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慶,莫瑰婷,陳淑歡,周燕紅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yī)療中心,廣東 廣州 510120)
靜脈留置針是兒科常用的輸液工具,由于兒科病患年齡小,靜脈較細,且在穿刺時??摁[、掙扎,不能配合穿刺,因此兒科靜脈留置針技術往往被視為臨床工作中的難點。而新入職的護士由于工作經(jīng)驗缺乏,其置管成功率較低,直接影響了護理質(zhì)量及病人的滿意度。研究發(fā)現(xiàn),留置針穿刺失敗的主要原因為培訓不到位和穿刺技巧缺乏。目前針對新入職護士靜脈留置針技術的培訓多為傳統(tǒng)“一帶一”師徒式培訓模式,其培訓水平參差不齊,且缺乏規(guī)范性[1]。
對象:選取2017年7月份入職新護士共130人,均為本科生,平均年齡22.68 1.23歲。帶教老師:兩院區(qū)補液室?guī)Ы汤蠋煿?5人,平均年齡34.11 7.23歲,副主任護師占2.86%,主管護師20%,護師占68.57%。
以格林模式為理論指導我院2017年入職新護士130人的靜脈留置針穿刺輸液進行系統(tǒng)評估。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分析影響穿刺成功率的因素。培訓前集中開展理論培訓及考核,課后給予問卷星考核,60分以上合格。操作培訓采取補液室實地訓練,補液室每日安排4名新護士,每人集中連續(xù)培訓3天,要求一次穿刺成功率≥60%為合格,理論及操作培訓合格者可發(fā)放由合格證書。格林模式干預過程見附表1.
附表1 格林模式干預過程
統(tǒng)計2017年入職新護士2017年10月-2018年2月一次穿刺成功率、培訓后滿意度、病人滿意度。采用“輸液知識考核、培訓滿意度調(diào)查、操作考核、對新護士穿刺評價表”進行效果評估。理論考核及問卷調(diào)查由1名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參照《2014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guī)范》及補液室病人滿意度調(diào)查自行設計,經(jīng)過2名主任護師的修正,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輸液知識考核包括輸液反應等方面,對新護士穿刺評價從組織紀律、操作技能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5-100分為優(yōu)秀,90-94分為良好,80-89分為一般,<80分評價為差,病人滿意度采用問卷星現(xiàn)場評價。通過理論及補液室實地穿刺培訓后,新護士對培訓滿意度采取問卷星的方式從對帶教老師的專業(yè)知識、操作技能等五個方面進行評價,共12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分別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單位采用t檢驗。
附表2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較
附表3 新護士理論及操作考核 ( ±s)
附表3 新護士理論及操作考核 ( ±s)
組別 人數(shù) images/BZ_118_1365_682_1384_720.png±s理論考核 130 77.53 8.13操作考核 130 91.75 3.32
格林模式培訓兒科新護士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前后比較見表2。培訓前后穿刺一次成功率P<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格林模式是一種基于多學科視角的計劃干預模式,具有全面性、系統(tǒng)性等特點,該模式強調(diào)干預前的系統(tǒng)性評估現(xiàn)存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將這些影響因素歸納為傾向、促成及強化因素,從結(jié)果傾向、促成及強化三大干預策略中設計干預措施,以達到更有效的預期效果[2-4]。國內(nèi)護理研究者引入格林模式運用于促護士??萍寄懿僮鞯确矫?,不僅提高了各類研究對象的知識水平以及操作技能,還促進了培訓對象的職業(yè)發(fā)展。
本研究采用格林模式,在評估現(xiàn)存問題及影響因素后,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對新入職兒科護士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能進行集中培訓,其穿刺一次成功率在培訓后高于培訓前(P<0.01),表明該模式對于新入職兒科護士靜脈留置針穿刺技能培訓有較好的效果。靜脈留置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提高,不僅提高了新入職護士操作技能水平,也能提高新入職護士的工作自信及熱情,為提升護理質(zhì)量及病人滿意度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中,85.52%新護士反饋在培訓過程中提高了穿刺技術,9.71%新護士反映提高了穿刺自信心,7.77%新護士反映提高穿刺方面的溝通技巧。但是在培訓過程中,培訓時間仍然較短,穿刺總例數(shù)較少,而且不同年齡段穿刺數(shù)量對于穿刺成功率的影響較大,因此培訓時間多長及各年齡段的穿刺例數(shù)設置多少對新護士留置針靜脈穿刺培訓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仍然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