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晴
【摘要】創(chuàng)造學之父奧斯本說過:“想象力是人類能力的試金石,人類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倍?-9歲是學生想象力的黃金期,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引導者,教師應該如何把握這個關鍵時期呢?本文將圍繞這一重點,以一年級語文課堂為例,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帶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一年級;教師;學生;語文課堂;想象力
一、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一年級是學生智力發(fā)展旺盛的時期,該階段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從自我出發(fā),他們認為世間的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樣,有感覺,會思考。比如,花朵被摘下來,花朵會感覺疼。他們也愛好幻想,總會將天空上的白云想象成身邊熟悉的事物。這樣的思維特點為發(fā)展想象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邏輯前提。
除此之外,他們剛進入學校,對新的學習和生活都充滿新鮮感和好奇心,他們活潑好動,容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然而,一旦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問題上,注意力就能保持相當長的時間。若在語文課堂能利用好這一特點,刺激學生的想象欲望,盡情發(fā)揮學生們的想象空間,將能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并能大大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當前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動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然而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應試教育是一個不停休地滾動了數年的大齒輪,若是讓全國即時停止這種教育方式,無疑是螳臂擋車。因此,應試教育還是存在的。
應試教育并不只存在于中高學段,中高學段應試壓力的產生除了來自于對應試失敗的恐慌,更多是由于在低學段打不好基礎,才會顯得教學如此吃力,一年級也不例外。這就導致整個教學陷入死循環(huán),低年級開始跟隨著中高年級的腳步,這股應試的大繩子逐漸越擰越緊,逐漸變成一根脆弱的弦,在原本已足夠焦慮的教師的心中繃緊。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低年級的課堂特別注重讓學生扎實基礎。但該階段學生著重于機械記憶,抽象思維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不強。于是,“死記硬背”便成為了學生扎實知識的主要方式,從而導致語文課堂逐漸失去趣味性與可鑒賞性,越來越向應試式課堂靠近,課文的教學設計偏向試題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壓抑著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消磨學生的學習欲望,試問,學生的想象力又如何得到發(fā)揮呢?
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
科技與創(chuàng)新,是一國之本,這在當下轉型中的中國尤其重要。目前國家需要科技與創(chuàng)新的人才,創(chuàng)新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動力,而創(chuàng)新來自于大膽想象。英國哲學家麥考萊說過:“在所有人當中,兒童的想象力最豐富?!眱和南胂罅κ秦S富且無限的,所以,把握黃金期,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如此的刻不容緩。
那么,語文作為一年級學習的主要科目,除了能給孩子們帶來豐富的知識外,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們的思想觀念。對過去、現在或是未來,語文學科擔任著引導孩子們理解這個世界建構的重要角色。因此,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目前的教學現狀,就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提出以下幾點方法。
(一)創(chuàng)造開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
學習環(huán)境是影響著學習者學習的外部條件,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和促進能力生成的外部條件。武法提博士認為學習環(huán)境的要素就不僅僅是支撐學習過程的物質條件(學習資源),而且還包括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學習氛圍、人際關系等非物質條件。這就意味著,要想學生在語文課堂展開想象力,需要在課室布置、學習的資源、課堂的設計和氛圍等方面花點心思。
首先,想象空間的發(fā)揮需要做到安靜、無干擾,舒適明亮的環(huán)境能夠為學生的思考提供安心的場所。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時應該給學生提出要求,在明確課堂的紀律規(guī)則的基礎上,讓學生身心放松,靜下心思考,做到不影響其他人。
其次,一年級學生對色彩比較敏銳,多彩、直觀的事物能夠刺激他們的感官,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圖片或視頻來創(chuàng)設情景能夠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比如,一年級上冊的《秋天》一課,金黃的葉子落下來,大雁以不同的隊形飛往南方,單靠文字,學生是無法清晰地知道這是個怎樣的情景。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動態(tài),比如,播放大雁南飛的視頻,或帶有落葉聲音的音頻,讓學生身臨其境,并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大膽、自由發(fā)揮,想象秋天還會有怎樣的景色。
除此之外,語文課堂不應該只局限于對文字的解讀,它也是一個具有實踐性的開放的學科,有時會包容到其他學科的知識。比如,在《影子》一課的教學中,影子為什么像一條小黑狗?為什么有時候在前面,有時在后面?這時,教師可通過光線實驗來完成教學,比如,利用手電筒照在人身上的方法,影子在地上呈現的是一個怎樣的狀態(tài)?當光線處于人的左邊時,影子就會出現在他的相反方向,即右邊。往往這種教學手段能給孩子營造自由新奇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并能讓孩子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情景,達到延伸思維的效果。
因此,自由放松的課堂氛圍和頗具心思的教學場景都能夠讓孩子融入課堂,創(chuàng)設好學習環(huán)境,孩子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想象的殿堂里。
(二)實現教師課堂角色的轉換
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向師性”的階段,老師在他們心目中是高大的、權威性的形象,他們習慣于信任并服從老師的說話,若是老師否定了他們的想法,他們便會自信心下降,對自我產生懷疑,導致最后只會一味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必須要清晰自己的定位,轉換角色。
做學生的傾聽者。每一個孩子的想法都是天真可愛的,甚至是大膽的。比如,在《烏鴉喝水》一課中,烏鴉通過往水瓶里扔小石子,使水位上升,最后喝到水。當老師提出“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烏鴉喝到水”時,學生們通過想象得出的答案都不同,有的說把水瓶放倒,還有的說用吸管,更甚至有人提議做一個水桶從瓶子里打水。此時,老師只需要做一位安靜的傾聽者,一味否定、取笑學生的想法,只會壓抑到學生的想象力,因為想象的大膽性和夸張性是一年級學生的特點。
做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就像愛麗絲夢境的兔子,負責引路,剩下的由學生去體驗。語文課堂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能一直執(zhí)掌教學權,應該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想象最忌諱先入為主,尤其一年級學生,教師的話語容易在學生的腦袋形成記憶,導致學生只會按著教師的道路走,這也是為什么到了中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出現千篇一律現象的原因。那么,舉個例子,在拼音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提問“O”像什么,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比如有的孩子說“O”像小水珠,有的會說它像甜甜圈。在此過程中,教師充當的是一位引導者,而不是給電腦輸入編碼的程序員。
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待同樣的事物,就會有不同的想法。比如,《狐貍和烏鴉》的故事,狐貍利用花言巧語得到了烏鴉嘴上的肉。有的學生認為狐貍是狡猾的,狡猾是指狡詐不可信,屬于貶義詞;然而有的學生認為狐貍是聰明的,屬于贊美。很多時候,教師會選擇立刻糾正后者的想法,將學生帶向所謂的“正確答案”,這就是為什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學生們一看到狐貍就會立刻聯想到“狡猾”二字,狡猾已經成為狐貍的代名詞。這一現象實際就是思想的固定化和僵硬化,類似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損害到學生的想象空間。因此,當學生的回答存在合理性的時候,教師應該做的是求同存異,尊重他們的回答。
(三)嘗試多樣靈活的課堂方式
語文課堂的呈現方式多樣,一年級的課堂就更不在話下,一年級的語文課堂應當是充滿歡樂,童真的,因為只有充滿趣味性,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他們發(fā)揮想象力。比如,《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現了多個動詞,識字率較低的一年級學生可能理解不了,但通過角色扮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就能清楚知道“掰”“扛”“扔”“摘”等動詞的含義,腦袋里面也有了對于這些詞的動作記憶,為以后對于動作的想象打下基礎。
其次,一年級要求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老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方式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靈活設計,達到提高學生想象力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一課之后,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猜想一下荷葉還可以為哪些小動物提供哪種作用呢?再進行一個小練筆,跟其他同學交流一下。學生在通過與人的溝通交流中,思想碰撞,并在結合別人經驗的基礎上,再到達更深一次的想象。最后,聽說讀寫的四個目標都能夠達到,何樂而不為?
除此之外,語文課堂不應只局限于在課室內進行。學生的想象來自于觀察,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周圍的事物,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敏銳性。比如在學習有關四季的課文時,教師可適當帶學生走出課室,到外面觀察事物,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這些儲存下來的生活素材將為學生的想象提供充足的源泉。
(四)建立及時有效的評價體系
語文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時進行相對應的德育滲透,從一年級教材中的課文選取來看,低年段就開始重視對學生正確思想觀念的培養(yǎng)。這就意味著,低年級學生對于世界的是非觀很大可能是在課堂上逐漸形成。那么,學生如何得知自己的是非觀是否正確?教師的評價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學生呈現想象力的過程,教師需要迅速給出評價,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的精神,從而刺激他們的探索欲望,為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打下基礎。
同時,我們要認識到,學生的想象力實際與他們的是非觀掛鉤,他們的想象是在自己對事物判斷的基礎上發(fā)揮的。一年級的學生思想觀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就如一樣白紙,時刻受到外界的影響,是給這張白紙潑上濃濃的墨水,還是描繪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這取決于引導者。因此,作為教師,對于好的、有創(chuàng)新的想象力,我們要大力表揚,而錯誤的想法,必須要及時糾正。
四、總結
布萊克說過:“今天在實踐中證明的東西,就是過去在想象中存在的東西?!睂W生大膽的想象力,成為推動著他實現理想的活力源泉。只有不斷地想象創(chuàng)新,整個國家才會有發(fā)展的未來。因此,教育應該避免固步自封,采取正確的方式,靈活運用,把握兒童想象的黃金期。學生們一旦展開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翅膀,必定能飛得更高更遠。
參考文獻:
[1]盛群力.教學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