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彬
[摘? 要] 關鍵教育事件告訴我們:可以通過“聚焦”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來研究我們的教學行為,從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原先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當然,這也為我們教師的個人專業(yè)成長提供了平臺和機會,能極大地豐富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影響我們今后的教育教學行為. 文章通過回憶一堂數學新授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選取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課堂情境和課堂小結這三個教學片段,圍繞課堂教學過程中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展開論述.
[關鍵詞] 課堂教學;真相;教師;學生
研究的緣起
一直以來,總是感覺到我們的課堂淡而無味,不是說老師的教學基本功不夠,也不是說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不行,只是感覺我們的課堂似乎缺少了一點什么. 偶然有一次筆者聽了一位特級教師精彩的隨堂課之后方才恍然大悟,原來教學質量與我們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和知識的價值取向有密切關聯. 也就是說我們大多數教師不去關注優(yōu)秀的前沿教育教學理念,我們的教學缺乏具體指向的目標設定,也不去反思我們所教授的知識能夠為學生的成長帶來什么影響,這正是造成多數教師的課堂淡而無味的原因所在. 其實每一位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面臨此類問題,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多讀一些教育教學論著,多一些研究每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充實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多聽一些教育名師的講課或者教育名家的講座來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如果能夠長期堅持,那么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也會逐步得到提高. 從而我們的教學就會越來越接近“真相”,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這個總目標就會自然地在課堂教學中點點滴滴得到落實. 那么,教學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下面筆者就從一節(jié)數學新授課中摘取三個教學案例展開說明.
尋找課堂教學中的“真相”
1. 教學目標確定的“真相”是什么
教學案例一:之前聽了王老師函數的奇偶性這節(jié)數學公開課,王老師采用的是導學案,拿到王老師的教學設計,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教學目標,是這樣描述的:“理解函數奇偶性的概念,會利用定義判斷簡單函數的奇偶性;通過函數奇偶性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抽象的能力;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在學生感受數學美的同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歸納、分析的良好習慣和不斷探求新知識的精神.”
(1)關鍵教學事件
課后在一起研究探討的時候,我們認為課堂目標中的“理解函數奇偶性的概念”缺少發(fā)生的過程,缺少過程就意味著教學難度水平沒有得到體現. 課堂目標中的“同時滲透數形結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的教學動作也沒有指明,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裝飾語而沒有在教學過程中予以落實.
(2)解決辦法
我們參考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盧姆(Benjamin Bloom)等人在1956年提出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法,將教育目標從低到高依次分為六個層次:知道(知識)、領會(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 2001年,由美國三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三位課程教學專家、兩位測量評價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在布盧姆的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制作了教學目標的分類學表(表1)[1].
通過這張表,我們就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我們就可以從學生的角度來考察、思考教學目標的合理性,理清目標中知識與認知過程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助于我們考慮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可能性. 另外,對教學目標分類的同時也有助于我們教師處理教學和評估問題,從而讓我們的教學過程更加豐滿. 但遺憾的是,這張表過多地關注了知識類型與掌握水平,沒有提及能力發(fā)展.基于此,筆者跟王老師增加了適合我們數學學科的第三個維度:思想方法(表2). 最后通過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長,這完全符合了我們新課程的“四基”目標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
表例:
目標1:通過生活中的葡萄酒杯和風車折紙感受兩種對稱:軸對稱和中心對稱;
目標2:運用對稱性的知識對葡萄酒杯的橫截面進行函數建模;
目標3:通過觀察函數圖像上關于原點對稱的特殊點的縱坐標關系抽象出偶函數的定義和性質;
目標4:類比偶函數定義的研究過程自主研究奇函數的定義和性質;
目標5:能根據圖像判斷是否為偶函數和奇函數的圖像;
目標6:能夠運用函數奇偶性的定義和性質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目標7:能夠總結、歸納出本節(jié)課函數奇偶性的研究路徑和方法.
(3)教學反思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指出:“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關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要深入理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價值、表現、水平及其相互聯系;要結合特定教學任務,思考相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的孕育點、生長點;……要關注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目標在教學中的可實現性,研究其融入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具體方式及載體,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目標.”[2]華東師范大學皮連生教授也曾說過:“教師實際上是通過向自己的學生傳遞的課程及方式,決定其課堂上發(fā)生什么.”基于此,筆者認為教學目標確定的“真相”是應該以學生的能力水平為教學起點,以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為教學目標制定的理論指導,以核心素養(yǎng)如何落地實施為行動方針,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課程結構,突出主線,精心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目標.
2. 課堂情境引入的“真相”應該是什么
教學案例二:在這堂課的情境引入環(huán)節(jié)中,王老師借助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兩張剪紙圖片(如圖1和圖2),要求學生說出圖片具有的幾何特征(軸對稱和中心對稱),接著要求學生能夠將圖3中的四個函數圖像按照兩種對稱(軸對稱和中心對稱)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