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盼
(1.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2.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75; 3.自然資源部 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75)
涇惠渠灌區(qū)(以下簡稱灌區(qū))位于陜西省關中平原中部,包含富平、閻良、臨潼、高陵、涇陽、三原6個縣(區(qū)),北接渭北黃土臺塬,南有渭河、西有涇河、東有石川河,土地面積1 180 km2,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灌區(qū)以高耗水性作物冬小麥和夏玉米生產為主,素有關中“白菜心”之稱,是陜西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以占全省2.4%的耕地,生產出占全省5.8%的糧食[1]。灌區(qū)水資源主要來源于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地表水80%以上用于農業(yè)灌溉。由于灌區(qū)處于干旱半干旱區(qū),地下水使用量也很大[2]。灌區(qū)降水不均,汛期用水程度低,地下水開采嚴重,進一步加劇了用水矛盾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對灌區(qū)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進行演變趨勢分析,對有效利用農業(yè)自然資源,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推動現(xiàn)代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灌區(qū)1953—2013年降水量、徑流量,1977—2013年地下水開采情況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涇惠渠灌區(qū)管理局。
分析降水量、徑流量、地下水在年際及主要作物生長期(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為灌區(qū)冬小麥生長期,6—9月為夏玉米生長期)的變化趨勢。采用斯波曼(Spearman)秩次相關檢驗法、R/S分析法分析灌區(qū)1953—2013年的年際及主要作物生長期內降水量及徑流量的變化趨勢[3-4]。
1.2.1 相關檢驗 在水文計算過程中,分析xt序列、t時序的相關關系,運算時xt用其秩次Rt(即把序列xt從大到小排列xt所對應的序號)代表,t仍為時序(t=1,2,…,n),秩次相關系數(shù):
式中,n為序列長度;dt=Rt-t。顯見秩次Rt與時序t相近時d小,r越接近1,趨勢越顯著[4]。
相關系數(shù)r是否異于零,可采用t檢驗法檢驗。統(tǒng)計量:
服從自由度為(n-2)的t分布。
原假設無趨勢。給定a,在t分布表中查出臨界值Ta/2。若|T|>Ta/2,則拒絕原假設,即序列趨勢顯著;相反|T| 1.2.2 R/S分析 該分析法是一種時間序列統(tǒng)計方法,建立Hurst指數(shù)定量估計水文變量的變化趨勢[5]?;驹恚?/p> 時間序列{ξ(t)},t=1,2,…,n。對于任意正整數(shù)τ≥1,定義均值序列: X(t)表示累積離差: 極差R: 標準差S: 式中,{ξ(t)},t=1,2,…,n,是相互獨立、方差有限的隨機序列,即布朗運動。赫斯特和費勒證明: 式中,H=1/2。對于{ξ(t)},t=1,2,…,n,不是相互獨立的分數(shù)布朗運動,可以證明: R(τ)/S(τ)=(cτ)H 式中,c為常數(shù)。H為赫斯特指數(shù),當0≤H<1/2,表明未來變化趨勢與過去相反,H越接近0,反持續(xù)性則越強;H越接近1,表明時間序列的持續(xù)性越強;H>1/2,表明未來變化趨勢與過去大致相同[6]。 從圖1看出,灌區(qū)1953—2013年的年際降水量豐枯變化明顯,降水量隨年份增加呈下降趨勢,平均降水量為506.52 mm。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冬小麥生長期,平均降雨量為201.74 mm,呈下降趨勢。每年6—9月的夏玉米生長期,平均降雨量為299.05 mm,整體呈下降趨勢,但不明顯。 從圖2看出,灌區(qū)1953—2013年的年際徑流量變化劇烈,徑流量隨年份增加呈下降趨勢,平均年徑流量為17.7億m3。10月至次年5月的徑流量呈下降趨勢,平均徑流量為7.74 m3。6—9月的徑流量呈下降趨勢,平均徑流量為9.96 m3。 灌區(qū)地下水類型主要為潛水及承壓水[7],主要通過降水、徑流補給。從圖3看出,灌區(qū)1977—2013年地下水每年開采量在1.5億m3左右[8],地下水位埋深呈上升趨勢,可能是人類活動、自然因素等[9]多方面原因導致。據(jù)資料顯示,2003年平均埋深達15 m,局部達50 m,引發(fā)一系列環(huán)境地質問題;近些年,水位有所回升,但普遍較深,多方面因素不斷影響灌區(qū)地下水演變過程[10]。 從表1看出,降水量在年際和冬小麥生長期呈下降趨勢,在冬小麥生長期趨勢顯著且持續(xù)性強,在夏玉米生長期下降不顯著且持續(xù)性一般;徑流量在年際和冬小麥生長期呈下降趨勢,趨勢均顯著,在冬小麥生長期持續(xù)性強,夏玉米生長期趨勢一般且持續(xù)性強。 圖21 1953—2013年年際(左)、10月至次年5月(中)、6—9月的降水量(右) 圖22 1953—2013年年際(左)、10月至次年5月(中)、6—9月的徑流量(右) 表1 灌區(qū)1953—2013年降水量及徑流量的趨勢檢驗結果 對涇惠渠灌區(qū)1953—2013年的年際及主要作物生長期內的降水量、徑流量,1977—2013年地下水開采情況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降水量、徑流量均呈下降趨勢,未來變化趨勢與過去大致相同;冬小麥生長期降水量、徑流量顯著下降,未來變化趨勢與過去大致相同,且持續(xù)性較強;夏玉米生長期降水量變化不顯著、徑流量呈下降趨勢,且未來的變化趨勢均與過去大致相同。地下水位埋深呈加大趨勢,近年水位有所回升,但普遍較深。2 結果與分析
2.1 年際及主要作物生長期的降水量變化
2.2 年際及主要作物生長期的徑流量變化
2.3 地下水埋深及開采量變化
2.4 灌區(qū)降水徑流演變趨勢
3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