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
課堂是學生交往的主陣地之一,是學生平等、和諧、友好相處的地方。筆者以作文教學為例,探討學生課堂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建立互促、互助、互動的良好關系。
一、以興趣為引領,以情感為紐帶,創(chuàng)設交往情境
在課堂交往中,教師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chuàng)設有利于交往的情境,搭建安全的心理交往平臺。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學生的作文心理,用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學生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這是激發(fā)興趣的關鍵點。將興趣與生活體驗銜接起來,讓學生產(chǎn)生“非表達不可”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家庭,投向校園生活,投向大自然,去觀察,去體驗,去感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因為家庭、校園、大自然都是學生熟悉的,所以學生都能自由表達,有利于消除課堂交往中“語言霸權”的現(xiàn)象,構建安全的心理交往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模擬家庭生活中特定時間段各個成員的表現(xiàn),如晚飯后爸爸做什么、媽媽做什么、自己做什么等??梢宰寣W生回憶同學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如友誼故事、互助故事,甚至是同學之間的矛盾,將這些生活體驗表達出來,從中獲得感悟與分享的樂趣。這樣,學生會更樂于表現(xiàn)自己,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幫助學生建立交往的自信,從而培養(yǎng)交往能力。
課堂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要走進學生的心靈,激活學生的情感。教師要指導學生“換位思考”,讓學生之間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如以“令我感動的一件事”為題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父母的辛苦付出,回憶班級活動的感人畫面……通過“換位”,體驗不同人物、事物的情感。教師要抓住契機,讓學生體驗什么樣的交往才是平等的、和諧的。
二、以語言為重點,以體態(tài)為媒介,克服交往障礙
語言是溝通的媒介,交往時要有禮貌。在師生交往中,教師不能總以權威者自居,要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禮貌用語,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樣,學生間的交往,也不能讓部分“優(yōu)生”“高人一等”。因此,在語言表達上,教師要示范引領,學生要訓練鞏固。
作文教學,不能與語文教學割裂。事實上,作文與寫字、組詞、造句等密不可分。教師要關注與作文相關的知識點,作文時要融入情感。如指導三年級學生作文時,教師可以從記敘文開始,逐漸提高寫作要求,提高學生記敘文寫作的能力。進入四年級,教師要偏重修辭手法的學習和應用,如比喻、排比等,可以結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仿句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從而讓學生之間更好地交往。作文中的語言要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通過描寫有個性的語言,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表達對表達情感的不同作用,從而在交往中有效運用語言,更好地表達,讓交往更加和諧。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人物動作、體態(tài)的描寫,教授學生寫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人物的表情,感受不同表情傳達的情感,以便在交往中更好地感知對方的情緒。如遇到困難,向別人請教時;做錯事,向別人道歉時;看到別人遇到困難,想要幫助時……什么樣的表情更有利于交往。
三、以尊重為基點,以個性為原點,提高交往能力
交往的基礎是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和諧交往。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個性為原點,以互相尊重為基點,訓練學生的交往能力。
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方法后,教師還要訓練他們個性化地表達,幫助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如教學記敘文的寫作方法時,最基本的要求是將事情寫具體、寫清楚;然后,教師要適度提高寫作層次,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不斷拓寬寫作思路。但是,面對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學生理解不一樣。有些學生僅停留于字面意思,不深入思考;有些學生,能獲得更多的認識或感悟。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寫作個性,鼓勵他們將獨特的感受表達出來。因此,在學生個體展示和小組交流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尊重別人的個性表達,從肯定出發(fā),從中肯的提醒入手,幫助學生和諧交往。
如學生在小組內(nèi)讀自己的作文時,組內(nèi)成員要耐心傾聽,善于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優(yōu)點。讀完后,要提出中肯的建議。別人評價自己的作文時,要耐心傾聽,虛心接受,汲取營養(yǎng)。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寫作水平,還能提升交往能力,讓交往變得更和諧。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要關注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本文以作文教學為例,結合作文教學方法和學生的特點,從語言、情感、習慣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交往能力,希望對廣大同仁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