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美琴
近幾年,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一些花季少年因不能承受挫折或學習壓力而出走、自我傷害、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年輕的生命一瞬間就被自己無情地毀滅,多么叫人痛心而惋惜!我們感到:這些青少年學生對生命的理解是多么的膚淺,對人生價值的體會是何等的貧乏,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又是如此的脆弱!因此,我們提出了《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研究》的課題,切實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負有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生活指導的直接責任,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在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在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逐步構建生命教育在農村小學教學中的理論框架。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向人類傳送生命的氣息”。 新一輪課程改革同樣提出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口號,要求學校要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我想既然教育是以人為對象的社會化活動,那么無論是教育目的還是教育過程,就都應該把人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不能把學生簡單地當作工具,當作“人力”來培養(yǎng),也就是說,教育應該充滿人道、人性的光輝,只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發(fā)揮育人的功能,才能讓每個學生獲得自主、全面、和諧、生動的發(fā)展,從而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意識,已經成為新時期教學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任務。課任老師要注重學生在集體中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命質量的提高,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生命體驗和對生命潛能的開發(fā)。學校教育尤其要重視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中“人文關懷”。
作為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結合當前學生的特點和教育改革形勢,科學把握農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年齡段和不同性格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努力探索新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模式,以尊重學生個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質量為中心,注重內涵發(fā)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高度認識到道德與法治教學在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熱愛本職工作,堅持以人為本,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努力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積極探索農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讓每一個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得到全面、主動地發(fā)展。在工作中,要通過建設民主的課堂管理體制,建立開放的課堂活動機制和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有針對性地開展生命教育活動,把關注學生的生命意識、生命情感、生命價值,提升學生的生命質量,作為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和著眼點,學會以公正的態(tài)度、發(fā)現(xiàn)的眼光、寬闊的胸襟去欣賞學生。從而體會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的內涵是關注人的生命,關注人的生命存在價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例如,在五年級道德與法治課《讀懂彼此的心》中體會背后濃濃的愛意,理解家人的苦心,滲透體諒他人,換位思考,感恩父母,創(chuàng)建美好家庭;在《同伴與交往》中滲透友愛互助,關愛同伴;在六年級《我們的守護者》教學中,我認為可以滲透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1.生存意識的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體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態(tài)度的教育以及死亡體驗的教育。2.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3.生命價值升華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還要注重學生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意義。4. 培養(yǎng)學生善良的生命情感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會尊重》教學中,體驗寬容他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寬容他人的良好品質,在生活、學習中能夠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寬容他人的過錯。
總之,生命教育是引導個體了解、休會和實踐“愛惜自己,尊重他人”價值的教育活動。學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人生的價值、目的和意義,進而珍惜生命與人生,熱愛生命與人生,能夠尊重自己、他人、環(huán)境及自然,并使自我得到充分發(fā)展,做對社會有用、有意義的人。因此,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既可以教育學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更好地實現(xiàn)自我、奉獻社會;又可以避免學生不愛惜生命、自我傷害等行為的發(fā)生。
生命教育的內涵是關注人的生命,關注人的生命存在價值,它包括理解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命、以至敬畏生命、超越生命。因此,我們認為生命教育的內容包括:1.生存意識的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具體又包括生命安全的教育、生活態(tài)度的教育以及死亡體驗的教育。2.生存能力的教育。主要在于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安全防范和自救能力的提高。3.生命價值升華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還要注重學生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體驗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