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華
【摘要】新時代,新理念,語文教學也應當與時俱進,以人為本,同時,這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語文教師的使命。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把語文學習和人文教育相結合,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完善課堂,從而達到讓語文課堂更加有效和高效的目標。
【關鍵詞】彌漫人文氣息;優(yōu)化語文教學
新時代下的新課改,語文教學應當也要趕上時代的步伐,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要盡快變換觀念,教師要轉變思路,嘗試新的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構建具有人文氣息的語文課堂是新課標的需求,是新時代的號召,也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努力的方向。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氣息,在課堂中將美德教育傳遞給學生,讓學習變得更加有效和高效,從而大大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這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擁有的教學素養(yǎng)。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彌漫著人文氣息呢?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一、適時鼓勵學生,營造人文氣息
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學識,還需要在課堂上不斷展示自己的人文魅力,多加鼓勵學生,從而激發(fā)課堂的潛能?!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表示:教師評價語言應當富有激勵性,富有愛心,富有人文關懷。如果教師能做到心中裝著學生,融愛心,盈耐心于課堂,并在適當?shù)臅r候,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這樣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營造輕松和諧愉快的教室。如,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答案不夠滿意時,教師一味地指責甚至加以打擊,只會令學生更加緊張和不安,學生的思維瞬間會被這種情緒中斷。此刻倘若老師走近學生,言表親切地說:“你真棒,不過這個問題需要有獨特的思維,誰的思維會更棒呢?”這時,其他學生也會用心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因為他們既想幫助這位答題錯誤的同學,又想在輕松愉快的課堂里表現(xiàn)自我。 由此可見,教師運用這種鼓勵性的語言既鼓勵了答題錯誤的學生,又充分調動了群體的主動性,從而產(chǎn)生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核心的師生共同參與的人文教學課堂,讓學生熱愛課堂,并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優(yōu)化課堂的目標。
二、創(chuàng)設朗讀情境,感受人文氣息
一位資深語文特級教師說過:“語文教育不應該僅僅是一個讀書寫字的工具,更應該是工具和人文教育的統(tǒng)一?!倍首x恰是學生感知作品情境,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朗讀也是語文課堂的先行者,語文課堂需要聲情并茂的瑯瑯讀書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以粗讀、精度、品讀的方式組織學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讀的過程也是體會情感的過程,有了情感,韻味呼之欲出。在粗讀階段要讀音準確,不錯不漏。精度階段要確保流暢,語氣連貫。進入品讀階段,聯(lián)系句子中的某些關鍵字詞,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感,感知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讀出語文的韻味。筆者在教授《安塞腰鼓》一文時,前十五分鐘指導學生訂字音,劃節(jié)奏,盡量讀流暢。在賞讀“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筆者適時發(fā)問:“這一句話很令人震撼,發(fā)人深省,請同學們拿出西北男子沒命了的勁,激情地讀一次,好不好?”學生們紛紛欲試,這時候,課堂慢慢變得熱鬧了、沸騰了,“安塞腰鼓”的那種狠勁也呈現(xiàn)在眼前,甚至還有學生用雙手拍打桌面,邊讀邊捶,讓筆者頓時感悟到了:朗讀讓課堂活起來,美起來。
三、融注愛的教育,煥發(fā)人文氣息
在獨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無疑讓學生們從小就缺失感恩教育和責任教育。這對處于初中青春期的學生來說,更是一種考驗。有些學生只會索取,不懂感恩,有的甚至在家里為所欲為,讓很多家庭受困擾。作為一名傳道受業(yè)解惑的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愛的教育更不可缺失。例如,經(jīng)典散文《散步》中,展現(xiàn)了一幅溫馨的家庭畫面,一些細節(jié)突出了一家人互敬互愛的優(yōu)良品格,這時,筆者讓學生結合具體生活,談談家庭中尊老愛幼的事例和感悟,并以此來教育學生做一個有責任感、有愛心、懂感恩的人。在教授《背影》時,最為感人的片段是:父親用蹣跚的身軀,爬過站臺,為兒子買橘子,感人至深。筆者讓學生閉目感受一下此刻濃濃的父子情深,頓時,父子之間那份彌足珍貴的情感,深深地感染每一個學生。筆者借機設計了一個討論交流題:說說我的父親給予我的愛,并配以音樂《父親》,學生們都愿意打開心扉,敢于大聲當眾表達對父親的愛,對父母的感恩,有的學生甚至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父愛很深沉,需要學生們細心發(fā)現(xiàn),在課堂有這樣的交流討論機會,無疑會給懵懂青春的少年們種下一顆愛的種子。
四、開展課外活動,體驗人文氣息
新時代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教會學生善于思考、敢于活動、勇于創(chuàng)新。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做到:引導學生多加思考,尤其是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望,讓學生不再局限于一些名詞或理論的理解,經(jīng)過他們的思考和努力實踐,結合他們參與過生活,由課堂的學習拓展到課外的實踐,從而獲得對社會的認知感。例如,可以開展演講比賽送養(yǎng)老院的活動,可以充分利用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放權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分組、分工,搜集資料,整編材料,并自行安排活動的主持及活動的匯報。如,在教授傳統(tǒng)文化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觀本地具有民風特征的建筑,或體驗民俗的活動。通過這些社會活動,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動手技能,引導他們要善于思考,熱愛生活,從而充分激發(fā)他們各方面的潛能,以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讓他們在這個充滿創(chuàng)新的時代里,做時代的先鋒。
總而言之,語文這門課程是百科之母,它的性質決定其具有人文性,這也是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方式之一。因此,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會多方角度地讓語文教學彌漫著人文氣息,傳遞著人文精神,全面上揚學生的人文素質,為新時代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打下堅實底子。筆者堅信,語文教育的未來一定會更輝煌。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