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凡
【摘要】初中歷史活動課是一種學科實踐類課程,該課程開展的重要目標在于推動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其核心在于教學實踐,既能迎合學生對學習實踐參與的要求,也能點燃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建構知識體系,培養(yǎng)歷史能力。如何設計出既能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彰顯學生自主學習特征,又可以促進師生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歷史活動課程是擺在師生面前的難題。教師要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優(yōu)化教學設計,同時要注意在教學實踐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保證歷史活動課程循序漸進地推進落實。
【關鍵詞】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方法
較長一段時間來,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把側重點放在對教材的補充上,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面對歷史學科時表現(xiàn)得過于被動。如果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仍在被動教育中繼續(xù)推進,則會給歷史教學帶來災難。初中歷史活動課的組織開展則能變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方式,能讓整個課程因為活動的融入而變得豐富多彩,活躍教學氛圍,優(yōu)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把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結合起來。為了保證初中歷史活動課的順利推進,教師要做好精心設計,加強學情研究,學生也要以學習主人的角色主動參與進來,完善初中歷史活動課程。
一、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原則
初中歷史活動課程設置的重要目的在于指導學生立足差異化角度觀察與思考問題,完善學生歷史思維,并滿足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借助歷史活動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客觀認知,進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歷史活動課程是整個歷史學科課程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補充歷史學科在功能方面的不足,能夠促進學生學科知識的深化與鞏固,也有助于展現(xiàn)出歷史學科的綜合性,能讓學生從多樣化的歷史活動中汲取營養(yǎng)。要真正上好歷史活動課程,教師必須遵循以下幾項重要原則:一是全體性。全體性原則要求初中歷史活動課的設計實施面向所有學生,要讓學生在活動課學習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明確自身的定位,讓活動課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且都能有所收獲的實踐活動,讓所有學生都動起來,感知歷史課程的樂趣與魅力。二是自主性。初中歷史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始終把學生放在中心地位,讓學生成為整個活動的主體,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從而提高活動課的開展效果。三是實踐性。初中歷史活動課程的核心在于活動,所以要始終貫徹實踐性原則,讓學生始終處在活動狀態(tài)之下,提高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調(diào)動學生的實踐參與熱情,滿足學生的實踐學習需求。四是開放性。開放性原則要求初中歷史活動課的設計與開展要在一個開放性的環(huán)境下,保證活動、時間、空間的有效開放,增加活動課程開展的彈性空間,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二、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精心選擇活動主題
為確保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的順利開展,設置明確的主題與課程的開展目標是基礎,因為活動主題是歷史活動課程的靈魂,如果主題選擇方面就存在問題,那么整個活動想要全面開展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廢。而活動開展的目標又是整個活動推進的方向,影響著歷史教育目的的達成,所以必須統(tǒng)籌分析、綜合考慮。在主題的選擇和確定上,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內(nèi)容,以便增強學生的參與熱情。其次,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水平和歷史活動能力發(fā)展水平,保證活動課程的開展和學生的能力水平高度一致。在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學科和進行初步學習時,教師可以確定講歷史故事比賽、外出參觀等可以激發(fā)興趣和促使學生展現(xiàn)特長的主題。而在后期可以增加難度,考驗學生對歷史的分析和歸納能力,將主題確定為歷史論文、歷史劇表演、歷史辯論等。在活動目標的設置上,必須突出歷史學科的三維目標,指向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保證活動課程的綜合性。
(二)豐富歷史活動類型
不同的歷史活動產(chǎn)生的實際效果也有一定的差異性,對學生的吸引力也各不相同,如果在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中活動類型過于單調(diào)乏味,那么學生在課程中的發(fā)揮也往往不夠理想。根據(jù)初中生活潑好動和思維活躍的特點,教師要注意設置多種不同類型的歷史活動,打破課程單調(diào)和內(nèi)容固定的局限,提高歷史活動的靈活性。例如,教師可組織歷史短劇表演活動,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在多元參與中把握歷史脈絡,如以文成公主入藏為核心創(chuàng)編歷史短劇,并把整個劇目劃分成少年、求婚、西行、入藏等不同的部分,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項目;組織歷史資料收集活動,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積累,培養(yǎng)學生信息收集和應用能力,如要求學生以家鄉(xiāng)歷史的昨天與今天為主題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家鄉(xiāng)在改革開放前后的變化情況;組織歷史故事演講活動,增加歷史學習的趣味性,如要求學生收集春秋戰(zhàn)國時的成語歷史故事,并在故事演講活動中與人分享;組織歷史手抄報活動,訓練學生收集整理、動手操作、設計審美等方面的能力,如要求學生制作紀念長征70周年的歷史手抄報,讓學生回味長征精神;組織歷史辯論比賽,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及歷史事件進行客觀分析,在辯論過程中提高其理性分辨能力,如要求學生評價秦始皇的功與過,讓學生分成兩個大組,各持一種觀點展開激烈辯論,讓真理越辯越明,深化學生對歷史人物的客觀認知。
(三)優(yōu)化活動課程組織
在初中歷史活動課的組織開展過程中,為了確保整個活動的有序推進,優(yōu)化活動的組織安排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活動準備,為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結成小組,并在組內(nèi)做好分工,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身特長,實現(xiàn)充分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精神。最后,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做好引導和啟發(fā),使學生牢牢把握整個活動的準確方向,實現(xiàn)預先設定的活動推進目標。例如,在開展重走長征路的模擬導游活動課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程開始之前查找毛主席的詩詞,了解他在長征期間寫下的詩詞,理解詩詞意境,確定易于朗誦和理解的詩詞進行配樂朗誦。接下來將所有學生劃分成三組,并確定各個小組的主持人,擔當導游的同學和朗誦詩詞的同學等,做好分工。擔當導游的同學可以是多人,了解詩詞中所提到的地點,講述長征時發(fā)生的戰(zhàn)斗或事件。在所有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與學生共同評價此次活動,引導學生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反思,找到今后活動課程開展的方向和改進思路。
教育實踐表明,實踐活動是人形成與發(fā)展個性的基礎,只有不斷在實踐中完善和發(fā)展,才能升華人的個體價值。從本質(zhì)角度進行研究,初中歷史課程就是帶有鮮明實踐性特點的課程,所以,在歷史教學的推進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歷史活動課程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學習實踐,主動表達真實感受與體驗,展現(xiàn)出歷史課程的獨特魅力,有效迎合教學改革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做好統(tǒng)籌設計與綜合分析,把握歷史活動教學的原則和需求,突出實踐性教學的特點,讓歷史知識與方法和實踐活動深度交融。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溱潼第二中學,江蘇泰州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