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風濕科 上海 200071)
中風屬于臨床常見疾病,病理機制較為復雜,誘發(fā)原因也較多,患者一旦中風,容易出現(xiàn)肢體偏癱、功能障礙等后遺癥,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影響患者情緒及飲食習慣,嚴重者還會導致患者身患殘疾,恢復期是老年患者身體恢復的重要階段,為降低患者致殘率,需采取有效護理,對患者生活進行全面干預,從而提升預后效果[1]。本文將對中風恢復期老年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觀察結(jié)果如下。
選取我院收治的中風恢復期老年患者70 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時間為2017 年4 月—2018 年5 月,按照隨機編號法編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單號即為實驗組,35 例,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5 例,患者年齡為59 ~80 歲,平均年齡為(63.7±3.5)歲,病程為15 ~75 天,平均病程為(39.4±2.1)天。雙號為參照組,35 例,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6 例,患者年齡為58 ~79 歲,病程為14 ~74 天,平均病程(38.5±2.2)天。兩組一般資料經(jīng)對比顯示,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
參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主要護理內(nèi)容為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飲食用量,保證患者身體營養(yǎng)攝入均衡,同時對患者進行肢體訓練、功能訓練,加快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進程,并叮囑患者做好清潔工作。
研究組采用中醫(yī)康復護理模式,具體內(nèi)容如下:(1)營造良好的病房環(huán)境,調(diào)整病房溫濕度,使病房保持溫濕度適宜,另外保持病房安靜、整潔,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減少細菌滋生,使患者能夠安心養(yǎng)病,給患者營造一個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2)心理護理。中風患者發(fā)病后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因此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找到影響患者心理因素,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進而排除患者心理障礙。(3)飲食護理。患者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多食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例如綠豆、小米、麥面、胡蘿卜等,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如若患者便秘,則需給患者食用高纖維食物,例如:蔬菜、水果等。如若患者消化不良或體質(zhì)較為虛弱,則要求患者禁止食用生冷辛辣食物。
(1)觀察兩組護理工作評分、各項指標評分。護理工作評分主要從非常認可、認可、不認可三方面進行評估,非常認可表示患者病癥基本消失,生活基本能自理。認可表示患者存在病癥,但并不明顯,患者生活自理稍稍困難,不認可表示患者病情加重或者病情惡化。(2)觀察兩組患者FMA 評分,采用運動功能量表對FMA評分進行評估,評分分值滿分為100 分,分值與患者運動功能呈正比。(3)觀察兩組患者ADL 評分。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對患者ADL 評分進行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患者進食情況、洗漱情況、穿衣能力、排便能力等,評估分值為百分制,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強,以60 分為臨界值,超過60 分代表患者生活可實現(xiàn)自理。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分析和處理軟件均為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表現(xiàn)形式為(±s),計數(shù)資料以卡方檢驗,表達為(%),組間存在顯著差異為P<0.05。
實驗組護理工作評分高于參照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理工作評分[n(%)]
實驗組相關(guān)指標評分高于參照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詳情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相關(guān)指標(±s,分)
表2 對比兩組相關(guān)指標(±s,分)
組別 例數(shù) FMA 評分 ADL 能力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35 27.34±4.33 57.22±6.33 18.4±0.27 79.2±4.01參照組 35 28.44±5.23 40.33±6.33 13.4±4.32 60.3±5.21 t - 0.9584 11.1620 1.3667 17.0071 P - 0.3412 0.0000 0.1762 0.0000
中風屬于臨床常見疾病,患有中風患者往往會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多發(fā)于中老年人,一般會使患者運動功能受到阻礙、形成語言障礙、進而導致偏癱,中醫(yī)主要認為中風主要和人體正氣不足、陰陽失調(diào)、氣血不暢有關(guān),主要因患者過度勞累引起,因此需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促使患者中樞神經(jīng)組織再生,從而疏通患者肢體經(jīng)絡、強身健體,有效縮短病程,增強患者肢體活動能力,提升預后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進而減少后遺癥。中醫(yī)康復治療手段能夠改善生活質(zhì)量,有效粗剪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對患者生理、心理進行全方面護理干預,進而提升患者主觀能動性,減少患者情緒波動,使其保良好心態(tài)。如若患者存在失眠病癥,則可知道患者按摩,進而使患者放松心態(tài),促使其快速入眠[2-5]。
實驗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護理工作評分、相關(guān)指標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組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應用中醫(yī)康復護理模式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可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