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志娟,黃立麗
(廣西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康復科,廣西 欽州 535099)
神經源性膀胱是指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及其周圍神經排尿控制功能受損,進而導致其尿道和膀胱功能產生障礙[1-2]。發(fā)生神經源性膀胱后,膀胱排尿障礙、膀胱儲尿障礙、尿路感染泌尿系統(tǒng)結石等多種長期并發(fā)癥[3]。利用簡易膀胱容量壓力測定來視覺反饋排尿訓練結合飲水計劃治療神經源性膀胱臨床效果進行探究 ,取得顯著臨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我院神經源性膀胱帶尿管的病人120例,隨機分兩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62.1+-13.6)歲;對照組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65.5+-12.2)歲。納入標準:①病程>2個月;②有泌尿系癥狀,包括尿失禁和/或尿潴留;③尿常規(guī)異常;④泌尿系B超示無積水和結石;⑤未服用影響膀胱功能的藥物。
1.2.1 膀胱壓力容量測定操作方法
患者取仰臥位→自主排尿后(開始自行解小便,同時輔以膀胱刺激誘導反射性排尿)→經尿道插入導尿管(開關尿管使膀胱排空)→接通所有測定裝置→確認裝置連接通暢→以適當速度滴入生理鹽水→記錄→撤除測定裝置→引流排空膀胱→記錄液體量→拔出導尿管→分析記錄(制定膀胱容量壓力測定監(jiān)測表),動態(tài)觀察。
1.2.2 飲水計劃
①根據(jù)病人個體情況制定飲水計劃表每日06:00-20:00進行每日勻速分配飲水量控制1500-2000ml,②每天出入量要保持均衡,如未能達到目的,需根據(jù)情況適當調整,將飲水計劃置于患者床邊以便于病人及家屬參考③告知病人盡量避免食用具有利尿性、刺激性以及酸辣食品等相關注意事項宣教④根據(jù)患者排尿日志尿量隨時調整飲水計劃[4]。
1.2.3 制定排尿日志記錄表置于患者床邊
用排尿日記單對患者每次排尿時間、尿量、尿色、有無漏尿,進水量、輸液量等記錄,獲取患者排尿情況的客觀數(shù)據(jù):如患者當日排尿情況較先前異常,則需再次評估患者膀胱功能。
1.2.4 制定膀胱容量壓力測定監(jiān)測表
動態(tài)觀察通過簡易膀胱容量壓力值確定膀胱功能是否恢復到自我排尿功能,如壓力<20 cmH2O,繼續(xù)實施飲水計劃和膀胱訓練,通過飲水計劃提醒病人加強鍛煉排尿等方法,促進病人建立排尿反射;同時根據(jù)膀胱壓力測量結果及時調整訓練方法,以避免膀胱內壓力過大引起的輸尿管反流,如壓力為20~40 cmH2O時,為膀胱壓力的安全容量,可與醫(yī)生溝通,建議拔除尿管,并終止訓練。
對比兩組臨床導尿指標及護理情況。
研究數(shù)據(jù)均由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組間對比P<0.05,差異顯著時,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病人留置尿管時間、完全自行排尿時間比較見下表。
表1 留置尿管時間、完全自行排尿時間對比(±s)
表1 留置尿管時間、完全自行排尿時間對比(±s)
組別 n 留置尿管時間(d) 完全自行排尿(d)對照組 60 16.25 2.08 27.65 3.24觀察組 60 13.55 1.51 22.47 2.65 t-- 8.1368 9.5859 P-- 0.0000 0.0000
對照組護理期間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發(fā)生率為21.67%(13/60)、尿路感染率為26.67%(16/60)、間歇導尿依據(jù)例數(shù)為49例(81.67%);觀察組護理期間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發(fā)生率為6.67%(4/60)、尿路感染率為11.67%(7/60)、間歇導尿依據(jù)例數(shù)為57例(95.00%)。( =5.5511,4.3568,5.1752;P=0.0185,0.0369,0.0229)
通過開展簡易膀胱容量壓力測定主動獲取神經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況的客觀數(shù)據(jù),對患者膀胱容量及功能恢復情況進行初步判斷,進一步評估膀胱功能,為指導醫(yī)護盡早拔除尿管提供參考。當膀胱數(shù)值液體數(shù)值在500ml時,人體可產生明顯尿意,故測壓過程中在進行排尿動作訓練時,可通過視覺反饋原理,利用數(shù)值對病人予以心理暗示,刺激自主排尿,且可借助簡易膀胱容量壓力測定提升間歇導尿法和膀胱功能訓練實施安全性。
目前該方法應用于神經源性膀胱(脊髓損傷、腦血管等留置尿管病人)的管理。對于移動困難的神經源性膀胱患者的治療、護理 及訓練提供依據(jù)??s短病人留置尿管時間,提高治愈效果,減少病人等候B超來回檢查,減少醫(yī)護人員工作量,達到醫(yī)護患三方合作雙贏的效果,本科設計的測定裝置操作簡單,可反復測定,使用方便,費用低廉,易于護理人員操作評估,不需要動用貴重儀器,適于推廣。