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倩
摘 要: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行,語文作為小學義務教育體系的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育人價值,其中更是蘊含了大量的德育元素,是對學生開展和落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策略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德育 有效融合 策略 分析
當前,在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德育教育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而如何提升當代小學生的道德水平、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成了相關教育同仁面臨的關鍵問題。語文作為小學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其具有較強的工具性、人文性以及實踐性,其中更是蘊含大量的德育元素,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需要將德育教育和語文教學充分融合,促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形成正確的道德品德和價值觀念,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可行性
語文作為小學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生活性,其中蘊含大量的德育內(nèi)容,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行,要求語文課程資源要實現(xiàn)廣泛化,教學內(nèi)容要涉及重要事件、民俗民情、文物古跡、自然風光、教學掛圖以及教科書等,并且通過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戲劇表演、辯論會以及演講會等方式進行知識傳授,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為融合體育教育提供支撐,實現(xiàn)學生語文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2.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素質教育和新課改全面實行,小學階段作為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前期,開展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和積極意義。當前,我國社會文化呈現(xiàn)多元化,對當代小學生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將德育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可以利用其中蘊含的人文素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品行修養(yǎng)以及愛國情懷,為學生未來成為一名社會合格公民奠定基礎[1]。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效融合的相關策略分析
1.深入挖掘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內(nèi)容十分豐富,涉及范圍較廣,其中更是蘊含大量的德育元素,包括對人間真情的贊美、對祖國河山的歌頌、對風土人情的描繪以及對中華民族的熱愛等。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資源,并且將其融入知識傳授中,促使學生被文章中蘊含的精神和情感所感染和激勵,進而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有效深入。通過教材挖掘發(fā)現(xiàn)德育和語文教學直觀的關系,可以避免德育教育空洞乏味,對于學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引導學生的感悟和思考[2]。
例如在學習《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課文中,文章中不僅詳盡描寫了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作者也將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融入文章中,學生通過字里行間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調和主題思想,將德育教育融入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實現(xiàn)德育與語文教學的充分融合。
2.強調言傳身教
小學生年齡較小,思維發(fā)育尚未成熟,教師作為學生在校接觸最多的成人,學生對其存在較強的依賴心理,并且會不自覺地模仿教師言行。因此,在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融入中,教師需要強調言傳身教,以良好的職業(yè)精神和精神面貌激勵和感染學生,在生活和教學中做到親切開朗、形象陽光、言行一致,成為學生的好朋友、好榜樣和好老師[3]。
例如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yè)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馬虎而出現(xiàn)的錯別字,一些學生將“暴亂”寫成“抱亂”、將“水杯”寫成“水不”,教師需要謹慎對待學生存在的錯誤,并且進行及時的修改,幫助學生加深對錯別字的印象,防止在未來的學習中發(fā)生類似錯誤,培養(yǎng)學生的認真嚴謹態(tài)度和對民族文化的尊重。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
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生活性,其中很多知識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jīng)??吹交蛘哂玫降模虼?,教師在融入德育教育中,需要突出語文學科的生活性,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生活延伸,給予學生更多的啟發(fā)和引導,促使學生在思考中完成道德品質的提升。同時,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yè)時,也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布置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作業(yè),將課堂融合和課下融合充分結合,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德育價值。
例如在學習《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中,文章以孩子對母親的愛為視角,體現(xiàn)了孩子與母親之間深切的感情,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講述自己和母親之間發(fā)生的有趣故事,進而促使學生體會到母子之間的濃郁親情,還可以引入中華禮儀中有關孝道的小故事,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yè):為自己的母親做一件小事。例如一些孩子回家?guī)椭赣H刷碗做家務,一些孩子回家為母親洗腳等,促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孝心的好孩子[6]。
4.舉辦語文活動
教師在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融合過程中,需要積極舉辦各種形式多樣、內(nèi)涵豐富的語文活動,將語文活動作為二者融合的重要途徑,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并且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理念,突出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和德育功能。
例如在建國70周年之際,教師可以舉辦以“我和我的祖國”為主題的征文活動,要求學生以此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情。通過這一征文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意識,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5]。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新形勢下,德育教育逐漸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需要將德育教育和語文教學充分融合,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江玉秀.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路及意義探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19,(29):230.
[2]魏培紅.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與融合的方法探析[J].考試周刊,2019,(23):73.
[3]劉惠真.德智交輝相得益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魅力中國,2019,(25):246.
[4]區(qū)沛娟.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與文化德育的融合研究[J].語文課內(nèi)外,2019,(5):268.
[5]蔣維.文以載道,德潤童心——小學語文與德育教育的融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