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隊和巴西隊合影
在第三屆FIRST全球機器人挑戰(zhàn)賽上,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高二學生楊昊承、李逸飛、劉三陽、王栩成與來自19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 500多名青少年逐鹿賽場,最終躋身世界第十二強,并摘得張衡工程設計獎(張衡工程設計獎是大賽設立的最高獎項之一,旨在表彰大賽中的最佳機器人方案)。
來聽一聽其中的一些隊員都有哪些感想吧!
王栩成:我與FIRST挑戰(zhàn)賽
回顧參加FIRST挑戰(zhàn)賽的過程,我內心的感觸很多,或許可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那就是感謝、擔當、自豪和希望。
感 謝
感謝2018年的機緣讓我來到十一學校,加入機器人社團。很幸運,我在這里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同學,我們一起討論,互相學習,攜手進步,彼此成為親密的戰(zhàn)友、知心的朋友。我們一同分享社團活動的樂趣,也一起感受比賽的緊張與刺激……這一切都成為我最珍貴、最難忘的記憶!
擔 當
從FIRST挑戰(zhàn)賽到全球挑戰(zhàn)賽,我們代表祖國出征,為祖國贏得了榮譽,這一切都源于每個人的付出。
我清楚地記得,在機器人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程序、結構中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有人主動承擔責任,然后大家協(xié)作解決。我們會為自己的失誤自責,卻從不互相指責。
還記得,備戰(zhàn)全球挑戰(zhàn)賽的最后階段,一根重要的信號線被意外絞斷,更換的工作量極大,但大家沒有一句抱怨,而是齊心協(xié)力解決了問題。正是一次次的磨合與包容,讓所有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讓我們擁有了面對困難的勇氣與擔當。
自 豪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句話從小聽到大,但走進國際賽場時,我才深刻地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正是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的付出,為我們在賽場上的出色發(fā)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比賽過程中,我們幫助了十幾個國家的選手解決問題,比如,在短短20分鐘內,幫助幾內亞隊修好他們的機器人,使其恢復“懸掛”功能,震驚全場。
當站在領獎臺上時,我和團隊所有人緊緊擁抱在一起,眼淚忍不住奔涌而出,那是歡樂的淚水、激動的淚水、自豪的淚水!
希 望
這可能是我高中階段最后一次參加機器人比賽。有人問,會不會因為沒有獲得世界冠軍而感到遺憾?我的回答是“不”!因為我和志趣相投的伙伴們一起做自己熱愛的事,這就是一種幸運。
此外,和不同國家的朋友合作,在機器人設計制造方面進行技術交流與分享,引領和帶動世界青少年對科技產生興趣……所有的一切遠遠超過獲得一個冠軍頭銜的意義。
劉三陽:各司其職很重要
當初報名參加機器人社團,是因為覺得機器人很好玩。對我而言,參與比賽的動機是興趣。進入十一學校之前,我沒有接觸過與機器人有關的比賽,更沒聽說過FRIST系列賽事。在短短的一年間,從一無所知到代表中國隊參賽,我其實有些心虛。
我是以程序組組員的身份進入機器人社團的,然而機器人社團結構組人手短缺,為了能順利組隊,我轉到了結構組,學著搭建機器人。在結構組中,我的經驗是最少的,所以很擔心因為自己的失誤把某個零件弄壞而導致機器人不能正常工作。一開始,我只負責找工具、遞工具和收拾零件等基礎工作,后來才參與關鍵部件的組裝。
在本次比賽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機器人排線工作,這是身為僅有最低權限的隊員能接觸到的最高級、也是最“危險”的工作之一,一旦出錯,輕則讓機器人失去部分功能或損壞電機、舵機,重則可能導致主板燒壞,整個機器人都不能運作。
在機器人裝箱的前一個晚上,我在排線時把信號線綁在了錯誤的位置上。雖然我注意到了,但由于沒有及時整改,最終這根信號線被磨斷,這令我非常后悔,也特別自責。因為在比賽中,部件的數(shù)量是定量的,損壞后無法從頭再來。這根損壞的信號線提醒了我,今后一定要更加仔細,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
楊昊承:與不同國家的選手交流,讓人難忘
對于我來說,參加此次比賽讓人印象最深的不是比
賽的場景,而是190多個國家的選手在一起交流、文化融合的環(huán)節(jié)。
每個國家的選手都帶了小禮品,還有些同學準備了獨具當?shù)靥厣奈幕?jié)目,比如,非洲幾個國家的選手跳起了部落舞蹈,斯拉夫民族的選手跳起了電子舞曲,還有一些選手在賽場上派送了自己國家的特色食物等。這些都令我終生難忘。
裁判評審與技術答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