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波
摘 要: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深入和推進,現(xiàn)代教育領域越來越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學校管理中,學校更應深刻認知到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終基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求視角,采取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的管理措施,讓小學生切實與學校建立起情感溝通的橋梁,從而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強化學習能力,真正為將來成長為符合現(xiàn)代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學校;管理模式
在以人為本的小學管理模式中,學校要突破傳統(tǒng)管理模式枷鎖,優(yōu)化管理措施,關心學生的具體成長需求,尊重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進而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打造人性化的校園管理氛圍。這既是滿足新課改對學校管理提出新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充分展現(xiàn)教師引導作用、優(yōu)化師生關系的核心手段。故而,學校要真正將以人為本管理模式的教育價值最大化,從而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一、 明確以人為本的管理體制,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
在小學教育中,學校和教師既要重視傳授學生學科技能、文化知識,又要明確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學校優(yōu)化教育策略,才能從多方面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全面、優(yōu)質地持續(xù)性發(fā)展。因此,校方要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情感培養(yǎng)力度,通過靈活、生動的制度建立起良好的校園氛圍,實現(xiàn)小學管理現(xiàn)代化、和諧化發(fā)展。
比如,學校在進行高年級管理工作時,可定期開展“校園建設交流會”。在活動開始前,校方要將部分建設主題分布到各個班級,在此工作中校方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以更形象、更直觀的動態(tài)資料展示給學生,如:“校園文化長廊建設”“校園綠化工程建設”“操場活動場地建設”等等。在各班級收到建設主題后,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不同角度進行頭腦風暴,并根據最終結果,生成實踐報告。同時,教師要階段性的要求學生反饋建設規(guī)劃進程,在學生反饋時,教師要仔細聆聽,并真誠給予反饋意見,但不對學生具體想法和研究方式進行過分干涉,更不以消極負面的態(tài)度評判學生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在各小組完成建設規(guī)劃報告后,教師要引導小組依次展示并講解規(guī)劃理由和預期效果,并由全班同學作為大眾評審選舉1~2個報告反饋給校方。學校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認真思考、仔細斟酌,并在確定某一方案后告知全體學生選取理由和感謝。
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學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出校園主人翁意識,并能夠真正感受到學校的尊重和認同,進而更加主動、積極地投身到校園生活中,使校園氛圍更加融洽、和諧。
二、 強化以人為本的校風建設,優(yōu)化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管理中,學校往往注重校方和教師的權威性,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師生關系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無法完成良好的師生交互活動。因此,學校就要重視師生關系的革新和優(yōu)化,通過有效的激勵手段或誘導手段,強化校風建設,落實師生良性交互、共同發(fā)展的目的。
比如,校方可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在管理中,校方要針對每位教師的實際情況,開展在職繼續(xù)教育,為教師提供深化鍛煉、橫向交流的機會,并充分發(fā)揮網絡和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手段,將教師的教學信息和學習信息統(tǒng)一整合到信息管理平臺,從而提高教育培訓、行政工作、科學研究的實踐效率。同時,教師也可利用信息化交互平臺與學生互動,運用多元化的評價管理模式,教師可在第一時間獲取校方和學生對自身的評價,如:教學成效、教學優(yōu)勢、教學短板等等。這不僅可以使師生關系進一步良性發(fā)展,也能夠真正使教師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和自身的不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彌補。
通過這樣的管理模式,教師之間能夠形成學習共同體,在平臺中可以將其他教師的優(yōu)勢迅速轉化為符合自身教育模式的長處,進而提高教學成效。同時,教師在直觀、明確的反饋中也能夠提高教學積極性,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 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個體差異
每一位進入教育領域的教師都會因為諸多原因造就較為明顯的差異特點,如:自我認知、家庭背景、發(fā)展規(guī)劃等等。而這些差異特點又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的教學能力、工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因此,學校就要充分尊重教師的個體差異,運用針對性強的管理措施使每位教師的潛能最大化。
此外,只有教師的個性差異得以挖掘和尊重,教師才能夠延續(xù)個性化的教學理念,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特點落實不同的引導方法,進而實現(xiàn)班級整體性提高的目的。
比如,學校在工作安排前,要采取多樣性的問卷調查方式獲取教師的多種信息和專長特點。在信息獲取后,校方要組織領導進行科學、合理的歸類篩選,仔細分析教師的具體情況,力求教師的專業(yè)效用價值最大化。在領導完成分類后,校方要組織全體教師參與工作安排活動,根據各教師的專長分類初步劃分教師的工作領域,并引導各教師闡述自身意見,評論各崗位與各教師的匹配程度,采取優(yōu)中選優(yōu)的方式落實各個崗位的最佳工作人選,使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才能和特長。
同時,針對初入校園的教師而言,校方要給予更多關心和幫助,并引導其在自身已有的基礎上,不斷突破自身局限,探索更具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往更深遠的方向發(fā)展,從而盡早成為更專業(yè)的教師。
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校方能夠公平、公正地安排工作,并能夠使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最大化,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水平。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校要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貫徹于管理工作的始末,全面仔細地分析小學管理的現(xiàn)狀,并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和改進,加強管理工作中的民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能夠在獲取豐富學科知識的同時,激發(fā)個性潛能,最終實現(xiàn)學生學習效率佳、學校管理質量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旭東.“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學校管理模式研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