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菊,敬勝偉,元永金,馬萬里
(蘭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治未病科,甘肅 蘭州 730050)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癥狀為腰部疼痛、坐骨神經障礙、下肢放射痛、腰椎功能受限等,易反復發(fā)作,對患者工作與生活產生嚴重影響。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病理機制為生物力學平衡與生物化學平衡失調,治療重點在于消炎、消腫,阻斷炎癥介質對神經根損害,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解除神經根機械壓迫。手術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常用治療手段,可有效解除神經根機械壓迫,調節(jié)腰椎內在平衡,但風險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患者接受度較低。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1],多數(shù)腰椎間盤突出癥可經保守方式獲得滿意療效。隨著中醫(yī)學臨床實踐不斷推進,中醫(yī)療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推拿聯(lián)合活血祛痛湯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蘭州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95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8例,男21例,女 27 例,年齡 28~56 歲,平均(41.78±6.83)歲;病程 5 個月~10 年,平均(4.02±1.13)年;病變位置:椎間盤L3-4突出11例,L4-5突出23例,L5-S1突出14例。對照組47例,男23例,女24例,年齡27~58 歲,平均(41.93±6.57)歲;病程 6 個月~11 年,平均(4.21±1.06)年;病變位置:椎間盤 L3-4突出 13例,L4-5突出21例,L5-S1突出13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2]中相關標準,中醫(yī)診斷符合 《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且均經 CT、MRI、病理診斷等確診;②未合并嚴重心肺肝等臟器功能不全;③未接受過腰椎手術治療;④患者均知曉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規(guī)定療程完成治療與隨訪。
排除標準:①具備明確的手術指征,影像學檢查顯示椎間盤巨大突出或脫出,或存在椎體滑脫、腰椎結核等疾病;②合并有骨折、骨結核;③合并神經系統(tǒng)疾病或精神性疾??;④存在鎮(zhèn)靜催眠藥、鎮(zhèn)痛藥使用史及酒精濫用史;⑤哺乳期、妊娠期或備孕期女性;⑥合并嚴重消化道潰瘍疾病。
對照組:給予活血祛痛湯,方劑組成:丹參20g,赤芍 10g,地龍 12g,川斷 12g,當歸 10g,川芎 10g,茯苓 9g,肉桂 9g,元胡 9g,黃芪 12g,香附 9g,狗脊12g,桑寄生12g,甘草6,每日1劑,煎煮后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用。2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針灸推拿,針灸:取患側環(huán)跳、合陽、陽陵泉、承扶,取雙側腰部夾脊穴、大腸俞、腎俞、委中、絕骨,使用不銹鋼毫針(規(guī)格:0.3㎜×75㎜)于夾脊穴指切進針,當針下有觸及骨樣硬物時,針刺方向改為上下關節(jié)突內側間隙,待患者產生向下放射感或下肢抽動后停止,腎俞、絕骨、三陰交使用補法,環(huán)跳、承扶、陽陵泉、昆侖使用瀉法,其余穴位使用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min,1次/d,2周為1個療程。針刺完成后休息20-30min給予推拿:患者取俯臥位,上下肢自然下垂,充分暴露腰部,涂抹適量精油,點按委中、委陽、腎俞、環(huán)跳、陽陵泉、阿是穴等穴位,使用滾法、揉法輪流按摩腰部骶脊肌、臀部及下肢肌肉,按摩時注意力度由淺入深,由輕至重,每次按摩持續(xù)20min;而后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屈髖屈膝,腰后伸按壓及斜扳、彈腿一次。1次/d,2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疼痛程度:治療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總分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嚴重。
血液流變學指標: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3mL,采用全自動血流變儀檢測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
腰椎功能:采用腰椎JOA評分表評定,內容包括主觀癥狀(0~9 分)、臨床癥狀(0~9 分)、日常生活受限度(0~14 分)及膀胱功能(-6~0 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恢復越好。
直腿抬高角度:采用直腿抬高試驗角度評定。
治療后3個月復診時,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評定,治愈:無腰腿疼痛癥狀,直腿抬高實驗呈陰性,腰椎功能基本恢復,可正常工作與生活;有效:腰腿疼痛改善,直腿抬高角度增加,能夠從事部分工作,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無效:臨床癥狀無緩解,直腿抬高或加強實驗呈陽性。
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χ2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計量資料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兩獨立樣本或配對樣本t檢驗,若呈偏態(tài)分布,以M(范圍)表示,Mann-Whitney U檢驗。檢驗水準α=0.05。SPSS20.0處理。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V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VAS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疼痛程度比較(±s,分)
表2 2組疼痛程度比較(±s,分)
0.464 2.842 P 0.644 0.006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n=48) 7.18±1.65 5.20±1.04 7.033 0.000對照組(n=47) 7.34±1.71 5.83±1.12 5.064 0.000 t
治療前,2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3 2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全血高切黏度(mpa·s) 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8) 5.78±1.35 3.36±1.01* 3.42±0.81 2.43±0.62*對照組(n=47) 5.94±1.46 5.40±1.28* 3.50±0.89 2.87±0.70*t 0.555 8.633 0.458 3.245 P 0.580 0.000 0.648 0.002
治療前,2組患者JOA評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JOA評分與直腿抬高角度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4。
表4 2組腰椎功能及直腿抬高角度比較(±s)
表4 2組腰椎功能及直腿抬高角度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JOA評分(分) 直腿抬高角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8) 14.15±2.73 23.63±4.24* 43.62±8.74 74.43±6.25*對照組(n=47) 13.87±2.61 19.73±3.78* 42.59±7.68 54.71±7.58*t 0.511 4.729 0.610 13.847 P 0.611 0.000 0.544 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可引起坐骨神經痛、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患者工作與生活。腰椎間盤突出癥致病的內因為腰椎間盤退行性變,神經根充血水腫、缺血缺氧而致痛。外因主要由于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腰部用力不當,椎旁功能肌群失調。現(xiàn)在醫(yī)學保守治療方式主要采用鎮(zhèn)痛、消炎、間斷骨盆牽引、腰背肌鍛煉等對癥治療,但易反復發(fā)作,效果不理想。
中醫(yī)學將腰椎間盤突出癥歸屬于 “腰腿痛”、“痹癥”范疇,指出該病致病因素在于外傷、勞損、腎氣不足,筋脈失養(yǎng)、氣滯血瘀、陰陽失調。《素問·脈要精微論篇》記述:“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蹦I主骨,生髓,腰為腎之府,腎精不足為腰痛的首要病因?!峨s病源流犀燭·腰臍病源流》記述“腰痛,精氣虛而邪客病也,腎虛其本也”??梢?,正氣虛弱、肝腎不足、氣血虧虛,筋脈勞損,外加風寒濕邪侵襲,用力不當?shù)?,以致脈絡瘀滯為主要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之證[4]。治療重點在于補益肝腎、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散寒祛風。
活血祛痛湯具有扶正祛邪、調節(jié)陰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方中丹參、當歸、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川斷、桑寄生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作用,黃芪、肉桂具有健脾利濕、溫經通絡作用。諸藥配伍可發(fā)揮舒筋活絡、行血止痛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指出[5],川斷、桑寄生具有消炎止痛、改善微循環(huán)、消除水腫作用。針灸夾脊穴有助于疏通局部痹阻之氣血,有祛瘀止痛、固本培元功效。針灸委中、陽陵泉、絕骨、承扶等穴位可通經活絡,解除肌肉緊張痙攣。而針刺所形成的刺激,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神經根缺血缺氧狀態(tài),具有減輕炎癥的作用。推拿是解除肌肉痙攣、消腫止痛的常用手段。推拿點按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病變軟組織血供,起到消炎作用[6]。推拿具有整復筋骨,降低椎間盤內壓力,重建力學平衡的作用。
本研究中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用針灸推拿聯(lián)合活血祛痛湯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針灸推拿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緩解患者疼痛。機理可能在于針灸使患者肌肉得到一定程度放松,而后配合推拿使療效提升。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7],針灸推拿可降低椎動脈流速,減輕神經與血管的刺激,促進腰椎功能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全血高切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JOA評分與直腿抬高角度高于對照組。提示,針灸推拿配合可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緩解腰椎節(jié)段不穩(wěn),促進腰椎及下肢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針灸推拿聯(lián)合活血祛痛湯可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根,有利于腰椎功能與下肢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