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竹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進行闡述,從閱讀方式問題、閱讀狀態(tài)問題、閱讀習慣問題三個方面,對小學生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jù),提出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習慣;教學策略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新課標改革內容了解不全面,采取的教學方法比較落后,無法對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和領導沒有給予閱讀教學高度重視,成績是教師與家長比較關注的內容[1]。因為部分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講解的教學內容比較片面,沒有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在某種程度上打消學生閱讀興趣,導致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降低。
二、小學生語文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方式問題
當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過于形式化,缺少深入思考。針對小學生來說,閱讀內容一般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其中,課內閱讀也就是教材內容閱讀,是學生必讀內容,而課外閱讀則是根據(jù)新課標改革要求給學生推薦一些閱讀刊物,但是閱讀過程為分階段的,每個年齡層級學生在閱讀內容上各不相同。教師在給學生選擇閱讀內容時比較盲目,為了閱讀而閱讀,沒有重視學生閱讀興趣,導致學生閱讀過程比較枯燥,在這種情況下無法讓學生感受閱讀樂趣,不利于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二)閱讀狀態(tài)問題
對于閱讀來說,閱讀過程無序,小學階段閱讀內容一般以完整故事情節(jié)為主,前后連接,層層遞進。但是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閱讀上存在浮躁心理,缺乏耐性,無法按照順序閱讀。由于學生閱讀態(tài)度問題,使得學生無法對文章故事情節(jié)、文字進行具體思考,所以即使閱讀范疇擴展,但是學生在閱讀之時一般為泛泛閱讀,無法促進學生閱讀習慣和能力提高2]。
(三)閱讀習慣問題
當前,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把閱讀能力培養(yǎng)當做閱讀教材內容分析,通過逐句逐段分析,讓學生對讀者寫作思想有一定認識,這種閱讀方法,即便能夠讓學生對作者意圖有深入了解,但是無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除此之外,針對課外閱讀,在缺少教師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時常會出現(xiàn)敷衍了事狀況,沒有仔細閱讀,使得整個閱讀過于形式化,無法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阻礙學生閱讀水平提高。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
(一)強化學生閱讀意識
閱讀作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是開闊學生眼界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標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需要明確閱讀教學的意義,讓學生能夠從各個角度入手自主閱讀,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給學生今后寫作練習積累經(jīng)驗。在實際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閱讀文章內容,將一些優(yōu)美的語句或者段落進行抄錄,給后寫作學習奠定基礎。在實際閱讀中,學生可以從情感角度入手,例如通過閱讀《雅魯藏布大峽谷》等文章,讓學生感受大好河山的魅力;閱讀《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等文章,讓學生感受自然變化的神奇;閱讀《生命生命》等文章,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由此可見,閱讀對一個人的發(fā)展是多么重要。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多個角度入手,給學生收集不同閱讀資源,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二)調動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給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閱讀情境,讓學生感受閱讀快樂,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開展趣味化閱讀是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的重要措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創(chuàng)建不同的閱讀情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雅魯藏布大峽谷》一文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通過使用多媒體等設備,給學生收集一些和雅魯藏布大峽谷相關的視頻,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建的情境中感受自然魅力,領悟文章內涵。對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思維想象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中,靜態(tài)文字將會限制學生思維想象力的激發(f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建對應教學情境,適當擴展學生思維想象空間。如根據(jù)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故事改編、寫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思維想象力。此外,通過趣味閱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三)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
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從身邊事物入手,鼓勵學生多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閱讀習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在對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各種朗讀比賽,讓一些學生充當評委,通過聆聽其他學生朗讀,提出相關建議,及時找出學生閱讀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學生閱讀水平。例如在講解《望廬山瀑布》一文過程中,通過采取朗讀的方法,給學生充分展現(xiàn)出廬山瀑布威嚴氣概,調動學生思維想象力,讓學生養(yǎng)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在對文章內容有一定了解以后,讓學生閱讀更多課外讀物。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此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在面對困難時能夠讓學生勇往直前,無畏艱險,讓學生思維得到鍛煉,給學生今后學習發(fā)展提供方向。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今后閱讀發(fā)展有著直接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高度重視,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建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采取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永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13-114.
[2]周艷娥.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寫作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