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華
摘要 ? ?大興安嶺林區(qū)植物種類少,樺木科植物為大興安嶺林區(qū)自然植被恢復的先鋒樹種,也是混交林組成的主要闊葉樹種,生態(tài)價值極高。樺木科樹種在大興安嶺林區(qū)主要分為樺木屬和榛屬,本文分別描述了樺木屬6個種、榛屬2個種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環(huán)境、利用價值,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樺木科樹種資源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 ? ?樺木科樹種;樺木屬;榛屬;開發(fā)利用;大興安嶺林區(qū)
中圖分類號 ? ?S792.15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20)12-017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大興安嶺林區(qū)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植物群落種類少,生長期短。樺木科植物為大興安嶺林區(qū)自然植被恢復的先鋒樹種,也是混交林組成的主要闊葉樹種,生態(tài)價值極高。同時,樺木科樹種的樹形優(yōu)美,木材材質較硬,樹葉、樹皮、汁液、種子含有多種礦質營養(yǎng)元素,也是林下植物開發(fā)利用的主要樹種資源。
1 ? ?樺木屬
1.1 ? ?白樺
喬木,高15 m左右。樹皮白色,紙質分層剝落,有白粉,內皮赤褐色,小枝灰紅色,光滑,密生黃色樹脂狀油腺點;葉稍厚,紙質,三角狀卵形、菱狀卵形,果序圓柱形,單生葉腋,下垂或斜展,花期6月,果期8月。中生喬木,適應性極強,喜光、耐寒,在采伐跡地上與山楊混生形成次生林,有時形成純林,也與落葉松混生。木材可制家具,膠合板、衛(wèi)生筷等,也可用作建筑用材;樹皮可入藥,又可提取樺樹油或栲膠;芽為健胃,利尿的良藥;葉、樹液做飲料或發(fā)酵制酒;種子可榨油,做肥皂原料;白樺是優(yōu)良的觀賞綠化樹種[1]。
1.2 ? ?黑樺
喬木,高20 m左右。樹冠圓闊,樹皮黑褐色,龜裂,有深溝,小塊狀剝落。嫩枝紅褐色,密生油腺點,稍有短柔毛,老枝暗紅色,無毛,皮孔明顯。葉卵形菱狀卵形,花期6月,果期8月。中生喬木,喜陽光,生于干旱陽坡,常與蒙古櫟混生。材質堅重,可做膠合板、車廂、家具、建筑用,種子可榨油,樹皮可制栲膠,芽入藥,醫(yī)治胃病。黑樺還可作山脊水土保持樹種。
1.3 ? ?矮赤揚
灌木或小喬木,高約5 m。樹枝灰色,具疏散的皮孔,小枝紫褐色。葉厚紙質,近圓形至闊卵圓形,葉柄短,無毛。果序卵圓形,頂生,有柄,無毛,果苞木質,堅果卵形?;ㄆ?月下旬,果期8月。中生植物。喜光,喜濕,生于沼澤地或溪流兩岸沼澤草甸中。木材可制作家具,樹皮可提煉栲膠,果皮、樹皮可入藥,治腹瀉、外傷出血[2]。
1.4 ? ?赤楊
又名水冬瓜,喬木或小喬木,有時呈叢生狀。樹皮灰褐色,少剝裂,樹干不圓,葉稍厚,紙質,近圓形或卵形,表面深綠色,各脈下凹,背面粉白色;各脈凸起,密被銹色短柔毛。果序近球形或卵狀橢圓形,具短柄或無柄,堅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膜質翅寬厚,花期5月,果期8月。中生植物。生于河岸兩岸,水濕地或沼澤地上。材質堅硬,可供建筑、樂器、家具用,樹皮可提煉栲膠,為密源植物[3]。
1.5 ? ?扇葉樺
灌木,叢生,高1 m左右。樹皮紅褐色,具光澤,紙片狀剝裂,內表皮灰色;幼枝具短柔毛,老枝暗紅色,具較密的白色腺點和分散的皮孔,葉厚,近革質,果序單生,下垂或斜展,卵圓形,生于短枝頂,堅果闊橢圓形或倒卵形,無毛,膜質,較果稍寬?;ㄆ?月,果期8月。耐陰中生樹種。喜光、耐寒,生于沼澤地,為高寒濕地綠化樹種。
1.6 ? ?圓葉樺
叢生灌木,高1.5 m左右。樹皮暗黑色,枝條直立,暗褐色或黑褐色,無毛,具油脂腺點,褐色,微帶黏性,葉橢圓形、卵形或寬卵形,先端鈍尖或鈍圓,花期5月,果期8月。中生植物,生于石質山坡、沙丘之間或沙地上。為落葉松更新的先鋒樹種,嫩葉枝可作飼料。
2 ? ?榛屬
2.1 ? ?毛榛子
灌木,高1.5 m左右,小枝灰色,一年生枝長柔毛。葉矩圓形、廣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兩面疏生短柔毛;葉柄細,總苞管狀,在堅果上部收縮,外面密生黃色剛毛和白色短柔毛,上部淺裂,裂片披針形。堅果幾球形,密生白色柔毛?;ㄆ?月,果期9月。多生于海拔1 000 m以上的山坡,也出現(xiàn)在闊葉林緣。種子較小,含淀粉多,含油60%以上,可供食用,也可制肥皂、蠟燭等;莖皮、葉總苞均可提取栲膠,果殼可制活性炭[4]。
2.2 ? ?榛子
灌木,高1.5 m左右,叢生,分枝。樹皮灰褐色,具光澤,小枝紅褐色,具細裂紋,散生黃色皮孔。葉圓卵形或倒卵形,先端平截或凹缺,中央具三角狀驟尖或尾狀尖裂片,基部心形或近圓形,有時兩側不對稱,邊緣具不規(guī)則的重鋸齒,在中部以上常具小淺裂 ,表面深綠,背面淡綠色,果苞呈鐘狀,上面淺裂,三角形裂片,近全緣,稀有鋸齒,堅果近球形?;ㄆ?月,果期9月。中生植物,喜光,生于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生于溝谷、林緣、向陽山坡,種子入藥,可調中開胃、明目;可提取栲膠;葉可飼養(yǎng)蠶作飼料,蜜源植物,可作薪材。
3 ? ?開發(fā)利用
一是樺木科植物種群脆弱,自然恢復時間長,應遵循持續(xù)利用理念,不能過度開發(fā)利用。二是建立樺木科植物種植園,對樺木科植物進行人工植樹管理,便于開發(fā)利用。三是采用萃取提煉技術,對營養(yǎng)元素進行提煉精煉,提高產(chǎn)品利用價值。
4 ? ?參考文獻
[1] 李白.小五臺山樺木科植物調查研究[J].河北林業(yè)科技,2012(4):22-23.
[2] 陳之端,路安民.樺木科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和演化[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1(3):188-191.
[3] 關文彬.中國東北地區(qū)白樺林植被生態(tài)學的研究:樺屬植物與中國白樺林的地理分布[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4):107-122.
[4] 林祁,陳三茂.湖南樺木科植物的研究[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5):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