發(fā)地幫助一些有困難的街坊鄰居或幫忙舉辦婚喪嫁娶一類的活動。
以“東婁里抬猛將小組”為例,該組織除了段頭與副段頭籌備穹窿老會外,還有十位會計負責監(jiān)督財務的收支明細。小組內成員的相互協作,不僅確保了穹窿老會的順利舉辦,而且保證了經費收支的透明度。據悉,每次賽會盈余的費用都會被用來興建當地的基礎設施,造福當地居民⑧。因此,穹窿老會幾乎滲透到了當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了聯系村民們的紐帶。
在深入了解當地民情后,筆者透過穹窿老會的運行,發(fā)現了在其作用下村落內部的結構機制,即以地方精英為核心,包含地方政府、神職人員以及廣大普通村民在內的村落內部結構機制。地方精英主要包括段頭、企業(yè)家以及知識分子。段頭、副段頭以及會計具體負責穹窿老會的各項事宜。企業(yè)家在經費上為活動的籌辦提供了一大筆的資助。而這里所說的知識分子主要指那些比較了解穹窿老會歷史沿革、當地民風民情的人,他們在筆者考察的過程中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地方精英之間總會互幫互助,共同促進穹窿老會的復興。顯然,由這三類人構成的地方精英在穹窿老會的運行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在村落內部也居于核心地位。
除地方精英外,在這套村落內部結構機制中,政府、神職人員和普通村民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他們都與地方精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普通村民是穹窿老會信仰的主體,而地方精英可以視作他們的代言人,因而兩者之間的利益訴求往往是保持一致的。而政府雖然允許群眾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對民間信仰活動的監(jiān)管也比較嚴格。例如每逢一年一度的交段儀式時,政府都會派出數名警察負責維護治安,以免儀式中出現安全隱患。此外,還有一類人的存在,需要引起格外的注意,他們就是從事宗教工作的神職人員。當地的神職人員主要包括附近道院里的道士、寺廟里的和尚以及眾多民間信仰的靈媒,如“佛娘”等。神職人員依靠著地方精英和普通村民的資助生存,相應地為他們提供服務。同時,神職人員與信眾之間的互動促使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和眾多其他民間信仰融入并擴充著穹窿老會的內涵。
四、穹窿老會作用下的村際社會結構
《善人橋的真面目》中關于主段和散段有這樣的記載:“所謂七十二段,尚有主段散段之分:主段之村落,輪值主持會務;散段之村落,僅可協助會務。主段為柳家場、唐岡頭、堰頭村、旺家塢、石臼畝、徐家場、上堰頭、七村?!雹峥梢娫诿駠鴷r期,主段和散段有著明確分工,即主段輪值主持穹窿老會,而散段協助主段。這種分工也充分體現了主段的主導地位和散段的附屬地位。穹窿老會的復興后,這種村級關系出現了變化。雖然現在名義上仍是7個主段為核心,但實際上散段的附屬性逐漸減弱、獨立性逐漸增強。段與段之間表現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關系。散段的大部分活動都由本段獨自承辦。但每年正月初至交段前,散段會向主段下請?zhí)垊⒚蛯矶蝺忍兹ΓQ之為“待猛將”⑩。有的散段,如東婁里甚至塑有劉猛將的神像,因而舉辦活動時可以更自由一些,無需再向主段借。這其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散段的猛將像的尺寸大小不能超過主段???梢姡鞫闻c散段之間歷史上存在的主從關系并沒有完全消失。主段每逢正月抬猛將、交段及每月農歷十三的念經時,也會邀請臨近的幾個散段的村民來觀摩或燒香。
根據實地走訪,筆者發(fā)現當地許多的村落都在最近幾年建成了被稱為“猛將公館”的祭祀場所。目前,主段中塘崗頭的兩個段共用一個公館,堰頭村和柳家場各建有一個公館,散段中如東婁里也建成了本段的公館。據東婁里的地方精英王菊良稱,之所以被稱作“公館”,是為了表明它面向大眾開放,為了方便附近居民前來祭拜而建?。據穹窿社區(qū)柳家場的地方精英柳壽官回憶,在穹窿老會恢復之前,劉猛將像基本上是安放在附近的寺廟中或是居民的家中。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得到了比較大的發(fā)展,百姓的生活也富裕了起來。于是當地許多村的居民商議集資興建“猛將公館”,一方面是為了方便大眾祭拜猛將,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項民間習俗。近年來,當地的地方精英曾籌劃向穹窿社區(qū)申請批下一塊地,用以建造一個更大的“總公館”。但由于政策規(guī)定只有等到拆遷才會有多余的地空出來,因此修建“總公館”還需從長計議??!懊蛯⒐^”的興建,不僅便利了信仰活動的開展,更密切了村與村之間居民的聯系。
五、結語
從近代至當代,穹窿老會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變化,究其根源在于時代和社會結構的變遷。時代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導致了穹窿老會儀式與內涵的演變。而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穹窿老會同樣對社會結構的變遷發(fā)揮著作用。以民間組織為媒介,穹窿老會不僅豐富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而且起到了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維系社會穩(wěn)定、密切村落內部和村與村之間民眾聯系的作用。
注釋:
①王潔人,朱孟樂.善人橋的真面目[M].蘇州圖書館藏,1934:35.
②萬鳴忠.2019年8月12日木瀆鎮(zhèn)政府工作人員萬鳴忠口述采訪整理.
③藏書鎮(zhèn)志編纂委員會.藏書鎮(zhèn)志[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286.
④徐林康.2019年3月30日穹窿社區(qū)徐家場段頭徐林康口述采訪整理.
⑤王健.利害相關 明清以來江南蘇松地區(qū)民間信仰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40.
⑥德同法師.2019年7月9日靜正寺住持德同法師口述采訪整理.
⑦金耀基,范麗珠.中國社會中的宗教·代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5.
⑧倪健清.2018年12月29日東婁里倪健清口述采訪整理.
⑨王潔人,朱孟樂.善人橋的真面目[M].蘇州圖書館藏,1934:36.
⑩藏書鎮(zhèn)志編纂委員會.藏書鎮(zhèn)志[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286.
?徐福興.2019年8月11日穹窿社區(qū)徐家場徐福興口述采訪整理.
?王菊良.2019年3月17日東婁里王菊良口述采訪整理.
?柳云南.2019年3月17日東婁里柳云南口述采訪整理.
參考文獻:
[1]吳滔.清代蘇州地區(qū)的村廟和鎮(zhèn)廟:從民間信仰透視城鄉(xiāng)關系[J].中國農史,2004,023(002):95-101.
[2]小田.社區(qū)傳統的近代命運-以蘇州“穹窿老會”為對象的例案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2(6):141-147.
[3][美]韋思諦.中國大眾宗教[M].陳仲丹,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4]楊慶堃.中國社會中的宗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
[5]藏書鎮(zhèn)志編纂委員會.藏書鎮(zhèn)志[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04.
[6]路仕忠.吳縣善人橋農村改進會研究[D].蘇州:蘇州科技大學,2014.
[7]王健.利害相關 明清以來江南蘇松地區(qū)民間信仰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8]鄭振滿,陳春聲.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M].廈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9年江蘇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重點項目《民間信仰儀式與村落社會結構的關系——以蘇州穹窿老會為例》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910332010Z。
作者簡介:趙子昊(1999—)男,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歷史學(師范);季夢婷(1999—)女,漢族,江蘇常熟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歷史學(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