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玲
【摘要】在提倡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也有相應的調整和變化。為了真正實現(xiàn)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目的,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的效率和質量。本文將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辦法展開討論,為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作出貢獻。
【關鍵詞】小學 ?道德與法治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76-01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需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做出調整,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作用和價值,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為了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并且將改革落實到行動中,真正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一)學生主體問題
在提倡素質教育過程中不斷強調老師要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上,以生為本,但現(xiàn)實情況中還是存在著一個問題,沒有以生為本。老師雖然是教育的主導者,但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上,很多老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認為老師才是課堂上的主角,這種觀念還是比較傳統(tǒng)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疑問,但老師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只是一味地講授自己的教學內容,忽視學生,把課堂變成只屬于自己的舞臺,那學生在聽講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和老師,和課堂是隔離的,久而久之就會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失去學習的興趣。其次,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是一個長期重復的過程,是需要系統(tǒng)地一步一步地進行教育的。很多老師認為自己上完了一堂課就可以通過這堂課去改變學生,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他們并沒有掌握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道德和法治教育為什么沒有發(fā)揮出最大的教育價值,就是因為這些老師往往是采取以往的經驗進行教學,沒有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沒有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1]
(二)教材和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問題
很多老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時候僅僅是照本宣科,例如讓學生去閱讀書本的內容,勾畫重點等。老師如果長期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那學生就會對教材失去興趣,其次,教材也不能發(fā)揮真正的作用。[2]教材的內容是值得老師去深入挖掘的,其次老師也要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對學生們的生活進行聯(lián)系,選取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生活例子,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教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幫助他們理解教材的內容,并逐步內化教材內容,在行動中提現(xiàn)出來。
(三)教學質量問題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比較傳統(tǒng),已經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激發(fā)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的效率和質量比較低,其次就是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比較低。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可以延伸來講的部分是很多的,其次也可以和實際生活進行密切的聯(lián)系,但很多老師在講課的時候還是采取一言堂的方式,整個課堂的氛圍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容易分心。對于教師而言,要想上好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要對道德與法治加強認識。一個老師的自身素養(yǎng)如果達不到要求的話,那么學生在提出疑問的時候,教師就會采取一些消極的解決方法,例如對學生的問題當作沒聽見。[3]
二、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學習先進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要想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根據(jù)當下的實際情況來轉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學習正確的,先進的觀念和方法。只有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教學的質量才能夠得到保證。其次,老師必須要認識到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重要性,加強認識,在教學中發(fā)揮德育教育的價值。教師應該要積極地拋棄那些傳統(tǒng),不符合當下發(fā)展的教學觀念。學校應該要定期開展相關的交流分享會和研討會,老師們互相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讓彼此進行交流溝通,學習他人的長處,實現(xiàn)共同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生為本,以生為本的前提是要對學生進行了解,這個了解不僅是在課堂上進行,在課下也是要進行的,在課堂上的時候老師要及時地觀察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下與學生多進行交流互動。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要根據(jù)他們的不同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真正價值。
(二)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教師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良好課堂氛圍。在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老師要根據(jù)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和個性來制定教學方案,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引導。如果教師采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那課堂氛圍是比較沉悶枯燥的,老師應該要給予學生更多討論的時間,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例如老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對不同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其次學生的邏輯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三)善于使用多媒體技術
當下是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時代,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教學進行輔助。例如老師在講解到一些案例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視頻或者音頻,通過比較生動的音像,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激發(fā)出來。學生在觀看相關的視頻音頻時,他們的情感會被激發(fā)出來,對一些事情產生情感共鳴,其次學生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無形中真正實現(xiàn)了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的教育目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4]
(四)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小學生的閱歷是比較淺的,老師要根據(jù)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出調整,在講解一些內容的時候,可以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當學生們聽到一些和他們生活相關的內容時,一方面他會打消對陌生內容的恐懼和不熟悉感,其次就是對老師講解的內容產生興趣,在課堂上能夠比較專心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結語
為了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老師要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堅持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打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光敵.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8):116.
[2]包祥國.淺論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更好的落實法制教育,提高德育教育[J].讀與寫,2018(20):29.
[3]李桂群.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寫算,2018,(21):100.
[4]童德明.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