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正在加大對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A設施的發(fā)展和完善一方面拉動了國家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政府部門的財政負擔,很多地方政府的債務規(guī)模呈不斷擴大趨勢?;A設施建設的特點就在于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巨大,政府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巨大的資金缺口。出于緩解資金壓力,同時促進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發(fā)展,PPP模式開始被不斷地探索和運用。文章分析了PPP模式的含義,對PPP模式融資的特點進行分析,結合工程項目方面的實際案例,分析了PPP模式下的多種融資方式。
[關鍵詞]PPP模式;融資;項目貸款;PPP產業(yè)基金
隨著我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政府的負債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如何有效利用PPP模式來實現(xiàn)公私雙方的互補成為現(xiàn)階段研究的重點內容。
1 PPP的含義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英文直譯過來的意思是“公私合作伙伴關系”,Public指政府,Private指私人,這里指的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兩者合作的領域,重點在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兩者的聯(lián)合,加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發(fā)展,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近年來,政府和私營企業(yè)的合作形式逐漸擴展和深化,特許經營和股權合作等合作形式被開發(fā)出來,隨后又出現(xiàn)了購買服務等新型的合作關系。通過分析合作雙方的合作形式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融資形式,其實質就在于通過成立證券行業(yè)的特殊目的公司或者特殊目的信托(SPV),實現(xiàn)政府和中標企業(yè)的合作。SPV公司一般具有政府指定的特許經營協(xié)議,在特許經營這種指定的方式下釋放社會投資潛力,進行社會方面的融資,進而為合作項目籌集資金并完成相應的建設和運營維護。
2 利用PPP方式融資所呈現(xiàn)的特點
(1)項目初始階段政府出資少,有效緩解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歷來是政府部門的老大難問題,投資額大、耗時長、見效慢是其主要特點。地方政府在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巨大的資金缺口,形成巨大的財政壓力。采用PPP模式,公私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伙伴關系,激發(fā)和釋放社會投資潛力,通過有效地引入社會資本,投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拓寬了資金來源的渠道,客觀上有利于政府財政壓力的有效緩解。在具體的做法方面,在SPV公司組建的過程中,政府方面只出一少部分合作項目的本金,其他資金則通過引入私營企業(yè)的資金以及社會資本的方式來補充。在項目后續(xù)的運營過程中,私營企業(yè)和社會資本則通過政府補償或者使用者付費的方式來獲得相應的回報,最終達到政府避免短期內的大筆資金投入和私營企業(yè)及社會資本獲取盈利的共贏效果。此外,合作項目中投入的資金產生高效的使用效率,無形之中增強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供應能量。
(2)PPP模式進行融資的合作周期長,且融資行為貫穿始終。PPP模式下,政府和私營企業(yè)及社會資本的合作周期較長,一般少則十年,多則三十年,在長時間的合作期限當中,融資的行為會始終存在,SPV公司通常會根據(jù)項目的具體情況采用傳統(tǒng)模式和新型模式等多種方式來籌集資金,如銀行貸款、發(fā)行債券或者項目基金形式的股權融資等。在項目退出方面,SPV公司也可能會采用資產證券化的形式來進行。所以,從整個合作的過程來看,PPP模式的融資行為貫穿了合作的始終。
(3)PPP模式融資范圍廣,力度大。在SPV公司進行融資的過程中,一般是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等多種方式同時使用,而這兩者覆蓋的范圍可謂是十分廣泛,基本上涵蓋了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的金融機構和工具,可以說是做到了融資范圍的全覆蓋,在這種情況下,資金的來源就有了保障,實現(xiàn)了更高的經濟效率。
(4)實現(xiàn)了公私之間的風險共擔和合理分配。一方面,政府通過合作的方式,將自身承擔大筆資金支出的壓力轉移到了私營機構方面,降低了政府自身債務的風險;另一方面,PPP模式下的項目融資是由政府承認并簽訂合同的,在合作的期限內,融資項目不受政府周期性預算影響,再加上私營機構由政府部門進行監(jiān)督,保證了私營機構的運作效率。此外,公私之間合作的項目本身風險較低,項目完成之后帶來的收益可以預期,這樣就保證了風險的共擔和合理分配。
3 PPP項目常見的幾種方式
3.1 股權融資方式——PPP產業(yè)基金
PPP產業(yè)基金本質上是一種私募基金,具體操作方式是對還沒有上市的企業(yè)進行股權方面的投資,還包括提供相應的經營管理服務,目的在于所投資企業(yè)成長起來后,以股權轉讓的形式來獲得資本的大幅增值。PPP產業(yè)進行的形式與傳統(tǒng)的融資方式相比,有著自身明顯的優(yōu)勢,如操作的門檻低,資金量有保障、效率極高,此外資金募集的時間更加自主、資金量的大小設置也比較靈活。PPP產業(yè)基金是一種極為有效的資金籌集方式,是對公司合作項目資金籌集渠道的一種有效拓展,極大緩解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方面的壓力。從國家政策方面來看,現(xiàn)階段我國正加大力度進行城市化建設,并堅決要求地方政府擺脫債務危機,產業(yè)基金這一方式和國家的提倡不謀而合,是現(xiàn)階段地方政府引入資金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通過PPP產業(yè)基金這種股權融資方式,可以有效克服再融資難的問題,因為其可以進行資產負債表外融資這種不需要納入資產負債表的形式籌集到資金。除此之外,在SPV公司的管理方面,基金公司實現(xiàn)了有效的介入,人才和技術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這就保證了合作項目的有效實施。
3.2 債權融資方式
3.2.1 項目貸款
項目貸款這種方式是專門為某一指定項目進行資金籌集的一種方式。由于公私合作伙伴關系,SPV公司具有與地方政府簽訂的特許協(xié)議,憑借這樣的協(xié)議,SPV公司就可以向銀行、金融機構或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資金的借貸,進而為項目籌集資金。PPP模式下的貸款,一般會具有自身的特點,如貸款的數(shù)額巨大、貸款期限較長等。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原因就在于貸款屬于債務性融資,除了社會資本的本體公司需要采取增信措施之外,企業(yè)的資產負債表上還會有明顯的負債顯示。這就導致了再融資的可能性下降。
3.2.2 債券
與一般企業(yè)傳統(tǒng)的債券融資方式不同,PPP模式下的項目不再需要銀行間市場發(fā)行公司,而是只要滿足相應的發(fā)行條件,經發(fā)改委批準之后就可以發(fā)行債券。公私合作伙伴關系下,不再對融資主體的資信條件進行嚴格的要求,而且既可以發(fā)行各類企業(yè)債券,又可以發(fā)行項目收益的債券,資金籌集的方式多樣化。關于收益類的,不管是債券還是票據(jù),其發(fā)行的依據(jù)都是企業(yè)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所產生的收益,從獲利的本質來說,收益?zhèn)推睋?jù)所依靠的都是合作項目在運營過程中產生的現(xiàn)金流,而不是靠企業(yè)自身具體的資信條件。因此,只要項目自身的發(fā)展前景好,未來的收益可期,即便是公司的資信能力不強,卻仍然可以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以較少的成本募集到更多的資金。社會資本,尤其是民營企業(yè),本身的融資能力較差,但是通過公司合作伙伴關系進行債券融資,是對融資瓶頸方面的突破,通過有效的資金募集,民營機構在合作項目中的參與度明顯提升。在2017年,為了更好地促進PPP模式的發(fā)展,國家正式推出PPP項目專項債券,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實踐的檢驗,PPP項目專項債券得到有效的驗證,并在農、林、教、能源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3.2.3 資產證券化
自2016年《關于推進傳統(tǒng)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產證券化工作的通知》發(fā)布以來,PPP項目融資方面資產證券化發(fā)展十分迅速,在具體操作上,資產證券化通過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權威性和收益性作為保證,將私營機構在PPP項目未來的應收款和收益權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進行融資。現(xiàn)階段,資產證券化的運用已經涉及公共領域的各個方面,如高速路收費權、使用者付費以及純公益類項目政府補貼等。
資產證券化在探索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主要產生了三種不同的模式,雖然本質上都屬于表外融資方式,但是具體又細分為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資產支持計劃以及資產支持票據(jù),由于其表外融資性,再融資能力較強,這就為PPP項目盡可能地引入了社會資本,保證了PPP項目的穩(wěn)定運營。
4 PPP模式與傳統(tǒng)政府投資項目資金籌集的對比分析
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傳統(tǒng)政府投資的方式比較單一,且資金投入全部由政府部門單獨承擔。就拿BT模式來說,政府部門雖然在項目建設的前期不用對資金方面進行指出,建設資金主要有承建單位墊資建設,但是等項目竣工驗收之后,項目建設的費用還得由政府部門支付給承建單位。也就是說,政府部門雖然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沒有太大的資金壓力,可以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是項目完工后還需要將資金支付給承建單位,資金還是由政府單獨承擔,實際壓力并沒有減小。隨著新政策的出臺,BT模式被叫停以減少政府部門的新增債務,那么在大型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應的資金壓力全部分散于各級政府的財政部門,隨著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國家的預算撥款和債券已經滿足不了地方政府公共領域投資的需求。
而PPP模式是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方式,公共領域的投資資金主要由社會資本承擔,大大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在PPP項目運營的過程中,政府可以采用補償,或者在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之后,準許社會資本憑借特許協(xié)議進行獲利,這樣資金的投入就被分散到社會的各個方面,不但提高了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還有效地降低了融資的成本,是新形勢下防范金融風險的有效途徑。
5 結論
PPP模式是國家公共領域建設方面的重要手段,是實現(xiàn)高效經濟效率、提升時間效率、減少地方政府債務負擔、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的關鍵。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要進行積極合理的利用,發(fā)揮PPP模式,規(guī)避其不足,更好地促進我國的城市化建設。
參考文獻:
[1]張晶. 淺析PPP模式下的融資特點和幾種常見融資方式[J].商情,2018(30):30-60.
[2]張睿驍, 萬玲. 淺談經濟新常態(tài)下PPP項目融資方式的運用與發(fā)展[J].江西建材, 2016(10):243.
[3]郭慧娟, 郭鳳娟, 劉娜,等. 淺談經濟新常態(tài)下PPP項目融資方式的運用思路構建[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9(2):257.
[4]林表文. PPP項目融資風險合理分擔方式、原則和流程[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45-48.
[作者簡介]宋平(1977—),女,漢族,黑龍江人,學士學位,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