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娟
[摘 要] 說謊,即言語性欺騙。走進小學校園,不難發(fā)現小學生有意撒謊的事例越來越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選擇撒謊的呢?如何糾正這一不正常的心理現象呢?筆者結合自身工作中遇到的案例剖析這一現象。
[關鍵詞] 有意撒謊;原因分析;研究對策
一、現狀分析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梢娮怨乓詠?,教育學生言與行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現代快節(jié)奏的社會下,撒謊的現象一直呈上升趨勢,小學生說謊的也越來越多。有一心理研究小組利用三年的時間,調查了全國7個省13個市430個家庭,發(fā)現有50%的孩子從3歲就開始說謊了,到9歲的時候,說過謊的孩子達70%。這種現象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根據筆者幾年的工作經歷,整理了一些學生有意撒謊的案例。
二、案例分析
對象一:撒謊是無奈做出的決定
二年級的時候,班級里有個男孩子,總不能完成家庭作業(yè)。但他并不向其他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學生一樣等待老師的批評,而是偷偷地到組長那里把別人的本子拿來,換成自己的名字,再放回到組長那里。連續(xù)幾次,其他學生都向我報告這件事,我決定找他談談。這個男孩很內向,找過幾次都是保持沉默。每次都是低頭認錯,但錯誤還會再犯,這讓我很頭疼。后來我讓他把原因寫出來,這才知道他們家的情況。原來他父母是種蔬菜的,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他回到家里要幫忙做家務,不然父母要忙到很晚。每次忙完家務已經九點了,實在困得不行,只好睡覺。第二天怎么應對老師呢?為了不受批評,只好這樣做了。
對象二:受家長的影響
班里有個男孩子,成績并不差,但總喜歡撒謊。后來在談心的時候才了解到,撒謊是受父母的影響。他說:“我媽媽每次在考試前總喜歡說這次考到前十名就帶我到游樂場玩,可是當我真考到前十名了,我媽媽又說自己太忙,沒時間帶我去玩。為什么家長可以撒謊,孩子就不可以呢?”我無言以對。我能想象得到孩子考到前十名時的興奮和面對媽媽無法實現諾言的失落,時間一長,孩子撒謊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三、有意撒謊背后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小學生撒謊呢?
(一)學生自身原因
1.為了擺脫“困境”
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大多數孩子說謊的原因是為了讓自己擺脫當時的困境。英國伊恩·萊斯利研究表明:孩子自從有了意識,就會說謊。大多數孩子會說謊,都是為了避免丟臉或免于受罰,而不是為了操縱別人,過于激烈的懲罰這些規(guī)避型的說謊行為會讓孩子陷入不誠實的怪圈。一位在悉尼私立學校教書的老師說她班上有一個8歲的小男孩。她說:“我看見他敲另一個男孩的頭。我對他說:“你敲了那個男孩的頭?!彼f:“不,我沒有?!蔽艺f:“我看見你敲了?!彼f:“不,我沒有?!钡俏疫€是說:“可是我看到了。”忽然間他換了口吻說:“是他逼我這么做的?!边@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展示了學生如何從說謊轉向為自己的說謊尋找借口。這類情況的學生一般都是恐懼心理所致,比如有的家長無法面對孩子撒謊,針對一點小問題大動干戈,當孩子下次做得不好或者不對的時候,他只能通過撒謊來讓自己擺脫懲罰。
2.為了滿足“欲望”
當孩子面對一些事情,卻不能通過正當途徑得到,他們就想到了撒謊,所以有些撒謊是為了完成自己說實話完成不了的事情,比如,一些孩子想打游戲機,但面對父母的監(jiān)督,無法完成。這時,孩子們會編出一些借口:今天學校有活動,同學過生日等等,來騙取父母的錢,滿足自己打游戲的欲望。久而久之,撒謊就成了他們的家常便飯了。
(二)外界原因
1.受家庭教育的影響
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斯賓塞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總結到:許多兒童的嚴重過失是因為父母的管教不當造成的,父母的管教不當使他們長期感覺煩躁,經常的人為懲罰易引發(fā)兒童長期的孤獨與對立。同時,孩子是趨樂怕苦的,在人的群體中,孩子是“弱者”,必須接受成人的監(jiān)護。面對著龐然大物的監(jiān)護者,有時他們想逃避因過失而受的懲罰,只有撒謊??梢姡叭鲋e”是孩子的防衛(wèi)機制與生存謀略。
曾經去一個孩子家家訪,問起孩子的作業(yè)為什么沒有時間檢查這件事。媽媽本來想說,結果被孩子搶著回答了:“我媽媽昨天晚上去逛街的!”我看到媽媽用白眼瞟了兒子一眼,心里暗暗想:這個孩子肯定要挨批評了。果然,第二天上學的時候,那個孩子向我抱怨:“我媽媽說應該回答她工作太忙,沒時間檢查我的作業(yè)?!痹噯?,這樣的家庭教育,孩子怎么可能不會撒謊呢?實際上,家庭生活為無聲的謊言提供了溫床。
2.社會中的不良信息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不良信息也一起涌進來了。如假鈔票、假身份證、假文憑、假藥、假牛奶等等,這些現象不斷地充斥著孩子們的大腦,讓他們意識到有些東西是可以靠造假來實現。
四、糾正方法
面對那么多孩子撒謊,老師、家長會感到束手無策,其實我們只要找到他們撒謊的原因,對癥下藥,撒謊現象就會慢慢減少,直到孩子養(yǎng)成誠實的習慣為止。
1.懲罰得當、公平
孩子之所以將撒謊成為習慣,是想以此來對抗體力和社會力量遠遠超過他們的成年人,也就是說,說謊是孩子保護自己的最后防線。在面對孩子撒謊時,家長和老師們不要輕易將兒童指責為不誠實的人。造成兒童說謊的原因主要是能力不足,而不是品行問題。如果父母、老師輕易將兒童指責為不誠實的孩子,兒童的自尊心會受到極大的打擊,甚至會自暴自棄。
達爾文曾說:一旦孩子得到正面的鼓勵和肯定,并被慢慢教育,他就會很快變成一位值得信賴、坦誠、細心的人,就像大家所喜歡的孩子那樣。
2.提高學生發(fā)展能力
孩子有時撒謊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那么父母應通過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控制欲望的能力,不要過度滿足孩子的物欲,鼓勵孩子從創(chuàng)作中體驗滿足感。
3.做好榜樣工作
由于社會倫理的原因,家長有時候會在孩子面前撒謊,但家長卻教育孩子不要撒謊。這時候孩子們會意識到,當他們在特定的情況下撒謊,父母并不怪罪他們,并且遷就他們的謊言。由于他們辨別意識并不強,孩子們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不斷地效仿家長,于是開始了撒謊。10歲以下的孩子通常難以區(qū)分“大謊”和“小謊”,家長應以自身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不要為孩子的謊話提供溫床。
4.發(fā)揮合力作用
我們要協調社會、家庭、學校的三股合力,在小學生不良思想行為初露端倪之時加以矯正或控制,以防止形成不良的個性特點的方法。學校要經常開展誠信教育活動,開設誠信課程,營造出講誠信的德育好氛圍。
總之,小學生所存在的有意說謊,大多是滿足內心需要,只要我們教育者引導有方,學生就會慢慢地養(yǎng)成杜絕說謊的行為,而是正視自己的不足,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它、改正它。
參考文獻:
[1]伊恩·萊斯利.說謊心理學[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文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