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芳
【摘 要】材料是幼兒探究的媒介,在幼兒探究的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觀察與解讀,與幼兒一起選擇、投放、把握探究材料的適宜性特征,讓幼兒收獲自主探究的樂趣,體驗精彩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科學探究;材料;適宜性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材料是幼兒學習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橋梁;同時也是教師引發(fā)、支持幼兒探究,實現(xiàn)教育目標和內容的載體。我園依托科學探索區(qū)這一開放的研究陣地,開展探索活動的組織、觀察與研究。我們遵從幼兒的特點和需要,和孩子一起選擇探究內容,篩選適宜的探索材料,解決探索中的問題,旨在讓孩子真正成為探索學習的主人。
一、篩選適宜的探索主題,激發(fā)兒童探究興趣
我們研究的內容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源于課程文本的內容,另一方面根據(jù)孩子的興趣、經驗來選擇,我們邊研究,邊積累,獲得了大量的探索主題內容。通過反復的實踐與篩選,調查問卷等,最后獲得了7個頗有價值的主題,分別為:“磁鐵”、“水”、“滾動”、“拆裝”、“陀螺”、“鏡子”、“混合”。這些主題都來自孩子熟悉的生活,符合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對幼兒園的科學教育而言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二、巧妙投放材料,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究
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投放材料的方式十分重要,適宜的方式能引起幼兒主動探究的意愿,在實踐中我們采用兩種方式:①“開放性式” 即: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興趣,選擇自己喜歡和樂于操作的探究材料。教師通過觀察解讀幼兒,從而提供進一步的指導。②“問題情境式”,即:通過教師用心地設置材料,構成一個個問題情境,給孩子帶來了思考、猜測的欲望,引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如:呈現(xiàn)油水混合,懸浮的雞蛋、瓶中的鐵球等等現(xiàn)象,讓孩子產生懸念,引發(fā)孩子探索的興趣。
三 、有效把握適宜性材料的特征,推進幼兒深度學習
(一)探索材料應具有生活性
生活中的材料永遠最質樸、實用,取材簡便,也是孩子最為熟悉的,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帶著對材料已有的經驗來進行探索,從而會避免因材料的生疏而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更可貴的是它能激發(fā)孩子對周圍生活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
(二)探索材料應具有豐富性
1.材料本身具有豐富的特點,能吸引幼兒探索
我們在選擇材料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材料本身有著豐富的特點、特性,能吸引孩子去探究。有的材料本身會變化,比如橡皮泥、磨尺、陀螺、水等,有的材料能組裝,像盒子、積木、管道等,還有的材料可以組合,成為一組變量,比如:磁鐵、滑輪、電池等,這些材料本身就有別于其他靜態(tài)的材料,它有著豐富的變化特點,能吸引孩子去操作與探究。
2.把握好材料數(shù)量提供的“度”,能有效促進探索
科學材料的“豐富性”并不是越多越好,每個年齡段幼兒的需求是不一樣,教師要細心地觀察孩子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把握好提供數(shù)量的“度”。小班孩子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提供的探索材料需要人手一份,這樣能滿足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和學習需要,促進孩子較耐心地觀察探索。中大班孩子的探索能力逐漸增強,提供探索材料的方式可多樣化些,盡可能促進孩子合作探究,如:兩人合作、小組合作等。只有靈活地把握好材料數(shù)量的“度”,孩子的探索才是積極有效的。
3.提供多樣性的材料,豐富幼兒探索經驗
材料的豐富性還體現(xiàn)在材料類別的多樣性上,同一研究內容,多樣的材料能夠給孩子帶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體驗,有助于孩子建構豐富多元的感性經驗,使其認識更完善、更科學。在主題探索“陀螺”中,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有孩子收集的陀螺狀的物體(帽子、杯蓋、扣子、漏斗等),有孩子的玩具陀螺,有師幼制作的各種花紋、圖案的陀螺。各種陀螺云集在一起,孩子玩得投入,深入,對陀螺的轉動現(xiàn)象、轉動中圖案變化規(guī)律建立了較為完整、科學的認知。
(三)探索材料應具有科學性
1.選擇典型的材料,減少干擾因素
教師要嚴把材料關,選擇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科學材料,提高材料的有效性。在探究物體的“滾動”時,我們提供了爽歪歪酸奶瓶研究錐體物體的滾動路線,但由于瓶子凹凸的外形影響了孩子觀察與思考的方向,所以改成了光滑的紙杯,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了滾動路線與典型的形狀之間的聯(lián)系??梢姡岩恍┎牧现幸赘蓴_和影響孩子探索的不利因素去除,能使材料更科學,更利于深入地探究。
2.有效控制變量,提高實驗效度
在探索活動中,有很多探索實驗類活動,材料的選擇、實驗時間、場地的選擇是否科學合理,都會影響到實驗的科學性。在每次活動前我們總是精心準備,為實驗創(chuàng)設特定的條件,有效地控制實驗中的變量(時間、環(huán)境、材料),有效避免無關變量的影響,使探索結果更具科學性。
(四)探索材料應具有層次性
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深入的學習離不開適宜的探究材料,而材料的選擇、投放總是呈現(xiàn)著從易到難,從簡入繁這樣的階梯式發(fā)展。在探究活動中,需要教師充分地觀察、解讀孩子,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經驗的幼兒,有效地篩選、設置、調整材料,在材料的結構上體現(xiàn)層次性、發(fā)展性,從而給孩子帶來一種小步遞進,逐步發(fā)展的過程。
兒童的學習是在不斷的探索、游戲、體驗中獲得成長的,適宜的材料投放讓孩子們收獲著精彩的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仇玉蘭.幼兒園科學活動區(qū)材料提供的策略研究[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11).
[2]劉焱.幼兒園游戲與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