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山青
【摘? 要】?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多媒體技術逐漸被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的重要性,深入分析教學內(nèi)容,了解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內(nèi)容融合起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的穩(wěn)步提高。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小學語文;作用;應用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生字生詞的教學,還是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寫作教學都可以加入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同時還能降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的難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最大程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1.發(fā)散學生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并非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即可,還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重視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分析和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借助直觀的畫面、有趣的視頻吸引學生分散的注意力,給予學生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刺激,降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的難度,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實現(xiàn)個人思維的發(fā)散。
2.豐富教學內(nèi)容
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要進行減負,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給學生展示更多的教學內(nèi)容,同時還要重視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并且教學內(nèi)容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將教學內(nèi)容限制在教材內(nèi),那么將無法實現(xiàn)學生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提高,也無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购脱由欤尳虒W內(nèi)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方法
1.運用多媒體技術,增加生字教學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識字是基礎所在,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牢牢掌握的內(nèi)容。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小,尚不具備較強的舉一反三能力,并且詞匯量有限,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說,多媒體技術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豐富和拓展學生的詞匯量。
漢字的數(shù)量較多,并且每個漢字背后都隱藏著深刻的內(nèi)涵。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從漢字的組成、結構以及含義入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漢字,為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的漢字時,教師就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如在教學“嫦”“娥”這兩個漢字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展示嫦娥的動畫形象,借此加深學生的印象;在教學“攝”這一生字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各種攝影設備以及攝影設備拍攝的圖片,借此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直觀且形象的圖片,學生能牢牢掌握這些生字,也能記住這些生字對應的含義。
此外,在進行生字的復習和鞏固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一些有趣的游戲。如:在屏幕的上方顯示一個拼音,屏幕上會落下各種各樣的生字,學生需要找到與拼音對應的生字,點對最多的學生即可獲得游戲的勝利,并獲得教師的小獎勵。借助這樣有趣的教學方法,可以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還能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不斷豐富和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2.借助多媒體技術,增加教學內(nèi)容生動性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非常多的文字,還有一些顏色鮮艷、內(nèi)容豐富的插圖。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只是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灌輸語文知識,而這非常容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教師在教學時既需要靈活運用教材中的插圖,還需要借助網(wǎng)絡搜集更多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帶給學生聽覺和視覺上的雙重刺激,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真正愛上語文,能夠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的內(nèi)容時,很多學生并未去過故宮博物院,不了解故宮博物院,也就無法理解課文中的內(nèi)容,無法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時,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從網(wǎng)絡上搜集與故宮博物院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在上課時展示給學生。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播放《故宮》《故宮新事》等紀錄片,帶領學生了解紫禁城。在動聽的音樂、壯觀的畫面中,學生會對故宮產(chǎn)生直觀的了解和深刻的認知,感受故宮所具有的文化底蘊與美感,也能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大大降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知識的難度。
3.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內(nèi)容
語文學科涉及到非常多的內(nèi)容和知識,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將教學內(nèi)容限制在教材中,那么將無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無法讓學生感受到語文所具有的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去探索未知、神秘的語文世界,發(fā)現(xiàn)各個學科與語文之間的關聯(lián),增加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究興趣。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時為學生認真講解課文內(nèi)容,并為學生展示臘八粥、臘八蒜、年貨、雜拌兒、年菜等圖片和視頻,提供一場視覺盛宴,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課文內(nèi)容。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在過年時會做的事情、過年時的經(jīng)歷和感受。在完成語文知識的教學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介紹西方過年時的情況,很多西方國家都是過圣誕節(jié)的,而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了解圣誕節(jié)的來源、習俗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4.借助多媒體技術,增加寫作教學趣味性
很多學生都畏懼寫作,這是因為學生缺少充足的詞匯和寫作素材,缺少足夠的靈感,無法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圍繞著作文主題為學生提供與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的寫作情景,帶給學生更多的寫作靈感,讓學生可以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質(zhì)的作文。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多彩的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參加各種活動的過程拍攝下來,并在習作課上為學生播放這些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會再次回想起參加活動的經(jīng)歷,回想起更多的細節(jié),回憶起在活動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自己當時的感受等。這樣,學生在寫作時也會更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創(chuàng)作出更多高質(zhì)量的作文。又比如,在教學“習作:___讓生活更美好”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幾張不同的圖片,如各種植物的照片、外出旅行的照片、各地的美麗風景、世界各地的美食等。學生需要認真觀察這些圖片,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你認為什么使得現(xiàn)在的生活如此美好?它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你能否舉個例子呢?”教師要鼓勵學生先說說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并將這些心得記錄下來。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屬于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內(nèi)容,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展規(guī)律、學習特點等,以教學內(nèi)容為主,發(fā)揮出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和優(yōu)勢,進行適當?shù)难a充和完善,保證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提升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松欽[1].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實踐探析[J].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2019(002):35.
[2]余榮.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農(nóng)家參謀,2019(4).
[3]黃小娟.淺談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J].小學生旬刊,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