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張永紅,朱佳婉,謝圣兵,張坤燕,姚靜遠,鐘雪玲,唐佳,尹靖宇
(廣東三九腦科醫(yī)院超聲診斷科,廣東 廣州 510510)
頸肩痛是臨床較常見不適癥狀,目前康復治療方法很多,但療效缺乏客觀評價依據(jù)。浮針是一種無痛針刺方法,其可以快速解除患肌痙攣,促進局部循環(huán),緩解臨床酸痛癥狀。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shù)(UE)不僅在乳腺、甲狀腺、前列腺等器官疾病的診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在肌肉骨骼系統(tǒng)中的評估及臨床應用研究也日益增多[1-2], UE能實時、無創(chuàng)和準確地測量軟組織硬度的改變,從而評價各種康復手段對肌肉的影響及治療效果[3]。
本觀察通過對行浮針治療前后肌肉彈性值、肌肉厚度及局部壓痛情況是否具有差異,從而觀察UE在軟組織及肌肉相關疾患療效評價的應用價值。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有頸肩部酸痛不適感的成年人30例,年齡20~45歲,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測試人群年齡(27.56±5.51)歲,體重(51.43±7.72)kg,身高(159.60±7.38) cm。所有參與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左肩做為對照組A給予單純抗阻干預(單純抗阻組),右肩做為觀察組B給予浮針干預(浮針組)。
所有受檢者均無頸肩部外傷史,未接受頸肩部手術(shù),未服用任何會影響肌肉大小、硬度的藥物,無其他神經(jīng)、肌肉、骨科疾病及代謝障礙性疾病。
采用GE Logiq S8型號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9L探頭,探頭頻率4.0~9.0 MHz,配有UE準靜態(tài)超聲彈性成像軟件,檢查模式選擇MSK。由專人對每個患者分別檢測左右肩部治療前后肌肉厚度及彈性E值(E=S/e,E為應變大小,間接反映彈性系數(shù),S為外加壓力,e為物質(zhì)受壓后形變的大小,E越大,說明組織彈性越差,反之,E越小,組織彈性越好)?;颊咦?,頸肩部放松,觀察點取肩峰至頸根部1/2處,在肩部最高點做標記,做為觀察中心點。探頭橫向定位,先觀察中心點肌肉二維超聲,測量此處上斜方肌與岡上肌的厚度,然后切換至Elasto組織彈性成像模式,采用實時雙幅成像功能。操作時,探頭垂直于體表,手持探頭均勻用力,使壓力指示棒為滿格綠色,確保圖像清晰,測量所觀測點肌肉彈性參數(shù)相對值,反復測量3次,取其平均值做為E值,全程由同一名有經(jīng)驗的超聲科醫(yī)生測量。
肌肉厚度測量:治療前后分別記錄兩側(cè)中心觀察點部位上斜方肌、岡上肌的厚度,測量方法如上所述。
30例頸肩部酸痛不適感成年人治療前,兩組各肌肉彈性E值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各肌肉彈性E值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浮針組比單純抗阻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1、圖1。
兩組治療前上斜方肌、岡上肌的厚度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上斜方肌、岡上肌的厚度與治療前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上述肌肉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肌肉彈性E值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單純抗阻組治療后比較#P<0.05
注:A:治療前上斜方肌彈性E值;B: 治療后上斜方肌彈性E值
圖1 浮針前、后上斜方肌彈性圖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肌肉厚度比較(毫米)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單純抗阻組治療后比較,#P<0.05
治療前,兩組肌肉壓痛VAS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VAS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浮針組比單純抗阻組降低更為明顯(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單純抗阻組治療后比較,#P<0.05
超聲彈性成像技術(shù)是近年較熱的對組織硬度進行定量測定的方法,在肌肉硬度評估中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現(xiàn)國內(nèi)外大多學者認為是一種可以觀察和量化組織彈性的新技術(shù)[4]。已有報道運用該技術(shù)評價正常肌肉以及與肌肉相關的病變[5-6]。如Bran-denburg 等[7]對兒童腓腸肌的研究證明了超聲彈性成像是定量評估肌肉硬度的可靠方法。 Yoshitake等[8]發(fā)現(xiàn)超聲彈性成像對肱二頭肌測量的可靠性很高,說明超聲彈性技術(shù)在評價肌肉硬度上是可靠的。超聲對肌肉結(jié)構(gòu)的顯示和硬度相對值能為臨床醫(yī)生在疾病的療效判斷和隨訪上提供更多的信息。
然而軟組織損傷或病變往往累及多層肌肉,UE對多層肌肉的觀察尚未見相關報道。浮針治療點在淺筋膜層,無痛且對肌肉組織無損傷,可以立即改善臨床癥狀,本研究對浮針療效進行實時觀察,評價肌肉彈性改變與療效的實時相關性。肩頸部斜方肌是臨床常見疼痛部位,且該部位有上斜方肌和岡上肌兩層肌肉,兩層肌肉的厚度之和在常規(guī)超聲彈性厚度測量范圍內(nèi)。通過UE觀察浮針對此處的療效,可以明確肌肉彈性、厚度與臨床癥狀的相關性。
觀察結(jié)果表明,對比無論是淺層的斜方肌還是相對深層的岡上肌,兩組治療后的肌肉厚度改變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彈性E值、壓痛值(VAS)均較治療前有所降低,且淺層斜方肌和深層岡上肌的彈性E值都有所降低,而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E值下降更明顯,由此看出:UE可以較好的反應肌肉硬度,且對觀察范圍內(nèi)深淺層肌肉硬度變化均有較好的敏感性,因此超聲彈性成像可以作為康復手段后評價療效的一個客觀依據(jù)。
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首先,樣本量不多,因樣本量太少有可能影響結(jié)果的準確性。其次,有研究表示年齡對所觀察的彈性值有影響,且呈正相關[9],但本次研究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可能因樣本量不多,最后,超聲彈性成像技術(shù)雖有動態(tài)、無創(chuàng)、重復性好的優(yōu)點,但其局限性受多種因素的干擾,如深度、體位、探頭角度、操作者手法等多因素[10]。因此,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對相關因素進行規(guī)范,包括測量部位的選擇、病人的體位和儀器設置及操作醫(yī)生的熟練程度等,以及建立不同肌肉的正常參考值范圍也是目前大家覺得尚需解決的問題。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shù)的發(fā)展,超聲彈性成像技術(shù)在肌肉評估方面一定會有越來越大的應用價值及更深入的報導。
總之,超聲彈性成像技術(shù)可以較客觀評價肌肉硬度的變化,為軟組織病變治療效果提供了新的參考依據(jù),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