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徐應
摘要:作文教學是促進學生自覺追求精神自由和愉悅的一種審美行為,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實踐。激發(fā)學生興趣是首要,提高自評、互評的能力是關鍵。
關鍵詞:作文教學?實踐?興趣?完善
高考語文全國卷的命制題例顯示,作文分值依然是60分,可以說作文的分值占據語文試卷總分的近“半壁江山”。作文的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實踐。但在實際教學中,作文教學具有特殊性,很難讓作文寫作成為學生追求精神自由和審美愉悅的自覺,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學生的語文成績,成為語文教學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的“軟肋”。盡管考場作文分值的最后評判受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在大力繼承、弘揚傳統(tǒng)文化,重視國學的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為了守住語文教學的一線陣地,對于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的這段“重頭戲”,我做了如下幾步嘗試。
第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重拾寫作的信心。
這一步對時間的要求不宜過緊,應該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回憶、構思、潤色,一般不定題目,不定文體,甚至允許學生將以前的作品拿來。
策略及反思:教師必須用心、用力、用美來欣賞每篇文章,結合每位學生平時的特征,確定批改目標,盡最大可能去發(fā)現每篇習作的美,從內容的真實、語言的潤色、結構的安排、標題的擬設、卷面的書寫等方面評出優(yōu)秀作品,剪裁后印發(fā)給每位學生。這樣做的目標是訓練學生寫真實性的作文,讓學生樹立“我手寫我心”的理念。例如:以《一路有你》為題,讓大家根據自己求學生活或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寫一篇作文,目的是強調作文的真實性,讓學生摒棄宿構。作文完成后要求學生把習作中精彩的、真實的片段分享給其他同學,從思想認識上改變學生對寫作靠虛構的不良認識。
第二步:保留特色,博采眾長,優(yōu)化作文。
教師在肯定學生習作的基礎上,讓他們根據所發(fā)的同學作文的優(yōu)秀片斷,運用借鑒、添加、刪除的方法,直接在自己的作文上修改,讓每位學生都能打造出屬于自己的亮點,及時進行點評。
策略及反思:老師要肯定學生的修改,允許套用、引用印發(fā)的作文片斷,一定要評出幾篇修改后的優(yōu)秀文章來,讓每位優(yōu)秀習作者談一談自己的修改過程,讀一讀修改后的作品,悟一悟修改后的心得,讓大家共同感受進步的喜悅;教師課堂上逐一進行點評,要允許學生當堂提出不同意見,營造“習作者”與“質疑者”同堂而論的氛圍,課下逐一提出優(yōu)化意見,讓他們認真謄寫、復印后與原文一起貼在教室學習園地上。同時要告誡學生不要害怕修改,托爾斯泰說:“不要討厭修改,而要把同一篇改寫10遍、20遍。”其目標是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評改的好習慣。例如:結合《一路有你》的精彩片段,修改自己的作文,打造自己作文的亮點,再按不同文體歸類,分類選出范文和學生分享,讓學生談一談比較之后自己的感受,學著借鑒,通過回憶自己過去真實的經歷,重新構建思路,潤色語言,表達真實情感。
第三步:命題作文,規(guī)定文體,定時完成。
作文完成后,讓學生只寫學號而不寫姓名交上來,剪去學號,并做好對應標記,隨意發(fā)給同學(要求不改自己的習作),讓學生互評。
策略及反思:選幾個平時發(fā)言積極的同學介紹自己評改的情況,鼓勵習作者主動站起來交流,讓習作者從宏觀上介紹作品的立意和布局,從微觀上介紹作品的構思、選材,努力營造“評改者”與“習作者”同臺演繹的舞臺。例如:此時講解記敘文文體要求的細節(jié)、環(huán)境等描寫,議論文文體論據的典型性,能否做到事例的“新舊”“古今”“中外”“正反”等方面的兼顧,并在事例后有拓寬性的議論剖析。其目標是強調、強化、成功駕馭一種文體的重要性,重點是文體過關訓練。據第二步按文體分享《一路有你》范文,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最能駕馭的文體,強調在“一路有你”中“你”如何處理,是具體的人、物還是自己的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抑或一句名言警句,寫一段景物的描寫,議一句點睛的說理,抒一組深邃的感情,分不同文體和大家分享,提高同臺演繹的效果。
第四步:開放材料,不定文體,定時完成。
作文完成后,教師要細改并打分,打分后要寫兩句話,一句話寫優(yōu)點,一句話寫不足。多留少改,精批點評;指點迷津,三言兩語。
策略及反思:讓學生根據提示再做修改,交上來后,若發(fā)現不理想的,則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大刀闊斧地批改,不僅要通過傳統(tǒng)的刪、增、調、換等方法,還要在習作的具體語句邊加批注,在具體構思上做提示,在具體段落上寫評議等。其目的是讓學生緊抓作文的基礎分,力爭提高作文的等級分,重點是結構優(yōu)化的訓練和破題點題的訓練。例如:完成《一路有你》的作文,要避免千人一面的尷尬局面,就要抽象這個“你”字,拋開記敘文中的精彩細節(jié)的塑造,可以在議論文中反思延伸“你”的作用和內涵。換一種文體就會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五步:兼顧題型,強化立意,定時完成。
傳統(tǒng)材料作文立意要力求“準”,偏題是大忌;話題作文立意要努力“轉換”話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區(qū)別于命題作文。近幾年的任務驅動型作文更是要求學生突破事情的表象,關注事情背后的人文法理。那么在《一路有你》的命題作文中,我們的立意要追求“新”,若學生在習作中能關注自己一路成長過程中的挫折、艱辛、淚水、感動、喜悅,并把它轉化為成長背后的人文法理,或一句格言、名言、警句給自己帶來的感觸,這樣作文的意境就上升了一個高度,會使讀者產生一種振聾發(fā)聵的感覺。
策略及反思:作文完成后,教師只給分數,不寫評語。其目標是讓學生自己課下和教師溝通,知道自己得分的依據,有的放矢地修改、提高、完善。
當然,作文的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激發(fā)興趣是首要,提高自評、互評的能力是關鍵,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推敲能力,規(guī)范學生的卷面,評價過渡是否自然,標點是否到位,首尾結構是否完整,內容是否詳略、真實。高中作文批改的現狀反饋,要想改變傳統(tǒng)作文批改中以教師為主的局面,就必須在教師的指導關注下,教師只做“排選樣本”點評的范例,把修改作文的主導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做評改作文的主人,這樣學生的真實感才會表現,真實作文才會大量涌現,所以在實際的操作中以上五個步驟,可分幾個階段執(zhí)行。第一步、第二步為第一階段的學生自評,第三步為第二階段的學生互評,第四步、第五步則為第三階段的師評、自評的結合。三個階段是一脈相承的,不可一蹴而就,可以按學年進行,特別是在高三備考階段,這樣系統(tǒng)的訓練尤顯重要,每位老師都有自己的評價批改模式,我在這里只是說明一種嘗試性實踐,讓學生真正成為“真實”作文的主人,只有發(fā)自內心的“我手寫我心”,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八面受敵讀書法:“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取,但得其所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此雖似迂鈍,而他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贝笪暮捞K軾很早就強調讀亦有法;孔子則強調“有教無類”。作文教學手段繁多,內容宏大,若訓練、交流、探討沒設計好,那可能會給學生一種膚淺之感。一個個階段教學設計的實踐,真正地提升了學生和教師的能力,但僅僅靠一篇作文教學不足以窺探整個作文過程的精髓,對學生進行作文素材積累的指導,名著閱讀的技法的借鑒,考場作文審題規(guī)范化要求都亟待完善。
責任編輯:丁?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