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OKR評估方法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2020-06-15 06:34:20雷濤李梅葉海旺李寧王其洲
    高教學刊 2020年17期
    關鍵詞:教學評估混合教學

    雷濤 李梅 葉海旺 李寧 王其洲

    摘? 要:如何幫助學生在掌握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提升設計能力,是工科專業(yè)設計原理類課程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以《礦山設計原理》課程為對象,通過重構線上教學內容,梳理線下教學過程,制定了OKR評估方法實施流程,進行了基于OKR評估方法的混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更好地掌握礦山設計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教學效果好。本次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可為其他專業(yè)設計類的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OKR方法;混合教學;教學評估;礦山設計原理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7-0089-04

    Abstract: The main challenge is how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course content and improve their design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design principle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Mine Design Principle" as the object, based on OKR evaluation method,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is studied. In the course design, the online teaching content was reconstructed, the offline teaching process was sorted ou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OKR evaluation method was formulated. From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ents not only mastere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ine design, but also cultivated their initial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bilities.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professional design courses.

    Keywords: OKR method; mixed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Mine Design Principle

    在工科專業(yè)的本科教學中,一般都會開設一門兼有綜合性與實踐性的設計原理課程。這門課程既要幫助學生總結本專業(yè)的知識體系,又要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該知識體系的能力,是本科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的重要核心課程。如何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達到預期的培養(yǎng)目標,是這門課程教學的主要難點[1-2]。

    近年來,混合教學模式開始被引入到設計原理類課程中。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混合教學的“在線”教學保證了知識容量,“面對面”教學模式則有效了提高了教師對

    學生設計的指導效果,對培養(yǎng)學生實際設計能力具有積極意義。但是,由于缺乏相適應的教學評估手段,混合教學模式的課堂講授和實踐指導仍存在一些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3]。

    基于此,以《礦山設計原理》課程為對象,引入OKR(Objectives-Key Results)思想和工具,探索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評估方法,以更好發(fā)揮混合教學模式優(yōu)勢。

    一、OKR方法簡介

    OKR(Objectives-Key Results,目標與關鍵結果)方法是近年來在初創(chuàng)科技企業(yè)中獲得高度關注的績效管理工具與方法之一[4]。OKR方法可定義和跟蹤目標及其完成情況,具有目標對齊、支持、適應性、進展跟蹤和挑戰(zhàn)性等重要特征[5-6]。

    基于工科設計原理課程特性,認真分析OKR方法優(yōu)勢之后,我們認為采用OKR方法進行動態(tài)教學評估具有以下優(yōu)勢:

    1. 自主性:在OKR方法中,目標與關鍵成果的設定是由全體學生成員共同制定和共同負責,且自主決定實現路徑和方法,教師則主要提供過程輔導和進行監(jiān)控。

    2. 目標對齊:即要求所有成員聚焦于主要目標,朝同一個方向努力。設計原理類課程通常需要將學生分為小組,組內成員相互協作完成設計,因此,目標對齊這一要求有助于組內所有學生實現共同進步與相互認可。

    3. 適應性:即要求小組在設立之后做到響應敏捷,隨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目標,保證主要目標順利實現。

    4. 進展跟蹤:預先設置里程碑,基于目標進展頻繁、持續(xù)、有效地進行溝通與反饋。

    5. 挑戰(zhàn)性:OKR方法之所以在科技公司和初創(chuàng)企業(yè)應用較廣,就是因為其鼓勵設置挑戰(zhàn)性目標,激發(fā)潛能,取得更大成就。

    從上述這些優(yōu)點可知,OKR方法在應用過程中要求學生充分開展自主學習,而教師則主要充當引導者與監(jiān)督者,這與混合課程的理念不謀而合。

    二、基于OKR評估方法的教學過程重構

    《礦山設計原理》是采礦工程的核心專業(yè)課,要求學生掌握礦山開采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并具備初步的礦山工程設計能力。可見,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然而,一直以來,這門課程的教學主線注重理論邏輯,教學過程偏重于理論講解,導致課程實踐性偏弱,限制了學生設計能力的提升。因此,要讓OKR思想真正落地,必須要將課程教學過程重構。

    (一)線上教學內容設計

    結合混合教學的理念,以原有理論教學內容為基礎,重構了線上課程結構,以適應學生線上學習的需求,并增添了部分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內容。

    在混合教學實施之前,本課程教學內容是按照傳統(tǒng)章節(jié)體系安排的,調整后的線上教學內容則由基礎內容、基本規(guī)范、研究性內容和工具箱等4個部分組成。重構前后教學內容的差異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重組后線上內容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安排更有條理性和靈活性。這種條理性和靈活性是線上教學所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線上自主學習的要求。

    進一步觀察圖1中傳統(tǒng)教學內容與重構后的線上教學內容,可以看到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繼承關系。傳統(tǒng)教學內容中的礦山設計基礎、礦山工程設計表述以及礦山工程設計方法被整合進入了重構后的基礎內容部分;傳統(tǒng)教學內容中的典型礦山設計大作業(yè)被整合進入了重構后的研究性內容之中,其中的露天礦開采境界設計與地下礦山采礦方法設計仍然屬于研究性內容的必修內容;重構后的工具箱中部分內容如礦山工程設計作圖規(guī)范和采礦工程CAD教程也來自于傳統(tǒng)教學內容。

    可見,重構后的線上教學內容中,繼承自傳統(tǒng)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和基本規(guī)范屬于必修,其目的是保證學生具備進行礦山設計的基礎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完備知識體系。

    同時,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后續(xù)線下教學的需要,在研究性內容和工具箱部分中均設置了選修內容。這些選修內容要么深度較大,要么反映了業(yè)界最新的技術和成果,因此,一般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基礎。如研究性內容中的礦山開拓運輸系統(tǒng)設計屬于選做內容,必須要在完成境界設計或采礦方法設計基礎上才能進行,這也是OKR工具中挑戰(zhàn)性特征的直接體現;又如在工具箱部分,采礦工程的數字設計方法和三維設計方法均是目前采礦工程界正在全力推進的方向,通過對這些方法的學習,必然有助于學生今后在從事相關工作時盡快入門和取得成果。

    (二)線下教學過程

    線下教學除少部分課時采用翻轉教學以外,其他大部分時間交由學生掌控,教師的主要任務由講課轉變?yōu)榻虒W組織及引導。

    按照OKR思想,可將線下教學過程視為引導學生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這一過程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線下教學過程可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具體的里程碑任務,且明確了時間節(jié)點。

    在OKR方法中,為保證上述4個環(huán)節(jié)具有可實施性,整個線下教學應將學生編排為小組進行,教師和小組成員進行積極的雙向互動和溝通。為此,線下教學過程應做到以下3點:

    1. 所有小組成員,不管是組長還是組員,共同制定目標,每位組員都對結果負責。這一階段雖然是線下教學的初始階段,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基礎,即至少需要完成線上教學基礎內容部分的學習后才能進行。因此,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確定學生線上學習效果,必要時可作補充講解。

    2. 小組設定目標后自主決定實現路徑,教師提供必要資源。當學生確定好目標后,就表明學生已經具備了從事研究性學習的基礎,這時,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上來,并對學生的學習路徑提供必要參考,以及提供學生開展學習時所需的基礎性工具。

    3. 教師必須提供全過程輔導、幫助和監(jiān)控。在這一階段,教師除了對一些共性問題進行講解以外,應把重點放在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進展跟蹤上來。這一部分必須采用合適的評估方法才能有效完成。

    (三)OKR評估方法實施流程

    如何對教學過程及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是混合教學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在OKR思想中,將卓越管理視為過程評估的核心。由此,結合《礦山設計原理》教學的實際,構建出了基于OKR方法的教學評估流程,該流程如圖3所示。

    由圖3可知,基于OKR方法的教學評估流程圍繞卓越管理,引導學生整合學習流程和持續(xù)溝通,因此,這是一個名為評估、實為引導的過程。與圖2所示的線下教學過程相對應,這一評估流程同樣包括4個環(huán)節(jié):

    1. 提議/探討:由學生組員提議目標和里程碑事件,由教師與小組全體從成員進行探討,并就學習過程中的目標與里程碑聯系達成一致。

    2. 發(fā)布/確保理解:小組成員在組會上公布自己的

    目標和任務安排。教師需要確保責任具體到個人,并對每位成員的任務計劃加以檢視,以保證目標可以被完成。

    3. 過程評估/目標調整:在自主學習和目標執(zhí)行過

    程中,開展過程評估并進行必要的調整,這種必要的調整以鼓勵學生挑戰(zhàn)更高的目標為主。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反復執(zhí)行,建議根據實際情況由學生自行安排,但每兩周應至少組織一次研討會。教師和非小組成員應作為旁聽人員參與研討會,教師在必要時可對研討會加以引導。

    4. 評估:不管事先設定的目標是否完成,這一評估都必須進行。評估期間的成果應包括PPT匯報和研究報告。

    三、教學效果

    從2018年起,在2014級和2015級采礦工程專業(yè)學生的《礦山設計原理》課程教學中,采用了混合教學模式和OKR評估方法,教學效果良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學生更好地掌握了礦山設計原理和方法,具有了更扎實的礦山工程設計能力。其效果直接體現在大四的畢業(yè)設計中,在畢業(yè)答辯中發(fā)現,2014級和2015級學生對礦山設計相關題目的理解更為深入,其畢業(yè)設計成績也明顯提高。

    2. 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2018年和2019年,我校學生參加教指委主辦的全國高等學校采礦工程專業(yè)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的成績明顯提高,這兩年分別獲得14項和12項不同等級的獎項,獲獎數目和級別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其中2018年還獲得了賽事的最佳組織獎。

    四、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線上與線下相配合的混合教學模式改革得到了高校及教師的普遍關注。尋求有效的教學評估方法對提升混合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贠KR思想和方法,對《礦山設計原理》課程的混合教學模式進行了試驗改革,通過重構線上教學內容和線下教學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面對實際工程時的設計能力??偟膩砜?,基于OKR思想評估方法的引入,不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程內容,也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說明,在后續(xù)的教學中,應沿著這一思路,繼續(xù)對課程教學內容和過程進行優(yōu)化,不斷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華平,蘇欣,陳虹羽,等.項目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房屋建筑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19(08):139-141.

    [2]李漢琳.混合教學模式在建筑設計原理類課程中的應用探索[J].建筑與文化,2018(02):172-173.

    [3]吳春雷,王雷全,張俊三,等.SPOC混合教學模式在綜合實踐課程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01):153-157.

    [4]趙銳.OKR及OKR中國實踐的研究綜述[J].現代商業(yè),2019

    (16):165-166.

    [5]崔家瑞,李擎,李希勝,等.基于OKR的實驗技術人員績效評價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02):31-35.

    [6]鄭立國,孫淑梅.基于OKR的應用型高校教師績效管理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07):173-174.

    猜你喜歡
    教學評估混合教學
    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評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24
    基于教學評估及反饋的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晨課改進
    高校教學評估成績影響因素的分析
    大班教學環(huán)境下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設計與效果分析
    《高級食品化學》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基于大數據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2期)2016-12-06 12:31:42
    移動環(huán)境下高職金融課程混合教學的研究
    價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3:50:10
    混合學習視角下《建筑水電工程計價》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
    考試周刊(2016年68期)2016-09-21 16:59:20
    “混合教學”在開放大學教育模式中應用的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13期)2016-06-13 18:03:03
    “五個度”見證我國高等教育
    民生周刊(2016年8期)2016-05-04 09:49:42
    滕州市| 云浮市| 黎城县| 嘉兴市| 蓬安县| 宜宾市| 佛冈县| 陵水| 康定县| 涪陵区| 长垣县| 进贤县| 漯河市| 大悟县| 青神县| 芜湖县| 沛县| 景东| 东兰县| 炉霍县| 曲周县| 拉萨市| 东明县| 宜章县| 黄石市| 沾化县| 绍兴县| 沙雅县| 南安市| 镇巴县| 万年县| 潼关县| 扎兰屯市| 简阳市| 宁蒗| 清镇市| 炉霍县| 九寨沟县| 金昌市| 乐亭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