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地
桃花惹人喜愛,在旅行中記住了很多叫桃花溝的地方,而西藏波密桃花溝是我最想去的一處。世間萬種風情千嬌百媚中,藏桃花是最與眾不同的,特別是每年三月雪山與桃花的組合更是令人魂牽夢繞。
終于來到了這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地方。細雨朦朦的天氣,我們從波密縣城出發(fā)。雨淅淅瀝瀝,山間飛云亂舞,襯托得桃花溝多了幾分神秘。接近桃花溝時,雨勢漸緩,云霧卻更濃、更低,仿佛堆滿了天邊。波堆藏布兩岸的山嶺時隱時現(xiàn),如夢如幻。
波密桃花溝位于縣城西南十五公里處,山谷的一邊是帕隆藏布支流波堆藏布,另一邊是一條通往傾多村和許木村的鄉(xiāng)級公路。這里是被稱為桃花溝的波堆藏布山谷,山谷中散落著藏式民居。
桃花溝海拔約3000米,印度洋的暖濕云團沿著山脈之間的峽谷通道,長驅(qū)直入青藏高原深處的波密,在遇到山脈爬升過程中,形成降水。這是“雨舌”,凡是被雨舌舔舐過的地方,氣候溫潤,降水豐富,森林茂盛。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使桃花溝野桃林高大粗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正是桃花盛開時節(jié)?!岸b”尚未褪去的高原野桃樹生機勃勃,與翠綠色麥田、雪山交相輝映。
桃花溝號稱“藏王故里”,第一代吐蕃王聶赤贊普出生于此,在西藏藏民的傳說中,聶赤贊普本是天神的兒子,后降臨人間,到了現(xiàn)在山南境內(nèi)羌脫神山,被十二個放牧者看見了。這個小伙子的言語舉止與本地土著不同。放牧的人們辨別不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應該如何處置這個年輕人,便派人回聚居點報告。長者派出十二個頗為聰明的巫師教徒上山,盤問小伙子從哪里為,這個小伙子用手指指天。
這伙人以為小伙子是從天上來的,是“天神之子”,格外高興。十二人中為首的便伸長脖子,給這位“天神之子”當坐騎,前呼后擁地把他抬下山來。聚居在這里的人們,見這個從天上來的小伙子,長得聰明英俊,便公推他為部落首領(lǐng)。
這就是后來“吐蕃”部落的第一位領(lǐng)袖。人們尊稱他為“聶赤贊普”,也就是“用脖子當寶座的英杰”。藏語口語,“聶”是“脖”的意思,“赤”是寶座,“贊普”是“英武之主”。
波密桃花溝的桃花,有著不老的容顏,碩大的樹冠和曼妙的枝干昭示一種獨立的存在,青藏高原不僅僅是高寒和荒瘠,還有如江南春色的野桃,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報春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