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本文基于“1+X”幼兒照護證書實施背景,以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為例,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旨在探討課證融通的有效方式并推動“1+X”背景下學前教育與幼兒保育專業(yè)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關鍵詞】1+X 混合式教學模式 學前兒童 衛(wèi)生與保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6-0077-03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yè)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2020年幼兒照護資格證被列入第三批“1+X”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促使學前教育專業(yè)和即將轉型設置的中職幼兒保育專業(yè)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本文以《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為例,探討“1+X”證書制度背景下該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構。
一、“1+X”幼兒照護資格證實施背景與專業(yè)轉型背景
(一)“1+X”幼兒照護資格證實施背景
隨著適齡學前兒童和雙職工家庭的增加,嬰幼兒的托育服務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是生命全周期服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事關嬰幼兒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2020年1月,教育部公示了第三批77個“1+X”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和標準,幼兒照護資格證位列其中。幼兒照護資格證的出臺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托育從業(yè)人員能力水平無法準確評價的問題,同時也能切實提升相關專業(yè)師生在幼兒照護領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水平,儲備一支高素質技能型托育人才隊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或幼兒保育專業(yè)學生報考的幼兒照護初級資格證內容涉及安全防護、生活照料、日常保健、早期發(fā)展四大模塊,其中前三個模塊與《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結合最為緊密,迫切需要對該課程進行“1”和“X”的有機融合。
(二)專業(yè)轉型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托幼行業(yè)有了更多樣化的需求并賦予了更高的期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和托育行業(yè)人才質量,2020年4月教育部在《關于做好中等職業(yè)學校國控專業(yè)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自2020年起,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今明兩年分批轉設幼兒保育或相關專業(yè)?!睂I(yè)轉型期間,《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作為學前教育和幼兒保育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理論基礎課,在課程設置上不受影響,但是“1+X”幼兒照護資格證的實施,對學前兒童特別是1~3歲幼兒的照顧與護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師不得不反思并優(yōu)化該課程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教學、考證和學生實際工作的需要。
二、“1+X”證書制度下《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傳統(tǒng)教學模式弊端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較單一
“1+X”證書制度提倡學生采取基于真實任務情境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獲取知識,學習者在獲得經驗和分享經驗的過程中,能夠重構專業(yè)認知體系,形成新問題解決策略。但目前《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一般借助PPT和視頻案例進行教學,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被動地接受知識。《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主要研究學前兒童生理特點和保健要點,以及促進學前兒童生長發(fā)育、增進學前兒童健康的方法,是學前心理學和學前教育學的前沿課程。課程中部分內容如幼兒園安全教育及常見意外傷害的處理,幼兒園傳染病及常見疾病的預防與護理等方面卻需要一定的護理與教育類知識為支撐,作為只在第一個學期開課且學生基礎薄弱的課程,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較難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教學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二)未能充分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
傳統(tǒng)《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中,教師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基本依靠講解,由于實訓設備缺乏和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師對護理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有限,加之第一學期并不安排學生去幼兒園見習,開展實踐教學機會較少,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僅停留在認知層面,無法在實際工作中運用。“1+X”幼兒照護資格考試不僅要考查理論知識還要考核技能操作,初級考試中17個核心技能里有10個與本課程相關,因此有必要及時改革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靈活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三)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與評價不全面
要做好“1”與“X”的融通,還需要從課程考核與評價方面入手,使二者能真正融合。以往該課程的期末考試通常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開展,僅考查識記的知識點,而對于技能方面從未正式考核過,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方式較單一。這不僅不利于學生掌握實際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也無法反映學生的真實所學,對學生該課程的學習評價也不全面、不準確。在日常教學中,既要堅持理論知識與實操的全面考核,也要注重評價的多元性,這些均需要改革課程教學模式以及評價方式。
三、“1+X”背景下《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一)構建《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混合式教學“三段四階”教學模式
中職生的學習特點是喜歡動手操作和討論互動,樂于從各種渠道接收新知識,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效率和質量不高,不利于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旌鲜浇虒W是基于E-learning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亦是一種教學策略,意為在除家庭之外可監(jiān)督的實體場所進行的教學與學生自主操控學習進程的在線教學達成整合統(tǒng)一的教學過程?;旌鲜浇虒W模式將線上信息化平臺教學與線下面對面教學有機結合,能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混合式教學前,需將與幼兒照護初級課程相關的13個工作任務整合到課程教學中,其中生活照料模塊中的出行照料工作任務無對應內容,需根據幼兒照護初級教材進行教學內容的擴充。在對整合后的課程進行教學大綱的重新分析與架構后,按照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結合線上教學平臺,建立先由教師搭建學習平臺、提供學習資源,再進行課前知識點傳遞、課中知識點內化、課后多元評價反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即“三段四階”混合式教學模型,以指導學生三時段四階梯的學習和實訓?!秾W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見圖1。
(二)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教學活動設計思路
1.課前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自行查找或錄制關于知識點或操作技能的微視頻上傳至云班課或學習通等線上學習平臺供學生預習;教師設計導學案,將自主學習的要求和任務告知學生。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時,首先需要教師對知識的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梳理,幫助學生自主理解和消化,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學習方向,指導學生分析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其次教師設計測試練習,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練習題應以基礎知識和技能為主,而且要有層次,能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2.課堂活動階段。教師根據課上學生對知識點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以及課前預習作業(yè)反映出來的共性問題對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進一步講解、答疑與操作演示,同時組織學生就相關問題進行分組討論、匯報或成果展示,教師隨堂指導、點評,在學生進行成果展示后開展生生互評和教師點評小結,幫助學生內化知識和規(guī)范技能操作。這一系列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
3.學習評價設計。學習評價包括教師和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對學生上傳的作業(yè)進行點評,也包括師生對課上的分組討論、匯報或展示的學習成果進行的師生點評和生生互評,還可以引入社會評價,讓幼兒園園長、保健醫(yī)生、醫(yī)院醫(yī)生、幼兒照護資格考試考評員等通過課中在線聽課點評或課后作業(yè)線上點評的方式進行更為專業(yè)與貼近市場的評價,讓學生獲取多方面的有效的改進意見。
(三)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堂教學活動實例
以教材中“模塊八? 幼兒園安全教育及常見意外傷害”的“探索三? 幼兒園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及初步處理”為例,挑選其中的氣管異物內容與“1+X”幼兒照護初級教材中“學習情境一:安全防護之單元3異物傷害情景處理”中的氣管異物內容進行整合。整合后設置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為:(1)知道發(fā)生氣管異物時幼兒的表現(xiàn);(2)能正確完成幼兒氣管異物的處理;(3)能在操作中關心愛護幼兒。教學活動過程如表1所示。
以上教學設計,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由之前的知識傳授者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學生由之前被動接收知識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課內外評價主體的多元性也讓學生從多角度審視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操作水平,得以獲取多方面的意見與建議?;旌鲜浇虒W模式也讓“1+X”幼兒照護課程與技能考核的部分內容有效對接,既保證了“1”的教育教學要求,又能將“1”與“X”進行有機融合,有效提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以及就業(yè)競爭力。
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對中職《學前兒童衛(wèi)生與保健》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繼續(xù)做好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有效的課證融通仍然是一個挑戰(zhàn),教師需要繼續(xù)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為培養(yǎng)高質量的托育行業(yè)與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繼續(xù)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 2019-01-24.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fā)展的指導意見[Z].2019-04-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關于做好中等職業(yè)學校國控專業(yè)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Z].2020-04-17.
[4]王明敏.“1+X”證書制度試點背景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5]秦楠.“互聯(lián)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6]李娟.基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理論課程的混合式課程教學實現(xiàn)路徑分析[J].教育信息化論壇,2009(5).
【作者簡介】劉 婧(1985— ),女,吉林大安人,大學本科學歷,講師,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
(責編 丁 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